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处理好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宪法的稳定,是指宪法确立的指导思想、根本制度、基本原则等内容保持不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必须保持稳定,但宪法又不能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是在社会实践中统一起来的。宪法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发展变化,要求宪法随之发展。宪法的稳定和发展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宪法的稳定,是指宪法确立的指导思想、根本制度、基本原则等内容保持不变。宪法的发展,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情况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有关内容和条款进行修改、删除和补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必须保持稳定,但宪法又不能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是在社会实践中统一起来的。

第一,维护宪法的稳定是由宪法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确立符合政治、经济方面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或者阶层的政治价值观念,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确认国家权力来源,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从效力看,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宪法,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宪法规定国家生活各个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决定了宪法必然成为国家生活一切重要方面的基础。国家是否稳定,取决于宪法是否稳定。我国宪法序言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宪法必须与时俱进。首先,宪法体现制宪者的治国理念和基本国策,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制宪者指导思想的发展,国家发展目标的调整,往往成为修改宪法的重要理由。其次,受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制宪者不可能在制宪时就事先预见未来的一切,宪法应当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宪法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发展变化,要求宪法随之发展。宪法是为解决特定时期社会面临的根本问题而制定的,它的内容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此,宪法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宪法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宪法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也就发生了变化。如果不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机制将变化了的现实反映到宪法中去,就难以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宪法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第三,宪法的稳定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对立的统一。宪法的稳定和发展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宪法文本的任何修改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宪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宪法的稳定又依赖于宪法的发展。因为,宪法稳定的价值在于宪法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如果宪法与现实生活发生脱节现象,制宪者又不采取措施协调宪法与变化了的社会生活不相一致的关系,那么宪法的权威就会受到损害。从这种意义上说,宪法的发展增强了宪法的稳定性。宪法的稳定不是说宪法一成不变,宪法的发展也不是任意的、不必要的频繁变更,它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不得改变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就是要发挥宪法解释的优势,使宪法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进而引领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