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抱团”合作促发展

“抱团”合作促发展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聊城市积极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农村各类市场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组建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在大王寨镇的苹果园已达一万多亩,早熟果占到6000多亩,每亩产量在5000斤到6000斤左右,果农仅此一项收入将达1亿元。左庄村的粮食专业合作社是2014年4月15日正式成立,以全托管的方式运行。

“比起单打独斗,合作社更像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就像是企业工人,少操心还能多挣钱。”“合作社社员生产的蔬菜检测合格后,即可打上‘翠福’牌蔬菜的标签,身价每市斤能上涨2毛钱。”在莘县十八里铺镇宁堂村润达蔬菜合作社的大棚中,社员宁光中这样介绍。

像润达蔬菜合作社一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上游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下游帮助农户产品“打包”闯市场,参社农户从中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的新型经济实体,在聊城比比皆是。为帮助农民参与到农业分工体系当中,推动密切利益链接,聊城市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动员一部分科技带头户、种养大户和运销联合体、经济人或村委干部,领办、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到2014年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807家,比上年增加1301家,成员出资总额达160.81亿元,成员总数52948个。

抱团合作,让销售不再难。

“自从加入蔬菜专业合作社,俺再也没为种菜、卖菜发愁,还实行了最低价保护收购呢,这年头还是‘抱团’发展吃得开!”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办事处闫寺村老党员岳国如脸上乐开了花,“这都是加入蔬菜专业合作社带来的福气。”

闫寺街道办事处有种植瓜果蔬菜的传统习惯,大棚瓜果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占耕地面积的40%。但始终没走出“一家一户”“一种一卖”传统经营模式,老百姓增产不增收,蔬菜产业发展缓慢。

“现在网上都搞团购,我们为什么不把老百姓团结起来呢?”这个合作社理事长丰春英谈起了领办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初衷。

丰春英是闫寺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为了更好地传播科技,带群众靠科技致富,他率先领办了宏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老百姓不感兴趣,要走村串户做工作。”说起工作起步,丰春英脸上写满艰辛,“我们流转了330亩土地,以蔬菜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当年收益不错,这才激发了农民入社的热情。”

现在,合作社已经发展到9个分社,带动了20多个村庄的村民入社,合作户达到2万多户,种植面积近万亩,入会种植户平均年增加效益3万元。

谈起销售问题,丰春英说:“搭建销售平台,是合作社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解决销售问题,行情好时菜农一哄而上,行情差时菜农减少种植,辛辛苦苦打出的名声就会受影响。所以一定要给批发商安个家!”

在市场营销上,成立营销团队,一方面走访推介和媒体宣传,积极帮助社员发展“订单农业”,力争使社员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与全市32家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并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的农超对接产品展会,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商场对接,真正做到了基地十合作社+市场的产销一体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成长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社员们高兴地表示:“以前单打独斗,抗不过中间商贩的压价收购。如今农户拧成一股绳,好产品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集约化经营,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有赖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农户为规避自然与市场风险,需要合作社这一中介组织。同样,企业也需要一个中介组织,以节约交易成本,使公司实现与农户、市场的有效对接。为此,聊城市积极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农村各类市场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组建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抱团合作,让苹果成为支柱产业。

正值盛夏,莘县大王寨镇西丈八村的果园专业合作社里,支部书记李银更一家人正在果园里摘苹果。“这是早熟果,学名红嘎啦,水分多,口感酸脆,现在都能卖到2块钱一斤,可受欢迎了。”李银更一边摘苹果一边介绍。

苹果种植一直是西丈八村村民的主导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2至5亩苹果园,但由于种植技术差、品种单一,产量和效益都很低,很多农户都把苹果树砍掉了选择出去打工。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银更了解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后,便和村中苹果种植能手李涛商议筹建合作社。他联系了村里的70多个苹果种植户,建立了富达果蔬专业合作社。之后短短3年时间,又吸引40户农民加入了这个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为真正促进果农增收,让苹果产业变成全村的支柱产业,李银更积极组织社员前往河南、陕西等地学习早熟果种植技术,还与市农科院联系,进行了技术对接,有效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引进藤木一号等优良品种,请专家给种植户讲课、现场指导,使苹果真正成为西丈八村的支柱产业,促进了乡亲们的致富。

果园的西头,来自河北的客商已经满载了车,正跟果农们结算款项:“今年西丈八村的苹果质量很好,我们已经合作了三年了,因为品种质量都很优良、销售一直不错,以后还会继续加大采购量。”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果农们尝到了甜头,也吸引了东丈八、大场集等村的果农纷纷效仿西丈八村的种植方法,不断更新苹果品种,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现在大王寨镇的苹果园已达一万多亩,早熟果占到6000多亩,每亩产量在5000斤到6000斤左右,果农仅此一项收入将达1亿元。

依托“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聊城市推动农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合作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场等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抱团合作,真正让农民放心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今年俺把地全托给了合作社,出去干活不用挂着地里的事,安心挣钱就行,咱左庄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真不孬!”在茌平县振兴街道办事处左庄村,提起合作社的托管服务,村民程富余赞不绝口。

“俺家的地都租给合作社了,一年一亩地给两千多块钱,俺平常给这些承包地打打药、穿穿肥,一天能挣百十块钱,满够老俩口用的。”60多岁的村民杨秀英更一边用电喷雾器打着药,一边笑着说。

左庄村的粮食专业合作社是2014年4月15日正式成立,以全托管的方式运行。村民每年每亩地交950元钱后,小麦、玉米两季种、收、管等所有的农活,合作社全部负责,收获完后,所有粮食依然归村民个人所有。合作社还设定了每年800斤小麦、1200斤玉米的最低产量标准,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外,在正常年月,粮食产量没有达到最低标准的按最低标准支付村民现金。

“村民的地,合作社来种、合作社来管,收益还是村民的。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推广农业机械化,让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真正让老百姓增收获益。”左庄村粮食专业合作社组织者、村支部书记左存荣介绍说,一亩地让村民自己种,算上人工,一年到头就连200块钱也落不下。交给合作社托管,一年交给合作社950元钱,种子、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全部农活合作社全包了,一年两季收成怎么也有2000多块钱,再加上村民出去打工的收入,人均增收近万元,没问题。而我们有偿代为群众管理,一是农资价格能低于市场价购进,一袋化肥能低于正常市场价10元;二是可以统一采用先进种植技术,无人植保机飞防喷药,移动式变电器实现自动喷灌、免深耕精播机种植玉米,实现单粒单播免除人工剔苗等;三是大型农业机械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四是大面积的粮食种植又为留守在家的50多岁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20多个村民经过培训后参与合作社的田间管理工作;五是科学的种植方式、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割,实现了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节约了不必要的支出,也能获得可观的效益,一举两得。

左庄村粮食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很多村民前来送地入“托”,面积已经达到4000多亩,包括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平乡马明智村400余亩农田也加入了该合作社,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经发展到6个分社,涉及2个县(区)、7个行政村。

实际上,把自己的地“托”出去,解放了自己,通过务工增加收入,这在聊城农村已不是稀罕事。早在2010年,聊城市供销社系统就开展了大田作物托管服务,由供销社牵头组建的合作社或者服务队伍有偿代为农民管理土地,包括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的“全托”和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半托”两种服务形式,到2014年全市供销系统托管的土地已达28.3万亩。

随着土地托管服务的推广,“有农活找农机合作社”在高唐县已成为一种时尚。只要农民签一份订单,即可享受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因缺少壮劳力导致种田难的困境。就是在麦收大忙季节,高唐县农民仍成了甩手大掌柜的,他们凭借托管的40万亩土地,每年纯增加收入4亿元,仅麦收一季就增加收入2亿多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