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链接二:楹联趣谈_冷历史

链接二:楹联趣谈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要悬挂示人的关系,楹联内容大多包含一定的意义,比一些文人的游戏之作要来得正式,但在形式要求上却与对联没有差别。楹联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字调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楹联从上下对仗来讲,大致有五种。

链接二:楹联趣谈_冷历史

楹联是对联的一种,顾名思义,“楹”就是厅堂两侧的柱子,因此楹联即为贴在柱子上的对联。因为要悬挂示人的关系,楹联内容大多包含一定的意义,比一些文人的游戏之作要来得正式,但在形式要求上却与对联没有差别。

楹联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字调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即所谓“音、形、意”的说法,讲求上下联平仄、字形、语意均有连带关系。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孕育在“骈语”和“律句”之中,形成于“骈文”和“律诗”之后,独立在“骈文”和“律诗”之外,又与书法艺术互为表里,多以其为载体,表现形式在骈、律之上。

楹联从上下对仗来讲,大致有五种。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工整、贴切,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相当工巧:“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对“夜”为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作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又如,明代大学士解缙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含双关,借物讽喻世上两种无德之人。

宽对是指相对工对而言,联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对仗工整。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如厦门太平岩联:“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联中“石”与“山”、“迎宾”与“作主”对仗工整,但“开口笑”对“乐天成”则不甚贴切,不仅句式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性也不同,严格来说无法成对。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槛外远山排闼绕,楼前积水当湖看。”(www.guayunfan.com)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人们主要还是关注其内容,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含义深刻,可以破格,格律服从于内容,此即“宽律”“宽对”之谓。民国时袁世凯破坏共和称帝,时人曾以对联刺之,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华民国万岁”。此联上下联字数不同,即为宽对。本来字数不同是不能对仗的,用于此处是暗含“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之意。《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

有的对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则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在山泉清,出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如岳飞墓联:“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明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同一词语具备两种意义时,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

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尧天舜日舒清景,晋水泉山映紫云”,即在上联中借用与“青”同音的“清”与“紫”相对。

有的还可以借结构相似的词语来相对,如湖南桃花源联:“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地犹武陵郡,喜垂鬓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联中“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构词方式属动宾式,与下联动宾结构的词语“避秦”相对。

从上下联语义关系上来讲,楹联还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比如,北京颐和园谐趣园楹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再如,福州乌山琵琶亭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互相映衬形成对照。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如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还有福州洪塘金山寺楹联:“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走马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连贯而下的联语。如北京陶然亭有联:“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再有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楹联:“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楹联出于骈文、诗词,经过千年的累积发展,其中蕴涵丰富、流传下来的名联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些联句至今还没有人能对得上来,称为“绝对”。

话说解缙刚中了解元,一次行路口渴,便买了碗茶喝,忽然福至心灵,吟出一句:“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这句上联最难之处是三个“解”字,这三个字字形相同,字音与字义却皆不同:第一个“解”读“jiě”,为“解渴”之意;第二个“解”读“xiè”,是姓;第三个“解”读“jiè”,是解元(古时科举乡试第一名)的首字。找到多音字不难,但若将之融合到一句话之内,并且还与上联有所关联,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因此至今还没有人能对出工整贴切的下联。

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绝对为“烟锁池塘柳”,据说此联为乾隆某次临江南科考,两名举子不分上下,乾隆于是出此联复试,一名举子当场掉头就走,另一名想了半天也没有结果,只好悻悻而去,于是乾隆御点先走的为状元。众臣问其故,乾隆说:“我这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此联确实可称绝对,上联五字,嵌“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且词句意境高妙:一个幽静的池塘,周围绿柳环绕,又有一层烟岚笼罩其外,美景仿若就在眼前。后人有对下联“炮镇海城楼”,单从字形看也是以五行为偏旁,为正对,但意境却与上联相去略远。

楹联出于骈文、诗词,经过千年的发展蔚为大观,其中的妙对掌故不计其数,其相关介绍也多有著述,有心的读者不妨找来一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