首页 百科知识 隶书的临摹与体验

隶书的临摹与体验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篆书相比,隶书的笔画轮廓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而且出现了S形的波状笔画。东汉出现的风格多样的隶书碑刻是隶书成熟的标志,这种隶书一般被称为“八分书”。东汉以后,则以清代隶书为最佳。如睡虎地秦简,又称古隶或秦隶,是介于篆、隶书之间的过渡字体。风格多样,历来被视为学习隶书的典范。此类隶书的笔法大体遵循了汉隶的动作,但更有个人特色。

第二节 隶书的临摹与体验

一、隶书概述

与篆书相比,隶书的笔画轮廓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而且出现了S形的波状笔画。这种笔法早在战国时期已出现,如1980年四川出土的战国晚期作品《青川木牍》;西汉时期,隶书笔法已基本成型,如《王杖诏书令》册;东汉完全成熟并达到高峰。东汉出现的风格多样的隶书碑刻是隶书成熟的标志,这种隶书一般被称为“八分书”。东汉以后,则以清代隶书为最佳。历代流传的隶书范本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竹木简牍墨迹类隶书

如睡虎地秦简,又称古隶或秦隶,是介于篆、隶书之间的过渡字体。汉代简牍隶书,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中的隶书简。由于是墨迹,笔法动作清晰可见,书写节奏表露无遗,与碑刻类隶书的风格不同。

2.碑刻类隶书

东汉时期大量出现的隶书碑刻。风格多样,历来被视为学习隶书的典范。主要有《曹全碑》(秀丽飘逸类)、《张迁碑》(方劲朴拙类)、《石门颂》(恣肆放纵类)、《礼器碑》(典雅庄重类)等。碑刻类隶书法度规范,便于初学打基础。

3.清代名家隶书

清代隶书名家作品,如郑簠、金农、伊秉绶、何绍基等人的隶书作品,特点是个性风格突出,笔法动作清晰,也可学习借鉴。

学习隶书建议从汉碑入手,待有一定基础后上溯秦汉简牍,以丰富笔法,再下及清隶,以表现个性。

二、隶书临摹与体验

1.竹木简牍类隶书临摹与体验

竹木简牍隶书笔画变化丰富,不拘成法,书写节奏明快,动感十足。其笔法大都为:起笔直接顿笔;行笔中锋为主,但不避侧锋,提按变化明显;收笔基本以露锋为主。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分明,各字具有丰富多变的体式(见图5-4)。

img76

图5-4 竹木简牍类隶书代表《武威仪礼简》选字

2.碑刻隶书临摹与体验

碑刻隶书主要以东汉隶书碑刻为代表,其风格多样,下面选择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风格进行简要分析。

1)秀丽飘逸类

秀丽飘逸类风格的隶书,其笔画轮廓清晰,粗细变化分明,圆笔居多,左收右放,具有秀丽飘逸的特征。结体以平正为主,平中寓斜,有较为明显的开合、疏密变化。其笔法为起笔藏锋,行笔中锋,伴随着提按动作,波画的雁尾处圆润丰满,粗细过渡自然,收笔露锋(见图5-5)。

img77

图5-5 碑刻隶书之秀丽飘逸类代表《曹全碑》选字

2)方劲朴拙类

方劲朴拙类风格的隶书,其笔画轮廓粗糙且粗细变化自然,方笔居多,具有浓厚的金石味。其单字结体重心不在中线上,变化随意,具有稚拙率意的特征。其笔法起笔处藏锋,呈方势,行笔中锋,伴随着不规则的提按变化,收笔露锋。波画的雁尾粗短,呈现出内敛朴拙的特点(见图5-6)。

img78

图5-6 碑刻隶书之方劲朴拙类代表《张迁碑》选字

3)恣肆奔放类

恣肆奔放类风格的隶书笔画轮廓粗糙,粗细变化不明显,以圆笔为主,金石味强烈。单字结体以平正为主,开合和疏密对比明显,显得恣肆放纵。其笔法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提按变化不明显,雁尾处仅有向上的趋势并无明显的粗细变化,收笔露锋(见图5-7)。

3.清人隶书临摹与体验

清人隶书皆为墨迹,笔法信息丰富,个性鲜明,也是值得学习的范本。此类隶书风格因人而异,但也

img79

图5-7 碑刻隶书之恣肆奔放类代表《石门颂》选字

有一些共同点,如其笔画轮廓变化随意,书写有明显的连贯性动作,显得节奏鲜明、率意自然,生动而有趣味。他们都有意识地追求石刻隶书的金石味,因而其笔法动作并不具有严格统一的法度特点,而更多的带有个体的书写习惯特征。在结体方面,大多因字立形,不拘成法,显得富于动感,活泼自然。

此类隶书的笔法大体遵循了汉隶的动作,但更有个人特色。就以何绍基隶书为例,其笔法特点是起笔藏锋,行笔中锋,伴随着随机而自然的提按变化,自然收笔,不刻意露锋或藏锋(见图5-8)。

img80

图5-8 清人隶书何绍基隶书选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