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交基础概述

外交基础概述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外交基础,是指各国外交行为所共同认可和普遍遵循的游戏规则和法律依据,是指导各国外交实践的基本原则。当然,外交基础对外交是软约束,不是硬约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由新中国正式提出的外交准则,科学阐明了国家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确立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为中国外交带来了很高的声望。

一、外交基础概述

外交是一项守规矩的活动,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外交基础的游戏规则。所谓外交基础,是指各国外交行为所共同认可和普遍遵循的游戏规则和法律依据,是指导各国外交实践的基本原则。外交基础具有共同认可的法律效力、普遍遵循的国际义务和指导外交实践的内在约束力三个构成要素。

具体来说,按照约束力的载体划分,外交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外交原则与准则。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是一个国家从事外交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则,是约束所有国家的具体行为准则,是约束所有国家的抽象法律原则。违背这些基本原则,将会受到国际舆论和道义的谴责。二是外交规则与惯例。这是各国在对外交往实践中所形成并遵循的、约定俗成并为各国公认的常规做法和习惯,比如外交承认、外交保密等。如果违背外交规则和惯例,将被视作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受到其他国家的批评和指责,引发外交纠纷。三是外交礼仪与规范。这是指一个国家在具体对外交往中形成的,对交往对象显示尊敬友好之意,同时维护自身形象人际交往的具体行为规范,被看作外交关系好坏程度的晴雨表。违背约定俗成的外交礼仪,将被视作一种失礼行为。

在外交实践中,这三方面内容是外交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承认一些最基本的外交原则,外交才可能进行。当然,外交基础对外交是软约束,不是硬约束。一个国家也可以丝毫不予理会外交游戏规则,只要不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且有实力捍卫本国安全和领土完整,最多不过是引发外交的空前孤立和对外交往的限制,不会导致其他严重后果。

在实践中,外交基础是一个发展的体系,一直处于制度化过程中。事实上,无论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历史上都确立起了关于外交的一系列原则、准则和规范。在古代东方,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以礼、信、敬、义等为核心的外交规则,在近代西方外交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利益原则”等,构建了外交关系的基础。法国大革命后维也纳和会倡导并确立“不干涉原则”,强调任何一国无权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内事务进行干涉的主张和理论,每个国家各自根据主权行事,不接受任何外国的强制命令,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1928年《非战公约》提出了国家之间在交往和合作过程中,一旦发生争执或纠纷,当事国应当而且必须以和平方式来解决,禁止任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方法。这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由于国际社会的反复实践和反复确认,逐渐成为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尤其是二战后,随着《联合国宪章》和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系列国际法准则的确立,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为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并成为指导各国外交实践的基本原则。

严格地讲,外交准则是对世界各国普遍适用的,各国在外交活动中对其均须认真遵守。但是,世界各国也有权利提出普遍适用的外交准则,以便使其更趋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由新中国正式提出的外交准则,科学阐明了国家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目前,这一原则得到普遍公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规定:我国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同各国的新型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和平共处是目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前提,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条件,平等互利是发展国家间各种关系的基础。只有做到了前四条,才能真正实现和平共处。它们相辅相成,彼此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确立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为中国外交带来了很高的声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领导人进一步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思想,结合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和时代内涵,在国际社会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倡导并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等新的国际关系原则,为外交原则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总之,外交基础随着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各国主流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是一个体系自我调整的过程,也是外交文明化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