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链接二:苏东坡逸事_冷历史

链接二:苏东坡逸事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东坡调任杭州太守时,大兴水利,所修“苏堤”与前朝白居易的“白堤”交相辉映,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野史中苏轼的妹妹也颇为有名,是位文思敏捷的才女,人称“苏小妹”。早时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一天两人准备打面饼吃,并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链接二:苏东坡逸事_冷历史

世人往往有锦上添花的习惯,其中一个例子便是:如果某人非常有名,那么很多事都会划至其名下。这些事虽不一定是其人所为,但通常与其行迹相仿,因这人众所周知,讲与别人时更具说服力,传来传去便说得有板有眼,不由得听者不信。宋玉《风赋》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这里讲的是古人对风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的想象,却与传言之盛起如出一辙,难怪人常说道“风言风语”,良有以也。

【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纸本,墨笔,现藏于日本。

历史中我们随手就能翻出几个这样的人,比如东方朔、李白、解缙、徐渭、唐寅等,苏轼也算得上其中一位。他身负“才子”“学士”之名,正史野史间记载有很多关于他的一些独特行径,即所谓逸事者。事隔千百年,姑且不论这些事是否真的曾发生过或究竟发生在谁身上,若能让读者展颜一笑,从中有所领悟,于后世也算得上一件功德了。兹专录数条于下,以飨诸君。

东坡肉】“东坡肉”之为美食,醇香可口,回味深长,据说此菜为苏东坡首创,因而得名。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写下著名的打油诗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点出了“东坡肉”烹制的诀窍所在。苏东坡调任杭州太守时,大兴水利,所修“苏堤”与前朝白居易的“白堤”交相辉映,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而他带来的“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城,成为当地的一道美食,又广为流传,至今仍为餐桌上的佳肴。

【常州退房】据宋人费衮《梁溪漫志》中载,苏轼居于常州时,花费最后的积蓄买了一处房子,准备择日迁入。某日路遇一老妇人哭得十分伤心,苏轼见状上前询问,老妇人说自己有所祖传百年的老房,近日被不肖子孙卖掉,因此痛哭。细问之下,原来老妇人所说的祖传老屋即是苏轼近日所购得那处。苏轼慨然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于是他当即焚烧了房契,自己另寻房子租住。

【“出人头地”典故】据欧阳修在《与梅尧臣书》记载,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亲自担任主考官。在阅卷时他被一篇辞彩瑰丽的文章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便把文章给同僚观看,大家都称赞不已。但后来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像出自自己门生兼友人曾巩的手笔,为了避免落人口实,就把它定为第二名。放榜后,按当时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轻的苏轼,欧阳修才知是个误会,他对此深为后悔,也很替苏轼遗憾,然而苏轼却毫不在意。欧阳修一方面欣赏苏轼的才华,另一方面又感叹其为人洒脱倜傥,因此在给友人梅尧臣的信中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便是成语“出人头地”的来历。

【苏东坡与苏小妹】野史中苏轼的妹妹也颇为有名,是位文思敏捷的才女,人称“苏小妹”。

传说苏轼科举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以及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席间苏轼之父苏洵乘兴命题,以“冷、香”二字入联,并要求所吟之句与此时此景契合。他率先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辙站起来拈起一片腊梅香瓣,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苏辙笑她要模仿自己,小妹却说:“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已死的蝴蝶正躺在手中央。这句语含双关、意境深远,难得又是由眼前景象入题,大家都齐声赞好,却见苏轼也不言语,一拂石凳骑马便走,苏洵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不是大丈夫所为。”话音未落,伴着马蹄声远远飘来苏轼的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故事明显与东晋才女谢道韫咏雪事迹相仿,此中苏小妹的形象同谢道韫一般,是个聪敏过人的才女。另外,“苏小妹新婚夜三难新郎秦少游”的佳话在民间也流传很广,不过这基本上是人们一种美丽的想象,其实苏轼只有姐姐而没有妹妹。秦少游历史上确有其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词人秦观,正史上载他的妻子名叫徐文美,和苏家没什么关系。即便如此,人们仍热衷于传颂苏小妹这个子虚乌有人物的种种故事,而她本身或也可看做苏轼在大众心中的另一个投影吧。

【苏东坡、黄庭坚与佛印和尚】黄庭坚虽未列入“唐宋八大家”,但却是“宋四家”之一,也是位诗、书、文造诣极高的饱学鸿儒。据说他和苏轼私交深厚,甚至经常互相戏谑,此类事迹也多散见于野史记载。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做客。才到黄府,家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话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的一种、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二人才思之敏捷令人叹为观止。

党争祸平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闲侃:“我在牢里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苏轼说过此事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他去吃皛饭。苏轼欣然前往,并对夫人说:“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苏轼到了黄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被黄庭坚借自己所说的“三白饭”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眼冒金星,最后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何在?”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早时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一天两人准备打面饼吃,并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半晌饼熟,两人算过数目后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匿于神帐中,趁两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定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苏、黄二人闻言,哭笑不得。

这个佛印是宋朝高僧,学识超然,佛法高深,传说苏轼、黄庭坚均是其要好的方外之交,他和苏轼也有很多趣闻。苏轼好佛法而看不起和尚,他贬谪瓜洲时听闻金山寺的佛印很有名,心下不以为然,便前往试探。佛印欣然接待了名满天下的苏学士。交谈间,苏轼言语间多带刺,讥讽佛印一干僧众不过是欺世盗名、骗人钱财之辈,佛印非但不与其计较,反过来对他多加赞赏。苏轼见佛印谈吐见识的确高人一等,又有如此涵养,甚为折服,于是这一僧一俗成了方外至交。佛印虽修为很深,轻易不作贬损指摘之词,但他亦是博学之人,机锋很健,平时心高气傲、处处不甘人下的苏轼,也会被他弄得狼狈不堪。

苏轼和佛印私交日笃,常在一起印证佛法。某日苏轼心有所悟,颇为得意,赋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佛家用语,指常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际遇,能使人之情绪受到影响,故形容为风。)

苏轼所在的瓜洲与佛印的金山寺有一江之隔,苏轼便遣一书童送与佛印观看。佛印看罢,微笑着写下两个字,命书童送回苏轼。没几天苏轼怒气冲冲地来找佛印,见面便说:“好你个佛印,我当你知音才把诗给你看,你不欣赏、不赞同也就罢了,为何辱骂于我?亏你还是个出家人。”原来佛印写的两个字竟是“放屁”。苏轼不依不饶,佛印却若无其事一般,待他说完便哈哈大笑:“苏学士你不是‘八风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打过江来了?”向以急才著称的苏轼竟然无言以对,惭愧不已,深悔定力不足中了佛印的圈套。

其后某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大声说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愣了一下,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在啃骨头的狗,回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这也算报了上次之仇。

【苏轼的识人之才】苏轼为人倜傥不群,却也独具识人之才,看人往往通透。一次,苏轼与当时私交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忽然从树上掉落一只受伤的小鸟,谢景温抬脚就把它踢到一旁。苏轼看了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中一动,他想:这人轻贱生命,必能做出损人利己之事,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他受到王安石的重用,被提拔为侍御史知杂事。后来因变法之故苏轼与王安石不和,谢景温为讨好王安石便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轼治罪,完全不念旧交。

另有个叫章惇的人早年与苏轼为友,过从甚密。二人曾于相邻处为官,某日相约游山,到仙游潭时发现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座独木桥相通,桥下乃万丈深渊。章惇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不敢。章惇神色平静地走过独木桥,把绳子系在树上,玩杂技般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惇某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苏轼认为,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哲宗亲政时启用章惇为宰相,他一朝大权在握,整治政敌心狠手辣,甚至提出掘开“旧党”已故领袖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又因与苏轼政见不同,对苏轼也施以辣手,把他贬到偏远的惠州。苏轼在惠州以苦为乐,写诗曰:“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传到京城,章惇坐卧不安,他嫉妒苏轼在逆境中也能这么逍遥,就再将他贬到更偏远的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由此可见章惇之狠辣,丝毫不念故人之情。

【苏轼与朝云】古时的才子身边常有佳人陪衬,而中国文人几乎集体做着“红袖添香”的温柔梦,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钱谦益与柳如是,白居易与樊素、小蛮……这些良人美眷的故事一代代传颂着。然而为红颜知己者,既有才情又具忠贞,实在难上加难。能歌善舞的樊素与小蛮并没有相伴白居易一生,相较之下,与白居易有很多共同之处的苏轼要幸运得多,他与侍妾朝云的确做到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史载苏轼曾有两任妻子,先后是王弗和王闰之,这两人是堂姐妹关系。她俩虽都温柔贤惠,可惜一样享寿不久,很早就故去。其后,身为侍妾的朝云一直相伴苏轼左右,不离不弃,直至34岁时香消玉殒。朝云姓王,钱塘人,虽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却独具一种高雅出尘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某次宴饮时看到了轻歌曼舞的王朝云,一见倾心,遂纳之为妾,宠爱有加,此时的苏东坡已经40岁了。其后,本就聪慧的朝云在苏轼调教下愈加才思敏捷、解语可人。苏轼一生因耿直豪逸,屡遭贬谪。某次退朝回家,他指着自己的肚子问侍妾:“你们谁知道这里装有些什么?”一人答:“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又一人说:“见识。”苏东坡仍旧不置可否。一旁的朝云笑道:“您这一肚子都是不合时宜啊。”苏轼大笑,深引朝云为知己。

朝云曾为苏轼产下一子,但过早夭折,自己不久之后也过世了。苏轼从此再未婚娶,可见对其感情之深。据说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只是歌咏西湖,更是为朝云而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