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隋唐宋元的舟山海上丝路概貌

隋唐宋元的舟山海上丝路概貌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隋代,日本先后多次遣使来中国学习和朝贡,从海路来的各国使者以及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学问僧、海商云集“大兴城”长安。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凡出入明州或经过浙江的商舶,都要在舟山的洋面停泊,接受官府的检查,并及时补充淡水和给养。十九日达定海县招宝山。宋代出使海外使臣乘坐的大型船叫“神舟”,使团随行人员座船叫客舟。

隋代,日本先后多次遣使来中国学习和朝贡,从海路来的各国使者以及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学问僧、海商云集“大兴城”长安。《隋书》卷八一《倭国传》说:“开皇二十年(600)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隋炀帝大业四年(608)遣使至隋贡方物。小野妹子等回到筑紫,隋使裴世清等13人随同赴日,裴世清回国时还有日本的送行者和随行者。详细记载于《隋书》卷八一《倭国传》中:

上(隋炀帝)遣文林郎裴清(裴世清)使于倭国。度百济,行至竹岛,南望聃罗国,经都斯麻国,迥在大海中。又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自竹斯国以东,皆附庸于倭。倭王遣小德阿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后十日,又遣大礼哥多毗,从二百余骑郊劳。既至彼部,其王与清相见,大悦,曰:“我闻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遣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义,是以稽留境内,不即相见。今故清道饰馆,以待大使,冀闻大国惟新之化。”清答曰:“皇帝德并二仪,泽流四海,以王慕化,故遣行人来此宣谕。”既而引清就馆。其后清遣人谓其王曰:“朝命既达,请即戒涂。”于是设宴享以遣清,复令使者随清来贡方物。此后遂绝。

唐初,太宗欲东征高丽。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戊戌,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欲以征髙丽。”(《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八月)

鉴真和尚坐像

唐代与日本的交往上,唐代时,日本向中国派出了更多的使团,随之而来的留学生、学问僧也大量增加。在唐朝时期,日本先后向中国派遣了十几批遣唐使。

唐代利用季候风航海取得丰富的经验,亚洲东南方的海上,冬春有东北信风,夏秋多西南信风。当时日本西航至中国,及由中国向西南航行到南洋、印度等地,都是在冬春之间出航;到夏秋之间,则由印度及南洋等地向东北航行至中国,或由中国航行至日本、朝鲜。

唐代时期的登州(今蓬莱)、密州(今胶州)、明州(今宁波)、泉州等四大港口,是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对外重要海港。凡出入明州或经过浙江的商舶,都要在舟山的洋面停泊,接受官府的检查,并及时补充淡水和给养。

唐代的鉴真东渡对于舟山群岛是一大盛事。

据传,唐天宝年间,鉴真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邀请,誓愿东渡,乘桴东征,百折百赴,终成宏愿,致使“淼漫沧海,已化康庄”,大师“慧灯无尽,法云永垂”。十年七渡,三次均自扬州出发,经由舟山群岛。其中,第二次沿外洋航线,途经今嵊泗县的花鸟岛、大盘山岛、壁下山岛、嵊山岛;第五次沿内海航道,途经今小洋山、晓峰山(位于舟山岛)、圣岩山(即安期峰圣岩寺一带);第六次则搭乘遣唐使船经宁波、舟山列岛南部海域、冲绳岛,成功到达日本。[33] 在小洋山留下“注焉不满”石刻。[34]

两宋时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空前系于推动宋代航海技术的动力 航海地理视野的开阔,地文定位技术的深化,航路指南的成熟,航用海图、气象预测的应用,造船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

北宋宣和五年(1123),奉议郎徐兢随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奉使高丽。归国后,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述朝鲜历史山川、物产、典章制度、风土民情,以及船舶制造、往来航路,其中关于舟山海域的航行记载相当详细。惜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原来既有航路图又有文字,在靖康之变时,其图已亡。

徐兢等赴高丽航线如下:

宣和五年五月十六日,自明州出发。十九日达定海县(今浙江镇海)招宝山。二十四日,自招宝山启航。二十五日,抵沈家门(今浙江舟山普陀沈家门)。二十六日,入梅岑(今普陀山)候风。二十八日过海驴礁、蓬莱山(今大衢山)、半洋礁(今黄龙山之半洋礁)。二十九日,过白水洋、黄水洋、黑水洋(今东海、黄海)。

宋代出使海外使臣乘坐的大型船叫“神舟”,使团随行人员座船叫客舟。神舟是为出国使臣专造。徐兢宣和奉使高丽所乘神舟一曰“凌虚致远安济神舟”,二曰“灵飞顺济神舟”,三曰“鼎新利涉怀远康济神舟”,四曰“循流安逸通济神舟”。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所以晖赫皇华,震慑海外,超冠今古,是宜丽人迎诏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欢也。”(《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四《海道一》)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江海船舰》载:“浙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且轮舶海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险。盖神龙怪蜃之宅,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之命所系也。”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至南宋时期昌国县有正监、东江、岱山、高南亭、芦花等五大盐场。

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曾任晓峰盐场盐监,并创作了《煮海歌》: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间,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

秤入官中得微值,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王安石在任鄞县县令时,则写有《收盐》等诗,其中有“海中诸岛古不毛,岛夷为生今独劳”“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等语,描述了盐民生计的劳累,表达了他对舟山盐民的关切。

元代是中国航海史的鼎盛时期。

忽必烈曾诏谕四海邻邦:“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元史》卷一〇《世祖纪七》)一派大度的气象。

至元十四年(1277),元朝政府在泉州、庆元(今宁波)、上海、澉浦(今属海盐)四处港口设立市舶司。后来又陆续添设广州、温州、杭州三处。经过裁并,到13世纪末,只在庆元、泉州、广州三处港口设置。

元代见于记载的与中国建立海道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在100个以上,东起日本、高丽(今朝鲜半岛),西至东北非和西南亚。进口的舶货,种类繁多。

“东方马可·波罗” 元代航海家和旅行家汪大渊曾经多次跟随商船队出海,到达过不少国家。他在《岛夷志略》中记载的船队到达西洋和南洋的几十个国家,记录在案的就有200多个海外地名,是我国史籍上首次收录外国地名最早、最多的书本。

中国元代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的游历故事载于《马可波罗行纪》,记录了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景况,并由衷赞叹中国经济的繁荣,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