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了解本义,是课前作业有效实施的前提

了解本义,是课前作业有效实施的前提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预习”的本义出发,我们就能判断课前作业的设计是否有效。下面是一位教师《自然之道》的课前作业设计,我们来分析一下。因此,从“预习”本义来看,课前作业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将对文本的理解和个体的体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探索、学习能力的迁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预习”的本义出发,我们就能判断课前作业的设计是否有效。下面是一位教师《自然之道》的课前作业设计,我们来分析一下。

(1)常规作业:认真读课文3遍,最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通过工具书理解生字词;标自然段序号;想课文大意。

(2)我觉得文章中这些词语比较难写: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文章中这些词语值得积累: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词语手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后,文章中这些词语我还没有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课文,我觉得“自然之道”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如果我们没有做蠢事的话)

(5)文章中的“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愚蠢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蠢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蠢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蠢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是学生事先与文本的接触,这种接触与通常的阅读有一定的区别,并不是一种随意的阅读,而是按学习的阶段要求与常规要求进行的阅读活动。上例中,因为四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概括文章的大意,为此,第4、5两项作业的设计均着眼于这一鲜明的学段学习要求,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意,“预先学习”“以学定教”,这符合预习的目的;而1、2、3三项作业中的识字、词语理解与积累、课文朗读、工具书运用等均是常规进行的积累性的学习要求,即所谓的“学而时习之”,只有反复学习,经常温习,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才能逐渐提高。

可是,“我认为文章中这些词语值得积累”这项作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究竟怎样的词语在学生心目中是值得积累的,老师心中不一定清楚,事实上也不可能清楚,因此导致作业的标准非常模糊;第二是词语的积累是不是只要写下来就可以称之为“积累”,既然是值得积累的,有没有其他的关于积累的要求。因此,从“习得”的角度来看,课前作业必须要有比较清晰的要求,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积累的常规学语习文活动;又要体现本课教学的阶段目标的学习活动,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另外,本课中,学生的情感倾向可能在于同情海龟的遭遇,这当然是正常的,也就是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中的游客是一致的,但这恰恰是与自然之道相违背的。所谓的“自然之道”,就是海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海边的鸟类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人类社会中的“同情弱者”的法则,在自然生物界可能行不通。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尊重它们的生活方式。学生的情感起点是“同情”,而作业5中要求学生分析出“愚蠢”的几个方面,这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这样的预习作业就太难了,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学生就不能在这样的体验中习得。因此,从“预习”本义来看,课前作业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将对文本的理解和个体的体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探索、学习能力的迁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