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书的逻辑与结构

本书的逻辑与结构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阐明浙江精神富有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16]。本书旨在通过这样的论述,在整体上探索和揭示精神富有社会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特征。

本书根据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的实践要求,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进行谋篇布局,用理论、现实、历史三位一体的方法展示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理论逻辑、现实要求和实践路径,阐述和描绘精神富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实现这样的社会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和途径以及在浙江建设这样的社会的实践要求和具体措施,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进行专题性深度解读和研究。

全书分导论和九章,导论从总体上阐述精神的内涵、结构和作用,精神富有的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历史内涵及其现实价值;阐述精神富有与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统一,指出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内在要求;阐述精神富有与浙江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致性,从精神富有的历史文化基础、精神富有的现实实践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等角度指明精神富有在浙江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指出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是浙江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构筑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是不断提高执政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

第一章至第九章从物质富裕、共同价值追求政治昌明、法治完善、科教发达、文化繁荣、和谐有序、生态文明、人的全面发展等九个方面具体阐述精神富有社会的具体社会特征、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并据此提出建设精神富有社会必须发扬的九种精神:改革发展的精神,向上向善的精神,民主平等的精神,公平正义的精神,理性科学的精神,自觉文明的精神,团结和谐的精神,人与自然共生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精神。阐明浙江精神富有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16]。本书旨在通过这样的论述,在整体上探索和揭示精神富有社会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特征。

【注释】

[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

[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页。

[4]参见胡坚《对精神富有的几点认识》,浙江日报2012年8月27日第14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6]《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7]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8]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0页。

[1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13]陈傅良:《止斋文集》卷三六《答陈同甫》。

[14]陈亮:《陈亮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5]叶适:《水心文集》卷二九。

[16]赵洪祝:《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人民日报》2012年6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