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艺术与旅游

艺术与旅游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第四世界的艺术”以及“旅游艺术”的出现无疑是对人类学史的有益发展。艺术与旅游的耦合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民族艺术的开发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特色。新“旅游艺术”的出现对当今旅游大众的审美产生了影响,日常生活与艺术,艺术与旅游的共态化发展已成为一大趋势。

艺术与旅游
——少数民族艺术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旅游,已是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艺术乃至民族文化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艺术已成为现代化过程中民族文化涵化的重要媒介。为此,对旅游市场中少数民族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可把握旅游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和变迁的关键问题;同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及民族文化变迁在内涵、功能和意义等方面的深层肌理;也只有在出现最广泛的地方对少数民族艺术进行系统研究,才能真正把握现代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本质。该课题基于“旅游人类学”和“民俗艺术学”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研究,既可把握民间艺术变迁的本质,也可对民族艺术的文化表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一)主要内容

(1)该课题对民间艺术存在形式的变化进行了清晰的梳理,认为发生着公共化的趋势,且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和旅游化。其中,旅游化的过程是民间艺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2)对“艺术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予以逐层剖析。首先,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民间艺术的变异,认为民间艺术经过旅游开发正经历着涵化的过程,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表征。其次,从人类学的学术视野来分析少数民族艺术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两者的关系予以研究状况的综述性要览,艺术与旅游——人类学视野的研究述评,即是对这一研究的总括。

(3)课题还着重探讨了“旅游、艺术与现代化”的问题,针对大众文化背景下,旅游开发中的民族艺术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其传承的主体、方式以及传承场等方面,提出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现代性发展之路,并指出民族—国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二)重要观点

1.民间艺术的公共化与公共化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公共化的原因有三:第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社会为民间艺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新的空间生存条件。第二,伴随着人民文化教育水平与民主意识的不断提升,艺术的人民性被再次提起,人民大众的个体发言权在艺术的公共性问题上得到释放。第三,全球化的进程又使各国的民族文化在社会变迁中被大众所反思,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寻求自我认同。

在城市化与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术从乡村走向城市,从草根文化走向旅游文化的环境之中。可以说,特别是由于城市的现代化与旅游发展的双重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民间艺术走向公共艺术而成为极具公众性特点的生活艺术。公共化的民间艺术有三种层次:(1)物理的公共空间;(2)社会的公共空间;(3)象征性的公共空间。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上的开放性、参与上的自由性、认同上的自觉性,甚至地方性色彩淡化,而且还体现了发展中的民族性与国际化。

2.艺术与旅游——人类学的视野

从人类学的视野进行分析,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旅游艺术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从旅游的角度看少数民族艺术是“第四世界”的艺术,而且两者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在人类学的视野里,艺术与旅游都属于文化现象,传达了人类与自然物质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的密切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实体,而成为现代旅游和大众旅游的特定时空下产生的一个巨大叙事系统,艺术的定义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内涵。在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第四世界的艺术”以及“旅游艺术”的出现无疑是对人类学史的有益发展。

3.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整理,对旅游人类学视野中少数民族艺术的特点作如下归纳:

一是“来自第四世界的艺术”。格雷本借用“第四世界”的概念并不是用于讨论政治边界问题,而是通过它来凸显那些处于“原生形态”的艺术存在,以及这些艺术存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体系。

二是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变迁的“代表”。格雷本指出,带有民族内容的旅游艺术品是一种介于物质符号、外界需求和民族抗争与重塑的变动关系中的实体,它是连接变化中的旅游、民族与艺术的桥梁。

三是“旅游艺术”成为民族旅游中的新形式。“旅游艺术”是复杂的符号和经济交流体系中一种重要的因素,在西方是欧洲消费者和非洲的商人和工匠一起制定了旅游艺术的审美标准。所以,旅游艺术的审美功能也是由旅游开发商和旅游者市场共同促成的,具有浓郁的“旅游”特色。也因旅游艺术品的开发,生产和消费已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和潜在的研究领域。

4.以丽江古城纳西族东巴艺术为例,探讨了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艺术变异

认为旅游业的大力开发对民间艺术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东巴艺术从“民间艺术”转变为“旅游艺术”,旅游环境触发民间艺术产生了当代的变异。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由族内转向大众,其功能也由祭神与自娱变为追求时尚化体验和经济利益;甚至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凝缩成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而这些变化都是东巴艺术在后现代语境中所遭遇的现代性结果,并呈现出大众文化的特色。

5.关于“旅游、艺术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旅游业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民间艺术的加速变迁和全面化程度已日趋激烈;(2)旅游开发对民族艺术的影响有弊有利,弊在增强了它的商品化特点,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的民间艺术。(3)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民间艺术在变迁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传承与现代化的问题。

民间艺术的变异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归纳总结为:(1)表层的旅游艺术表演;(2)旅游场域中的利益表达;(3)深层的国家意识形态体现。

(三)对策建议

处在大众文化背景之下,民间艺术的语境与内涵已发生了变化,旅游场域的存在触发民间艺术深层的变异,而且还促使族群和个体产生自我认同与自我反思并影响着民族—国家的文化现代化发展之路。

(1)艺术与旅游的耦合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民族艺术的开发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特色。新“旅游艺术”的出现对当今旅游大众的审美产生了影响,日常生活与艺术,艺术与旅游的共态化发展已成为一大趋势。

(2)“旅游艺术”的形态有很多种,如旅游演艺产品,旅游工艺品,各种旅游展演活动等,这也是旅游市场对新型艺术形式创新的需要。同时,旅游场域中所体现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由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竞相争夺其中的各种资本。因此,需要对旅游市场进行协调以使旅游市场趋于良性化的发展,而不陷于经济资本和经济利益的争夺之中。

(3)重视国家和政府部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不仅通过大众传媒中的活态的旅游艺术展演,国家的意识表达与个体素质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集合;政府的强权治理也可避免“公地悲剧”;而且,民族——国家的多民族“和谐社会”既是共同的发展诉求,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从理论效果上来看,该课题的前期成果之一《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艺术变异研究——以丽江大研镇纳西族东巴艺术为例》,发表于《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辑录;《旅游、艺术与现代化》刊载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俗艺术与宗教艺术》,海南出版社,2008年8月。《人类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艺术与旅游活动关系论》,发表于《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民间艺术的公共化与公共化的民间艺术》也即将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第3期。前几篇文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社会效应上看,该课题探索的内容和领域,一方面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为旅游学学科、民俗艺术学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创新的重要参考,同时为民族旅游发展地区提供民族文化保护的思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借鉴。

课题名称:艺术与旅游——少数民族艺术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课题负责人:光映炯

所在单位:云南大学

主要参加人:黄静华 范 俊 杨杰宏 和继全 光映霞

结项时间:2010年6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