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韩国古代孝女沈清的中国佛缘

韩国古代孝女沈清的中国佛缘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位置上,这里是国际航道的必经之地,也是舟山渔民的泊舟之地沈家门的外缘,而且是庇护沈家门渔港的一座海上屏障。韩国古典小说《沈清传》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孝女故事。正在韩国经商的沈国公为洪庄的孝心所感动,以“两船值钱货物”的身价,娶元洪庄为爱妻。沈国公从百济的苏浪浦下船把洪庄带到了自己的家乡普陀沈家门,并将妻子改名为沈清。沈清惦念故土,请人打造了570尊观音佛像漂洋过海送往百济的甘露寺等地。

观音道场选择了普陀山,或许存在一种偶然,更多的是一种必然。无论偶然还是必然,普陀山都是“佛指名山”或“佛选名山”的正宗观音道场。然而,“佛指名山”或“佛选名山”的历史理性背景成因,无疑是普陀山曾经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这个事实。

“佛指名山”或“佛选名山”说法都基于普陀山的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及普陀山周边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本因。

地理位置上,这里是国际航道的必经之地,也是舟山渔民的泊舟之地沈家门的外缘,而且是庇护沈家门渔港的一座海上屏障。

地质地貌上,普陀山是陆缘群岛,遍布着普陀山式花岗岩,满眼所见,多是海蚀地貌与海积地貌,与佛经所述的观音圣地风貌以及佛学禅理相通。

地理位置有了海上丝路的必经之地的特征,地质地貌有了海蚀海积的奇妙之境的价值,观音菩萨于是梯山踏浪而来……

普陀山研究专家王连胜发问:

为什么在我国东海中会出现一个“观音道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为一个“山史”的研究者,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惑着我。最近,随着普陀山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古迹的发现及其具体位置之确定,证实了古代从浙东沿海一带通往朝鲜、日本存在着一条“东亚海上丝绸之路”,而“丝路”之客观存在促成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笔者近20多年来专攻“山史”所得出的一个新观点。[8]

解决这个难题的思路在于“海上丝路”,而证据在于“新罗礁”和“高丽道头”。

从“古代东亚海上丝路”的角度来看普陀山,最早的通航也许可以追溯到中国晋代 邬永昌在《陪同韩国学者寻访“沈清”史迹》一文中记载:2000年3月10 11日,根据区外事办的安排,他参加了韩国延世大学“沈清”学术研究小组来普陀寻根考察活动的陪同。他认为:“中韩两国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据韩国考察团提供的线索和国内的有关资料来看,早在晋代,中国大陆的佛像就是通过普陀的莲花洋水道运到新罗(今韩国)去的。在唐武德年间,新罗积极恢复海上交往,遣使人贡于唐,并派大批留学生入唐。此后,又有170余名新罗人浮海求食于浙东,这些海上交往活动多数都是经过舟山普陀的莲花洋水道。在晋、唐时期对浙东人民来说,中韩海上交往的莲花洋水道都相当熟悉。但遗憾的是,近千年以来,舟山普陀与韩国的友好往来几乎被湮没,很少有人提到。”[9]

沈院简介碑刻

沈院

沈清,原名元洪庄,被誉为韩国第一孝女。韩国古典小说《沈清传》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孝女故事。沈清的原型人物叫元洪庄,她出生在韩国谷城郡,因母亲早逝,与盲人父亲元良一起生活。元良听了弘法寺性空法师的劝说,要他多做功德,眼睛就会明亮起来,于是就把女儿元洪庄施助给了弘法寺。正在韩国经商的沈国公为洪庄的孝心所感动,以“两船值钱货物”的身价,娶元洪庄为爱妻。沈国公从百济的苏浪浦下船把洪庄带到了自己的家乡普陀沈家门,并将妻子改名为沈清。沈清惦念故土,请人打造了570尊观音佛像漂洋过海送往百济的甘露寺等地。有人认为,“从‘沈清故事’我们可以推断舟山普陀区在两晋时期已与韩国有商贸往来,而且借助商贸关系已经出现了通婚现象,由此也可推测舟山沈家门港在1700多年前已成为我国海上商贸的重要港口。”[10]

从普陀山的两个地名“新罗礁”和“高丽道头”来看,普陀山在唐宋时期就是东亚海上交通枢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