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能源贸易流动

全球能源贸易流动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随着全球能源市场不断调整、创新和演变,能源供应来源日趋多元化。相对较小的全球石油贸易量增幅掩盖了区域石油贸易的巨大变化。近年来世界天然气供、销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影响着近年的天然气国际贸易,其持续增长亦将对天然气的世界格局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液化天然气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所占份额小幅降至31.7%。

近年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结果,也是个人和企业为应对较高的能源价格而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的结果。同时,随着全球能源市场不断调整、创新和演变,能源供应来源日趋多元化。1998—2012年,全球能源消费的净增长基本上全部来自新兴经济体,仅中国和印度就贡献了80%左右的全球能源消费净增量,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2/3,并以高于平均水平5%的速度在持续增加。欧盟的能源消费连续下降,其中德国的能源消费减幅为世界之最。2012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1.8%,远低于过去10年2.6%的平均增速。在美国高达2.8%的降幅驱动下(以量计算的全球最大跌幅),经合组织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下降1.2%。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4.2%,低于过去10年5.3%的平均增速。各类化石能源及核能的全球消费增速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从区域来看,除非洲以外的所有地区的能源消费增速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石油仍是全球主导性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3.1%,但石油的市场份额却连续13年出现下滑,目前其市场份额下跌到了自1965年以来的最低值。

尽管近年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量减少,石油出口国的国内消费量增长,然而国际原油和成品油贸易还是实现了增长,这些增长大部分来自成品油,由此可见世界炼油体系处于失衡和受限的局面。2012年的全球石油贸易量增长了70万桶/日,增幅为1.3%。石油贸易量达到了5530万桶/日,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62%,而该比例在10年前为57%。相对较小的全球石油贸易量增幅掩盖了区域石油贸易的巨大变化。美国石油净进口量下降了93万桶/日,比2005年的峰值减少36%。与之相反,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增长了61万桶/日,占全球增量的86%。加拿大和北非石油净出口的增加,以及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的降低,抵消了某些地区石油出口量的下降。通过对比图3-7与图3-8可以发现,世界石油贸易主要是由中东、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与俄罗斯五大区域流向东亚、欧洲、南亚、北美四大区域,大致为:由中东流向东亚、欧洲、南亚、北美;由非洲流向东亚、欧洲、南亚、北美;由中南美洲流向东亚、北美;由东南亚流向东亚;由俄罗斯流向东亚、欧洲。

图3-7 1998年世界主要石油贸易流向(单位:百万吨)

图3-8 2012年世界主要石油贸易流向(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1999—2013),包括来自Cedigaz、CISStat、GIIGNL、剑桥能源咨询公司、Poten、Waterborne的数据。

注:国家与地区分组纯粹是出于统计目的,并不暗含任何政治或经济判断。本章关于区域的定义,采用BP能源统计的定义。北美:美国(不包括波多黎各),加拿大,墨西哥;中南美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包括波多黎各),中美洲和南美洲;欧洲:欧洲成员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直布罗陀,马耳他,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苏联: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欧洲和欧亚大陆:欧洲和苏联国家;中东:阿拉伯半岛,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北非:新界的北部海岸非洲从埃及到西非西撒哈拉领土上的非洲西海岸,从毛里塔尼亚到安哥拉,佛得角,乍得东部和南部非洲;非洲的东海岸,从苏丹到南非共和国的领土上,博茨瓦纳,马达加斯加,马拉维,纳米比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亚太地区:文莱,柬埔寨,中国,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蒙古,朝鲜,菲律宾,新加坡,南亚洲(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大洋洲。

近年来世界天然气供、销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衰退影响下,天然气生产、消费量降低。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印度及周围的东亚、南亚地区占世界消费量的份额日趋加大。与此同时,国际贸易量却持续增长,其中LNG(液化天然气)贸易实现了更快的发展,其灵活的运输和低价的现货在许多地区可挤占管输出口的市场份额。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影响着近年的天然气国际贸易,其持续增长亦将对天然气的世界格局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些均为中国天然气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发展速度陡降,能源需求大幅萎缩,进一步导致其产销格局发生了某些变化,其中天然气的变化更为明显。天然气长途运输主要以管线和LNG形式实现,产气国在海边建立的LNG生产线全部供出口。2012年,全球天然气贸易相当疲软,仅增长了0.1%。管道天然气贸易量增长了0.5%,其中,俄罗斯净出口量的降幅(-12%)在一定程度上被挪威出口量的增幅(+12%)所抵消。美国管道天然气净进口量下降了18.8%。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出现有记录以来的首次下滑(-0.9%),这是由于欧洲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欧洲通常首选煤炭进行发电,而曾经供应欧洲市场的液化天然气船舶已转向亚洲,欧洲液化天然气净进口量的降幅(-28.2%)被亚洲(+22.8%)的增幅所抵消。在出口国中,卡塔尔(+4.7%)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的增幅几乎被印度尼西亚(-14.7%)的降幅完全抵消。液化天然气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所占份额小幅降至31.7%。通过对比图3-9与图3-10可以发现,世界天然气贸易与石油贸易一致,也主要由中东、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与俄罗斯五大区域流向东亚、欧洲、南亚、北美四大区域,但大致流向与石油贸易不同,主要是:由中东流向东亚、欧洲、南亚;由非洲流向东亚、欧洲;由中南美洲流向欧洲;由东南亚流向东亚;由俄罗斯流向欧洲。

图3-9 1998年天然气主要贸易流向(单位:10×108 m3

图3-10 2012年天然气主要贸易流向(单位:10×108 m3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1999—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