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关于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报道倾向情况整体

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关于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报道倾向情况整体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这3份报纸在2011年7月24日至8月12日这20天时段内对“7·23”甬温动车事故报道倾向情况整体如下。由此体现出,在《人民日报》关于“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中“选择”与“凸显”机制表现尤为明显,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报道倾向_新闻平衡报道研究

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这3份报纸在2011年7月24日至8月12日这20天时段内对“7·23”甬温动车事故报道倾向情况整体如下(表5-5)。

表5-5 动车事故报道倾向统计表

1.《人民日报》:“中性为主,正面为辅”

关于“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人民日报》中性报道占的比例最大,有34篇,占83%,但多为反应中央领导重视、及时发布事故救援、善后等指示以及事故有所进展;正面报道有5篇,占12%,主要集中在事故救援的选题上,呈现事故救援的“积极、主动”,体现灾难时刻社会各界所体现的温暖和力量,如7月25日的《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和《全城总动员 感觉真温暖》,7月26日的人民时评《记取“温州温暖”的力量》,7月28日的《呵护》,7月29日《搜救,我们从未放弃》;负面报道只有2篇,占5%,涉及事故原因调查的报道有《“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涉及事故影响的报道有《高铁概念股全线大跌》。由此体现出,在《人民日报》关于“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中“选择”与“凸显”机制表现尤为明显,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2.《南方周末》:“批评性报道居多,倾向性鲜明”

《南方周末》在动车事故报道中,负面倾向的批评性报道有11篇,占65%;如针对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言人的作为》一文指出,“作为桥梁,发言人不能只待在河的这一岸,‘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就是放弃了过河的权利和义务。新闻发言人过河的过程,就是自己融入大众的过程。所以,沟通的前提,就是要将新闻发言人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面对常识他承认,看到离别他悲伤,遇见苦难他流泪。”针对铁道部的事故处理的报道,如《铁道部的眼泪》一文分别站在铁道部和民众双方立场,对铁道部提出改善建议;指出“铁要铁在脊梁,勇于承担真相和责任;其他方面,则不妨柔软一些。正义不是蒙上了蒙眼布,老百姓也不是色盲,要让人们看到铁路的另一面,需要一个透镜,它就是:铁道部的眼泪。”

中性报道5篇,占29%;如《“谁会在不知不解的情况下购买高铁呢?》,采访日本著名铁道技术专家,日本铁道技术协会副会长,JR线西日本董事曾根悟,分析事故原因及相关问题。

正面报道只有1篇,在《“过去是生意,现在是意义”—“7·23”事故航拍志愿者的故事》报道中指出,“在灾害应急救援中,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可以在政府不擅长、不到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民间志愿者航拍就是其中一例。”

3.《新京报》:“相对平衡”

《新京报》关于“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中性报道占的比重最大,共有53篇,占总报道的57%;正面报道13篇,占14%;负面报道18篇,占19%;中性偏负面的报道8篇,占9%;中性偏正面的报道1篇,占1%。叙述事实,讴歌正面力量,同时不忘质疑、警醒、呼吁、求证,在报道倾向处理上相对更为平衡图(5-6)。

图5-6 动车事故报道倾向对比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