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追求合作互信的安全理念

追求合作互信的安全理念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利益因素取代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基本走向的主导因素。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

二、追求合作互信的安全理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前苏联解体,超级大国在世界上对抗的客观条件不复存在。西方国家制裁孤立中国、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谋失败后,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使国家间相互依存度增加,对抗只能使双方都受到伤害,而合作则能增进各方的利益。另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各国共同的努力。国家利益因素取代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基本走向的主导因素。尽管单边主义有所发展,但与之相对的多极化势头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形成对单边主义的强大的制约因素。国际形势的这种发展趋势,使国际关系中的对抗性因素不断下降,而合作性因素则有所增加。

在正确把握“冷战”后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中国坚持了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安全方面形成的基本认识,同时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新情况,正式提出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安全观的基本主张。

1997年3月,中国政府在同菲律宾政府共同举办的东盟地区论坛信任措施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适合亚太地区各国维护安全的“新安全观”。同年4月23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举世瞩目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联合声明》,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新安全观”的基本主张。声明指出:双方主张确立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观,认为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反对集团政治,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以对话协商促进了解和信任,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寻求和平与安全。就在签署这一声明的同一天,江泽民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发表的演讲中,第一次亲自向全世界阐明了我国关于维护整个世界安全的基本主张,即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分歧或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反对经济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与做法,更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4]这些主张,全面、系统、科学地提出了中国所主张的新安全观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999年3月,江泽民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发表了《推动裁军进程,维护国际安全》的讲话,他再一次全面阐述了以互利、互信、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他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和平,更不能营造世界持久和平。这就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5]2000年9月6日,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再次指出:“应彻底抛弃冷战思维,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6]在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以及在2001年7月1日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多次重申了中国主张的新安全观的内涵。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这样,中国的新安全观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而被提了出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高度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