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未来发展思考

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未来发展思考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国所秉持的理念都是互惠互利和共赢。马歇尔计划是以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为宗旨和目标,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则是以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但是这并不妨碍继续发挥公有资本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引领与基础性作用。

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国所秉持的理念都是互惠互利和共赢。在实际的经贸往来中贯彻这一理念可以消除在一定程度上蒙古国和俄罗斯的某些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也是阻碍中蒙俄共建合作平台的阻碍之一。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公有资本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互利和共赢,也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公有资本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后,国内外学者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二者可能在效果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马歇尔计划是以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为宗旨和目标,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则是以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从资本的输出目的来看,马歇尔计划输出的资本不仅要盈利而且还增加了一些附件条件,实现政治控制的目的,但是中国的公有资本坚持盈利目标和共同福祉目标双重目标,没有附带任何附加条款。这二者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并没有任何殖民色彩,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纲领就能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公有制企业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总体上并不占优势,几乎是各种企业类型中比重最低的一类。只有北京、内蒙古和贵州的公有制企业贸易额占该省总贸易额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这并不妨碍继续发挥公有资本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引领与基础性作用。

之所以要发挥公有资本的作用是因为这个战略的主导权在中国,而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制度基础就是公有制。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资本输出,显然不应该等同于马歇尔计划中的资本输出,也不同于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

中国的资本输出以及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俄蒙的合作领域主要在经贸合作领域以及基础设施领域。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公有资本有能力也有实力发挥主导作用。资本的输出不仅是给资本本身带来一种盈利,同时也要为合作方带来盈利,只有在双赢的框架下,来切分盈利的蛋糕,这才是公有资本同私有资本的不同之处。

当前,中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公有资本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私有资本形成共生成长的新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中,中国公有资本到底何去何从?是跟着西方走还是自己去主导?若跟着西方资本走,中国的公有资本同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有何区别?“一带一路”战略从提出到实施,恰恰回答了这一问题。以美国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由中国倡导建立的“一带一路”战略表明,中国的公有资本必须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引领作用,中国的公有资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

中国的公有资本有“走出去”的必要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有了厚重的基础,在高铁等领域的技术全球领先,这些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广到其他国家,造福大多数人民。同时中国境内积累了一些过剩产能,有必要进行中国式的“输出资本”,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战略,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改善生活模式。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中国尊重和遵守世贸组织及其相关的贸易规则,但是不能一味地跟从这个规则,在适当的时机还需要制定游戏规则。经济学里有一句话,一级的企业做标准,提设计,二级的企业做管理,做品牌与技术,三级的企业做产品,做工程。这句话表明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产业链不同层级的企业话语权是不同的,直接导致其收益也有差异。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此话同样适用。社会主义的公有资本不仅遵守国际上的游戏规则,而且在适当的时机必须要制定游戏规则来引领世界经济。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出并开始实施,这不仅涵盖了贸易领域,还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包括了流通,还包括了生产;不仅有资本的输出,还包括商品的输出以及技术的输出。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还有亚投行与丝路基金的支持,这助推了中国公有资本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根据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公有资本对外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根据《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下降的情况下,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123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从投资主体来看,中国境内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企业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40%,较2012年有所下降。具体而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为:国有企业占43.9%、有限责任公司占42.2%、股份有限公司占6.2%、股份合作企业占2.2%、私营企业占2%、外商投资企业占1.3%、其他占2.2%。数据表明,中国的公有资本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输出国。中国公有资本的输出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认识,认为发达国家是资本输出国,发展中国家是资本输入国。对此进行研究或许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投资理论的又一发展方向。同时数据也表明中国的公有资本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将是公有资本同西方私有资本的较量和对话。

作者简介:

刘学梅,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赵秀丽,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