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帮孩子找位虚拟的小朋友

帮孩子找位虚拟的小朋友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儿子小博从没有自我意识的婴儿渐渐地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我欣喜于他的聪明之余,也意识到该是正面引导他的时候了,我想试着培养他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能力。这时妻子过来呵斥女儿,沐沐恃宠而骄,她的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早瞟到奶奶脸上现出的对妈妈的不满情绪。沐沐一听雀跃称好,她的压岁钱里刚巧有100个1元钱的硬币。

第四章 家长能力提升篇——孩子的问题,咱不怕(2)

每位家长给孩子的爱都是十足的、真诚的,但为什么有的孩子仍然会紧张胆小,或任性、攀比,或是故意和家长唱对 台戏?原来朴素的爱也是要讲究艺术的。随着孩子成长问题的升级,掌握了爱孩子基本功的家长,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育儿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轻松愉悦地享受其成长的每一分钟。

一、 “坏”妈妈的“一点”育儿经

小博妈妈的“馋一点”

儿子小博从没有自我意识的婴儿渐渐地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我欣喜于他的聪明之余,也意识到该是正面引导他的时候了,我想试着培养他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能力。那时我们刚好负债住上了新居,经济条件不太好,有些食品只能专门为他买来。但为了让小小的他懂得他没有特权,他喜爱吃的东西我也跟着吃。

北方冬天里的西瓜价格昂贵,我们总是只买一半或是四分之一,如果赶上他爸爸切瓜,他也会学着我的样子切成薄厚不一的两块。开始我总是在儿子的瞪视下狠心吃掉一块。说句心里话,从孩子嘴里抢的东西吃起来真不是滋味。小博问过我:“你为什么和别的妈妈不一样?别的妈妈不吃孩子给的东西,我一让你就吃,我不让你也自己吃。”

“你妈馋呗!”这是他爸爸对我行为的解释。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好东西不光你爱吃,妈妈也爱吃,大家都爱吃。但大家把好东西给你吃,是因为大家喜欢你,关心你,你也应该学会想到别人,大家会更喜欢你。

渐渐地老公也认可了我的做法,但他决不“染指”儿子爱吃的食物。可我还是继续吃下去,小博慢慢地也表现出了他的理解,会主动和我换,把厚些的瓜让给我。

现在小博习惯吃什么都会想到别人,尤其他认为最好吃的东西,一定要与人分享,然后仰起脸儿像个小美食家一样,等着人家赞同他的口味。对小博来讲分享是除了美味之外的一种精神享受。走亲访友,孩子得到别人额外的关照时,懂道理的他会告诉疼爱他的老人:“您也吃吧,我需要营养,您也需要,我长大了吃好东西的机会多着呢!”

如今听到别人夸赞小博处世大方得体、眼里有他人的时候,我想,这是我当年“馋一点”所起的作用。

小政妈妈的“懒一点”

在小政四五岁时,我便开始借口感冒身体不舒服等原因,让他学着洗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爸爸很不满意我的做法:“啥都信得过孩子,只要你省事就行!你是怎么当妈的?”其实不然,开始做这些事的时候,帮他打扫战场更费心费神。劝说让他下楼去买东西那次,是我在食杂店的外面等着他,成功地买过两次之后,孩子很有成就感,但让他独自下楼去买却不肯。小政对我说,妈妈我不吃了还不行吗?但他最终没能抵得住我的鼓动,还是战战兢兢地攥着钱下楼了。那种站在窗前东张西望的忐忑不安,我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过了预计时间小政还没回来,我担心后悔,准备下楼找他的时候,望到他弱小的身影从前面的楼角闪出,手里抓着一个塑料袋,急匆匆地走着,虽然看不清,但我能想象出儿子稚嫩的脸上严峻的神情,我顿时涌出一种想流泪的冲动。问后才知道,原来袋子太薄破了个洞,丢了一根火腿肠,他又回去寻找。当他举着火腿肠说妈我剥给你吃的时候,我不禁紧紧地抱着他流泪了。

其实我认为我比别的家长更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在用“懒一点”的方式送给他两份贵重的礼物,一份是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一份是承担责任的权利。让他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做事的自信,这样他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时便不至于不知所措。当小政爸爸眉开眼笑地夸奖儿子时,我就开始邀功:这得感谢我平时的“懒一点”!

小辉妈妈的“差劲一点”

小辉有个阶段很胖,爱吃肉。刚好那段日子我也天天喊着减肥。在他爸爸的“冷嘲热讽”下,我们母子俩相约彼此监督。有时我和小辉一起望着盘里的肉笑,看谁会先贪吃。小辉为了给我做个好榜样,倒挺有自制力,绝不肯多动一块多吃一口,说不吃就不吃,撂下筷子推开碗,态度做法都很坚决,我由衷地赞扬他。有时遇到他爱吃的排骨,他爸爸会劝他:多吃点,偶尔一次没事的,你看你妈都管不住自己了。小辉自豪地把脸贴过来告诉我,妈妈你又输了。我没想到孩子通过减肥这件事锻炼了意志力。为了巩固他的进步,我经常营造这样的氛围。由此,凡是发现他需要改的毛病,我马上释放出自己的弱点:粗心大意、笨手笨脚、没耐性、记忆力差……本来人性的弱点都是相通的,做起来会很自然,再和儿子相约一起改毛病,实施的时候我巧妙地甘拜下风,做个比孩子“差劲一点”的妈妈,孩子改起毛病来自然乐乐呵呵轻松许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了“每天都比妈妈进步多一点”的成就感。当然,做“差劲一点”的妈妈也不能“太过”,那样敏感的孩子就会有“你在做戏给我看”的感觉。妈妈的赞扬应该既具体又准确。

如今的小辉是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初中生,他在回家后会顺手接过我手中的拖把来拖地,吃完饭后会自觉地刷碗收拾餐桌。虽然热爱网络游戏,但玩上一小时后就自己主动关掉电脑,继续学习了。我觉得他这么让人省心与我这个“坏”妈妈的“差劲一点”是分不开的。

爱心小提示:

教育孩子有时需要逆向思维,但这三位妈妈并非单纯地为了反传统而颠覆善良、勤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母亲形象,给不尽责任的家长找借口;她们新颖的育儿理念是以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为基础,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为原则的,她们有意扮演了一个又馋又懒的“坏”妈妈角色,这种“坏”是处心积虑的,是一种爱孩子的智慧。

二、做投币玩具,化祖辈的“疼”为爱

沐沐爸爸的讲述

“10元钱玩屁大会儿的工夫!”母亲一进屋就抱怨我3岁的小女儿沐沐。饭后,沐沐继续缠着奶奶下楼兑现诺言。母亲与沐沐周旋着,说奶奶累了,明天吧!明天奶奶一定带你去骑大马。但沐沐扭着小身子,头晃得像拨浪鼓,叽叽咕咕地说:“奶奶说话不算数!不算数!以后我也说话不算数……”母亲一辈子节俭,但在吃、穿、用上却一直舍得给孙女花钱,看来沐沐提出的要求在母亲的眼里实在是过于奢侈,甚至是浪费了。

原来楼下的公园里新到一个投币玩具,是一匹骏马的造型,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沐沐玩了10元钱的仍然没尽兴,母亲也看明白了,100元也达不到小孙女的满意,于是连哄带骗将她带回了家。为了帮母亲解忧、让女儿满意,我扮演大马让女儿骑,爬了一圈膝盖硌得酸痛,沐沐却兴致高涨,在上面摇晃着身子很开心,嘴里发出“嘚嘚”的喊声。这时妻子过来呵斥女儿,沐沐恃宠而骄,她的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早瞟到奶奶脸上现出的对妈妈的不满情绪。

“沐沐,爸爸做真的投币玩具好不好?”处在母亲和妻子夹板中的我要出面和谐了。

“怎么做?”女儿很感兴趣,停止了刁蛮。

“就是你真的往爸爸兜里投币,钱币花没了,爸爸也像真玩具一样停下来。”沐沐一听雀跃称好,她的压岁钱里刚巧有100个1元钱的硬币。我趁机解释什么叫自食其力,为自己能有赚到外快的机会表现得很开心。为了更真实,我特意换了条带兜的运动裤,方便坐在上面的女儿投币专用。

我做了一周的“大马”,沐沐挥霍掉了所有的压岁钱,玩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她唱着儿歌坐在我背上自在地摇晃,成了每晚的保留节目。当变成穷光蛋的她仍乐呵呵地想拿空气当钱骑大马时,被我拒绝了。她委屈地向奶奶的房间望去,做好了撇嘴的动作,可能琢磨是先放声“哭”吸引奶奶过来,还是当奶奶走出门口时再“哭”比较好。我知道母亲参与进来事情肯定要变得复杂,得先下手占主动优势。我对女儿进行劝说,沐沐为什么不自己想办法赚钱呢?

“可我是小孩子呀!”女儿睁大眼睛天真地问。

“小孩子可以帮大人做事,赚自己家人的钱。”沐沐被我的好主意鼓动得欣喜万分。

沐沐对奶奶说,奶奶你累了吧?我帮你捶捶腿吧!母亲先是一愣神,随即乐呵呵地说好啊好啊。捶毕,张开小手讨钱,轻松地挣到1元钱。沐沐又去帮妈妈收拾了厨房的地面,帮我整理了书桌……一共赚到3元钱。头两元钱很快地被我赚到手,当想消费第三元钱时,沐沐变得有些舍不得,怕花没了没有玩的,先是放进口袋里,几分钟后忍不住又掏出来,寻思寻思又放回口袋里,没多久,又掏出来。剩下的最后1元钱还是花掉了,虽然没过够瘾,但沐沐很守信用,不再骑“大马”,而是去听妻子讲故事了。

可能受妻子的故事影响,一天沐沐手里紧紧地攥着两元硬币对我感叹,赚钱很辛苦,一玩,钱转眼间就没有了。我把裤子撸至膝盖上,让她看我膝盖上这几天当马爬出的深色的青痕。女儿俯下身子对着我的膝盖一边吹气,一边帮我揉着,问我疼不疼,小嘴叨咕着说我知道你们大人赚钱更难。我不想让一个孩子过早地体味人间的疾苦,笑着对她说,与自己的女儿在一起玩是件很快乐的事,可以不收费的。但沐沐表示,她不想再玩这样的游戏了。

家里投币玩具的游戏结束了,沐沐对外面真正的玩具马也做到了视而不见,但她乐呵呵地帮大人做事情的好习惯已经养成,现在成了很多家长羡慕的孩子。回想最初的教育动机竟源于孩子的任性。而且最初的教育反对者——我的母亲,是成功对沐沐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大功臣。

母亲开始横竖拦着,担心孩子小累坏了,总想伸手帮一把。要强的沐沐早已被我们灌输要独立的思想,每次都坚定地拒绝。在女儿转变期间,我与妻子也让母亲看电视上的幼儿教育节目。渐渐地,母亲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现在母亲还经常给周围的老人讲自己的“教育经”。她说,“疼”只是管孩子的吃喝和安全,满足不了孩子心理需求,岁数大了观念旧了,要听听年轻人的新教育观念,才能避免盲目的做法。

我也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感到欣慰,在祖孙三代的家庭里,非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没有发生分歧,反而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特别注意讲究沟通的技巧。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面把突破点放在孩子身上,以让孩子快乐开心为原则,因为老人特别疼孙辈,疼得甚至没有了原则。但是只要将孩子的思想做通了,每天快快乐乐的,老人心里就痛快;另一面注意与老人沟通,以尊重为原则,呵护好老人朴素善良的爱,让老人有事情做。如此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其乐融融,对孩子成长最有利。

爱心小提示:

如果家庭人口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易发生观念上的分歧,处理不好会削弱甚至抵消教育效果;但若处理好,又有着对教育非常有利的一面,因为人口多教育力量也大。注意家长间背着孩子沟通协调是较为关键的一环。

三、和孩子一起度过紧张期

小收妈妈的讲述

儿子小收让我转告他的赵老师,他尿多,总上厕所,让老师别管。我追问原因,儿子答早晨喝粥的缘故。第二天早晨,小收让我再转告赵老师,唱歌时别提问他,他会好好听,认真学的。晚上回到家,孩子问我,妈妈,我不喝粥怎么也总上厕所呢!起初我以为他是病了,同他聊了一阵子才发觉是紧张所致。

这一切发生在儿子升到幼儿园中班以后,这个敏感的有些恋母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在我转身离去的瞬间,开始号啕大哭,以后每天早晨都要这样。儿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心理主要来自升班后的写字,有一天一下子写了两篇,可能是吓着或是累着了,原因是个谜。直到母子谈判出了结果:如果不背书包去幼儿园,他就不哭。孩子做到了言而有信。

那天,我带小收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都觉得他比以前腼腆了。席间,喝得尽兴时,有朋友跑到屋子中央唱起了卡拉OK,小收羡慕地望着演唱者。后来有人邀请小收到前面唱首儿童歌曲,小收吓得直往我身后躲。有位被小收称为小彭叔叔的阳光大男孩邀他去同唱,面对盛情邀请,小收的小脸儿吓得变了色。我对小彭耳语了几句,他独自跑到前面对着麦克风专注地唱起来,尽管用心,陌生的儿歌歌词小彭还是有的地方对不上,这时的他解嘲地为自己鼓掌,冲小收笑,做鬼脸儿。我趁机要小收去问问小彭叔叔怕不怕大家笑他,小收不肯,倒怂恿着我去问。当歌唱到最后一句时,小彭唱跑调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小收也偷偷地跟着笑了。

小彭面对我的提问,认真地回答说,小时候会怕的,而且最怕老师和小朋友们注意到自己的失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讲出自己儿时的紧张害怕,小收听得很认真,忽然小声地跟着说他也是……当小收说话的时候,大家都认真倾听,之后,又有朋友讲了几位小收熟悉的公众人物紧张时出现过类似的经历,但现在都克服了。小收悄悄地问我:“妈妈,你相信我也能克服掉吗?”“当然了!”我也悄声地回答他。

其实那天,在座的朋友们都在有意帮我和小收。我查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书上说:“儿童经常面对各种真实的、虚幻的恐惧,诸如黑夜、分离、动物及昆虫等,父母如果不理解,不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心理,那么童年留下的阴影有可能伴随着他一直到成人,以致严重地影响到日后生活。”“孩子有过几次恐惧的经验,通常会变成害怕‘恐惧’的感觉。只要他觉得有些焦虑、不安,就会开始担心另一次害怕的恐惧即将来临。”这让我想到一位在童年时被恐惧阴影笼罩过的朋友,人长得五大三粗却害怕打针,接触到带毛的动物大惊失色,我还有些患恐高症与晕水症的朋友,除生理原因外,我想更多的是与童年时隐藏起来的恐惧经历有关。

书上提到一种克服恐惧的技巧,是让孩子说出恐惧的感觉或是带他再次经历,才能真正地克服掉。我有意安排几次小收向亲戚们说出他的感觉,但没成功。后来选择了他喜爱的小彭叔叔,小收崇拜他有着很好的弹跳力,篮球打得好。当自己的偶像当众“出丑”,小收才知道出错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事,很平常,也很正常。

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对小收来说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张罗着早睡,说第二天早起化妆,参加庆“六一”演出。第二天,他果然早早地醒来,穿好演出服。我替他涂口红的时候,他的嘴唇薄且干,化妆后的效果令他很不满意,他气急败坏地把额头中间的红点和口红都用衣袖子蹭掉。我知道孩子的情绪很糟,再次重新为他补了妆。到了幼儿园,他的情绪依然很差,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

晚上我再见到孩子,他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兴奋地给我讲他可勇敢了,第一个带队领着全班小朋友上台。当晚,我们从闭路电视上看到节目录像时,我发现他果然是第一个上台,因为他的个子最小。演出时,小收很放松,甚至有点漫不经心。当大家面对观众谢幕时,他的身体突然转向了后面,跳了起来,仿佛为自己的成功庆祝。全家人在电视机前笑作一团。

那一晚,小收睡得很沉,发出了轻轻的鼾声。第二天起来,他给了我一张阳光般的笑脸,是升到中班后情绪最好的一次。小收主动提出要求,想背书包去幼儿园。在幼儿园与小收说再见之前,我贴在他的耳朵上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不想写就先不写,或是少写。小收郑重地点点头,大声说着妈妈再见。晚上回家的时候,小收让我先闭上眼睛,再睁开时,我看到儿子写了工工整整的一篇字!

爱心小提示:

现代父母在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爱的同时,也无意间带给了孩子副产品—心理压力。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会从孩子的反常行为、不良情绪、没必要的重复性动作中,还有类似案例里小朋友给父母的暗示话语里,发现孩子的紧张负面情绪,细心、及时地查找原因。先检讨孩子的压力是否来自家长本身的语言刺激或非语言的情绪感染,再看是否来自幼儿园及其他原因影响,然后对症找出解决办法,基本原则是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想排除压力的急切心情。

四、帮孩子找位虚拟的小朋友

小勃妈妈的办法

去吧,好孩子!会有叔叔给演出的小朋友录像的。到时候妈妈可以在电视机上看到你可爱的小脸蛋,多好!

儿子小勃依然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拒绝几天后登台表演节目。开始排练的时候我就有些担忧,因为去年他就在需要他上场的关键时候掉了“链子”。但幼儿园的老师坚持要他上,说等到真正演出时思想工作会做通。那段日子做他的思想工作,成了我和他爸每晚的必修课,苦口婆心、利诱威胁轮番上阵。黔驴技穷的我只好说:“我真希望××是我的儿子。”××是儿子班级里一个大大方方表现欲极强的孩子。小勃的脸红了,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有点得意,小勃终于被我刺激成功了。然而第二天,当我去幼儿园接他时,老师却告诉我小勃把××小朋友的本子扔到水里了,而人家根本没招惹他。我立刻明白是“强强”带来的“祸”。

说起强强,里面有个小典故。当3岁的小勃跨进第一个逆反期的时候,张开小嘴就是“不”,尤其当他生病时,脾气就更坏了。我和他爸爸常常被他闹得焦头烂额。

其实他早会用筷子了,但每次生病撒娇都必须要父母喂。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起小勺子递到他嘴边,他却告诉我:“强强才要妈妈喂,小勃不要妈妈喂!”“强强?强强是谁家的孩子?”小勃很兴奋地告诉我,强强有很多毛病:喝水要人喂,小便要爸爸妈妈接,看起电视没完没了,还爱打小朋友……我怎么听都很像是自己儿子新添的毛病,小勃还告诉我他爸爸认识强强。后来他爸爸帮我驱散了一头的雾水,原来他看到小勃长了毛病,就灵机一动杜撰了一个和儿子一模一样的“强强”,借此让儿子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

“强强”的出生地是在我们家,直接就4岁,比小勃大1岁,一点儿优点也没有,常常小勃这边的毛病刚刚有点苗头,“强强”那边的缺点就形成了,故事总是编得很及时。小勃在听我们讲强强系列故事的同时,会开开心心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强强”挑食,小勃就爱吃青菜了;“强强”不讲卫生,小勃就不吮手指了;“强强”不尊重人,小勃就懂礼貌了……渐渐地,小勃的毛病一点一点地少了,成了一个谁见了都会夸奖几句的可爱孩子。

然而,小勃“扔本”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潜藏着的问题:小勃变得狭隘、自私,眼里容不得比他强的小朋友,甚至听不得表扬他人的话。

我们决定将“强强”从一无是处变得优点一点儿一点儿多起来。刚开始小勃接受不了,堵着耳朵不肯听,我们只好趁他心情好时,告诉他强强要和你比赛呢!哥哥被弟弟超过了,他能不难受吗?再说了,你有那样的一个坏哥哥也不光荣啊!慢慢地“强强”从一个坏孩子,变成了小勃的竞争对手、共同进步的好兄弟。我们在保护小勃上进心的同时,也让他从“强强”身上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强强”伴小勃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当他从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时,作业量的增加挤掉了睡前讲故事的亲子时光,偶尔作业完成得早,我便督促他独立阅读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生病了,不想睡前自己看故事,有些虚弱地对我说,妈妈再给我讲一次“强强”的故事吧!好!我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一下,“强强”也得有9岁了。这时我的心里有一丝伤感:当年我们选择了让一个虚拟的“强强”走进小勃的内心世界,在心理上与孩子贴近,与他一起长大,减少他的对立情绪和对抗行为,顺利地帮他度过逆反期。当“强强”的名字被小勃再次提起,我们才发现对这个虚拟的孩子充满了怀念,仿佛他真真切切在我们的家里生活过一样。

爱心小提示:

在生活中,能为孩子找到有正面影响的小伙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若找到一位虚拟的小朋友也很能彰显教育的魅力。虚拟小朋友做伴的好处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来设计故事情节,帮孩子灵活、及时地改掉毛病,建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孩子呢?也乐于接受,效果显著。同时有心的家长也可以让自己受益,若将系列故事记录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幸运的话可能成为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儿童故事大王哩!

五、三招让爱吃醋的孩子变快乐

信子妈妈的方法

说起儿子信子要强的性格,不能不说说他爸爸。信子爸爸脾气好,谦让随和,家里家外常常吃亏。激励他的话我没少说,但他仍是“温吞水一杯”,还自我标榜“吃亏是福”。因此,信子出生前我就立下誓言,若是男孩,定要培养他要强、上进的性格。

信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零岁施教的工夫在他身上没白费,会说话的时候信子就会认字。见过信子的人都夸他聪明,这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做事主动积极。

上了幼儿园后,老师反映,信子不仅学东西快,心眼儿也比一般的小孩子细密,懂得看老师的眼神,帮老师做事情。这话我很爱听,也旁敲侧击地要信子爸爸向孩子学习学习,作为爸爸的他怎么就不能主动上进些呢?

但好景不长,老师反映信子好胜心太强,听到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他就赶紧过去向老师表白他做得也好,或是揭发人家哪里做得不够好。如果老师建议他多看看小朋友们的长处,他就会气急败坏,情绪变得很激动,根本听不进老师的劝说。

一开始我觉得信子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好,但比起那些完全没有竞争意识、太合群的孩子来讲,我觉得信子的优点似乎占的比例更大些。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教育理念。信子那天从幼儿园回来后很沮丧。我感到他在外面受到了委屈,一问他就“哇”的一声哭了。

原来,幼儿园要举行一次大型的文艺会演,班里选了几位小朋友领唱,但没有信子。信子向老师自荐,但很快在小朋友们的嘲笑声中被否定了。信子不服输,但他怎么唱都找不到感觉。信子哭着说要我给他报个专门学唱歌的班,一定要让那些说他唱歌跑调的小朋友闭嘴!

我很欣赏信子,但我不敢再鼓励他了,因为我知道他从我这里遗传到了唱歌五音不全。有些缺陷与生俱来,不是要强或努力就可以弥补的。虽然对于一个不想专业从事唱歌的人来说,五音全不全不是很重要,但5岁的信子已经让我培养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根本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我在稚嫩的孩子心里设下了一个心魔。

我虚心与老师沟通,想找到帮助信子排解郁闷的方法。老师忙着排练,话虽不多,但切中要害:信子太要强,转化成嫉妒心了,所以他才如此好胜,爱吃醋。

怎么办?要信子快乐地生活才是我的终极目标,如今却偏离了方向。我一定要找到让孩子快乐起来的好办法。老师传授了我三样法宝,叮嘱我要有耐心,力争做到“无痕教育”,免得家长的态度忽左忽右地变化,让孩子一下接受不了。

法宝之一:教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在家里,我换了一副眼光去看信子的爸爸,发现老实厚道的他身上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的同时,我也要信子和我一起向爸爸学习。

幼儿园演出那天,我特意请假去观看。信子有些奇怪:“领唱不是我,有什么好看的?”我回答说:“你是合唱里的一分子,当然有看头了。”信子听后轻松地点头称是,显然没有压力。回家 后,信子主动和我交流表演中的趣事,对小朋友们的表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包括领唱的小朋友。信子终于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好胜心开始向平常心转变,他不再多虑、焦躁,拥有了一个孩子天真的笑声。

法宝之二:教会孩子与人合作。信子不太会与小朋友们友好地玩游戏,开始我以为仍是信子的嫉妒心作怪,总想搞点特殊化,但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原因是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怎么具体地去配合他人。以前我过多给信子强调比赛的意识,凡事要信子力争第一,要有个性,信子更习惯于“高处不胜寒”的独自享受。看来,我需要给信子补上与他人合作的一课,让他去体会与他人默契合作中的快乐。在我的努力下,信子很快地接受了“合作才有力量”的观念,在集体中找到了快乐。

法宝之三:教会孩子学会共赢。信子有些小心眼:如果他会的东西教会了别的小朋友,被他们超过了怎么办?信子提的问题很现实。

六一儿童节,幼儿园组织艺能竞赛,邻居家的孩子没有专门学过画画,觉得这是一件太难做的事情。家长抵不住孩子的哭闹,想求信子帮忙,让信子画两幅画,选相对不好的那幅送给她儿子。信子却坚持要邻居的孩子自己画才算数,他宁可费心去教,也不肯作弊。信子将在辅导班学来的简笔画要领耐心地解释给邻居的孩子听,超出邻居的意料,他孩子的悟性极好,试画几次就有模有样了,执意要妈妈给他报画画辅导班。

信子居然激发出一位小朋友的绘画兴趣,我们都夸他这个小老师有本事。信子开心极了!被感动的不仅是邻居,更有我。儿子终于战胜了自己。要知道,这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很多成人终生都会为无法战胜自己而困扰。

原来,强者不一定拥有快乐,想要真正的快乐是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中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成就感,这样的人生定会与快乐撞个满怀。

爱心小提示:

家长在对待孩子积极竞争与上进心培养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容易让孩子形成妒忌心理,给孩子带来无法克制的内心痛苦。妒忌心强的孩子多敏感、心事重。处理此类问题,家长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解决办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给孩子爱的安全感,但不是传递“以他为中心”的错误感受;第二,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家长也可以将自己的交际事例讲给孩子,将妒忌心理转为欣赏与上进心理;第三,让孩子学会在施予爱中感受快乐。

六、儿子的班上出了位“小明星”

督督妈妈的引导

“妈妈,你看过电视剧《家有乖乖虎》吗?”我一接到儿子,他就兴冲冲地问我。听我回答说没有时,他骄傲地笑了:“还没拍完呢!过段时间你就看得到了,我班同学宣灿演的。”哦,原来儿子的班级里新转来一位“小明星”,儿子很引以为豪。

后来,我接二连三地听到宣灿的消息,他让督督有新鲜感,开了眼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麻烦。先是督督羡慕人家的玩具、穿的衣服好,我便按照孩子的要求买来玩的、穿的。真别说,人家不愧是“小明星”,服装搭配很讲究,督督的扮相也跟着时尚起来。可是咱普通老百姓跟不上人家“小明星”更换的频率,费钱费精力不说,有些东西在本地根本找不到。督督的小嘴就撅上了。我觉得到了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观念的时候,告诉督督:孩子应该比谁的行为好,习惯好。好在跟不上潮流的孩子占大多数,攀比这阵风倒没兴起大风浪。

“我为什么没有宣灿的好命?”一天吃晚饭时督督突然变得伤感起来。原来督督接受了部分现实后,又发现了让他不平衡的诸多情况:宣灿在幼儿园里有很多“粉丝”,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宣灿不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迟到,老师也不批评……儿子的情绪很低落。

“咱比谁学习新知识快,他成绩没你优秀。”我想,一些“小明星”拍戏要耽误文化课的,没准儿这是让孩子心理平衡的办法。

“宣灿的成绩和我一样好,手工、画画都和我一样优秀。还有朗诵比我强多了!”督督的话立刻让我语塞了。是啊!怎么好事都让人家占上了呢?复杂的情绪一时涌上我的心头。莫说孩子,我这当家长的也差点说出人家妈妈咋那么命好的话来。

看来宣灿同学的“光环”效应不容忽视了,我得认真对待。我上网搜集了一些小明星的资料,查出了若干相关信息。当下正走红的“小明星”,风光后面有着辛苦的付出,还有一些曾经是“小明星”长大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有的因童年的成就而付出了代价。人生就是如此吧,每段成就都伴随着奋斗与努力,只要把握好机会,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灿烂的时期,比如宣灿的成就来得早些,有的人却要姗姗来迟,像肯德基创始人退休后才找准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定位。其实,所有人的成功,都源于不懈的努力。

“《家有乖乖虎》什么时候播出呢?妈妈很想见识见识你同学的演技。”我很想找机会对督督说说自己对“小明星”的认知与见解。

督督很遗憾地说:“播不了,拍了一大半,好像因为什么原因不拍了,宣灿很苦恼呢!”“哦,宣灿也遇到这样的事情了。我觉得宣灿承受的倒霉事要比你们多呢!”我又给督督讲了一些明星风光后面的辛酸。

“嗯。”督督点头称是,“贼心不死”地说,“我还是很想当明星,我怎么能当上呢?”

“应该不是很难的,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关键是要有真才实学,像宣灿就是这样成明星的。你不仅可以是演员明星,还可以成为体育明星,只要在一方面做得出色,就会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嗯嗯!”督督嘴里称是,眼珠子却绕起圈来,我知道他的小脑筋开始活络了。果真让我猜中,督督开始练歌,起早贪黑地唱过几天;后来他又去练短跑,想当田径明星……不管哪种热情,我都给予支持与鼓励。我坚信在他充满热情的寻找中,某一天他会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坚守下来,认真地做事,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他也会成就自己,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

爱心小提示:

孩子们都有一颗要强上进的心,不想被别的孩子落下,于是照着“榜样”向家长提出形形色色的要求,家长不可以简单地将此定性为“攀比”,容易弄假成真地帮孩子生出一颗虚荣心。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好孩子“攀比”中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导向工作,激发孩子的进取心。还有,家长可先认真地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一颗攀比心,自己若没有,即使孩子真出现了攀比现象,家长的以身作则也会将孩子纠正过来。

七、让孩子快乐地接受分享

昊昊妈妈的经验

我和老公都很忙,弥补儿子昊昊的就是买回很多玩具让他玩。家里的场景经常是这样的:我看书,儿子坐在一大堆玩具里自娱自乐。

看到儿子寂寞的样子,我就邀请楼上的笑笑来家里玩,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临走时,笑笑提出要带一件玩具回家。笑笑选中哪件儿子不舍哪件,我只好吓唬他:“这样小气,笑笑以后不来和你玩了!”儿子一听松手了。我脸上转成笑容继续鼓励他这叫“与人分享,快乐多多”。我进一步引导儿子,笑笑下次还会来和你玩,你不快乐吗?儿子答,快乐。

渐渐地,儿子不但拿出新玩具与笑笑一起玩,还主动向他推荐某个玩具带回去。我和笑笑妈妈都忍不住夸他。

笑笑妈妈约儿子去她家玩,笑笑家的玩具不多,但很多儿子没玩过。临回家时,儿子相中了笑笑的一辆小车,也想像笑笑一样带回家去。但笑笑任凭他妈妈怎么劝,就是抱着小车不答应。笑笑妈妈逼问他:“你以后还去不去他家了?”笑笑难以取舍,眼泪在眼圈里转。我感到很尴尬,只好劝眼巴巴望着小车的儿子:“等笑笑心情好时再借好吗?”儿子哇的一声哭了,反问我:“为什么我的东西,就必须和人分享?为什么别人的东西,就不用分享?”

“是啊,这孩子太自私了!”笑笑妈妈抢过笑笑手里的车递给他。结果,两个孩子都哭得极其伤心。我急中生智,有了一个主意,问笑笑拿儿子的玩具来交换可不可以?笑笑这才止住了哭,琢磨着哪个玩具好玩。

从那天起,儿子学了一招,就是与小朋友换玩具,并且热衷此事。他每天带一两件玩具去幼儿园,换回心仪的玩具,有的玩具很小很破,但他仍然玩得很快乐很专注。我感到欣慰的是,小小的儿子懂得初步社交了。

我高兴的时间没多久,老师向我反映儿子以自我为中心:他想要的东西,你必须给他;他想给你的东西,你必须得接受。我很奇怪孩子怎么会有这种行为呢?家里一直主张民主的。老师接着说,你儿子还强迫小朋友和他换玩具,经常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分享惹的祸。

为了解决儿子的问题,我特意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并查找资料,原来分享里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学问:比如,对于刚刚建立别人和自我意识的小孩,不主张分享,因为容易让宝宝混淆自我与他人这一概念,长大会随意拿他人物品,因为他的思维里没有东西归属权。比如,有一些物品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特别喜爱的或是意义特殊的,因此,家长在提倡孩子与人分享的同时,也要允许孩子有不和人分享的宝贝。

如此看来,笑笑第一次来做客,儿子让笑笑玩自己的玩具,已经将分享这件事做得很好,拒绝笑笑带走玩具的行为无可厚非。当时我想的更多的是家长的面子,没考虑儿子的心理感受,剥夺了儿子拒绝他人的权利。由此,儿子才会有执意要带笑笑的玩具回家的行为。更错误的是,我和笑笑妈妈两个大人干预进来,尤其笑笑妈妈将不与他人分享定性为自私,我与她第二次错过正确教育孩子体验分享的机会。

我决定通过换玩具这件事,来引导孩子学会怎么样分享。在家里,我与儿子模拟交换玩具场景,儿子很喜欢,还积极指出我扮演他班级里的小朋友做得不像的地方,给我做示范。我夸奖儿子的同时,引导他猜测小朋友心里在想什么,追补尊重他人心理感受这一课。

孩子很快就明白:要东西,要得到小朋友同意;给东西,也得小朋友接受才行。他还认真地提醒我:“我也是小朋友!”我向儿子承诺:“妈妈一定尊重你!”然后,我继续向儿子解释,分享不一定是换物品,还可以是喜欢的故事或爱唱的歌。儿子认真地点点头,我才松了口气,看样子,仅仅是一个“分享”,父母都需要好好学习!

爱心小提示:

宝宝出生后的身心成长发展是有顺序的,它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进行的。因此家长要掌握宝宝的思维、记忆、情感和道德感的发展规律而进行施教,不可违背宝宝的成长规律,将成人意识强加给孩子,那样教育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八、如何安抚被“讹”的孩子

闻闻妈妈的讲述

小区里的怡园是孩子的天堂,儿子闻闻很喜欢去那里玩,但有时我不能去陪他。于是全家人关于闻闻能否独自去玩展开了讨论。闻闻爸爸支持孩子。理由如下:咱怡园在家属区内,机动车辆禁止入内,再者怡园多数孩子有老人看管,也都熟悉咱闻闻,会照应的。话说回来,总得有一天让孩子去独自锻炼吧,咱小时候不都是自己出去玩吗?闻闻也趁机向我做了一系列的保证。我考虑再三,对闻闻提出几点要求,其中一条是他必须按妈妈规定的时间,准时回来。

闻闻的小手腕上多了块红色的电子表,工夫不大,他就将时间认得很熟练了。闻闻尽管很热爱户外活动,但总会在我规定的时间回来,基本上舍不得提前两分钟,也从来没有拖延过。

就在我为闻闻感到欣慰并掉以轻心的那个双休日下午,闻闻破天荒地提前跑了回来,手里拿着自己的小汽车气喘吁吁,脸上是惊恐的神情。他没有回答我急切的问话,而是赶紧将两道门都关得严严实实的,拉我进里间的卧室,嘱咐我快快将窗帘拉上,别留下缝隙,哪怕小小的一道缝隙也不可以。直到最后确认家中的确安全时,闻闻才长舒了一口气,开始给我讲事情的经过。

原来,闻闻在怡园里与几个小朋友玩开小汽车比赛,其中有他的小玩伴民民。比赛活动就是几个孩子将车放在起点,然后由指定人员喊一声“开始!”,大家一起“发动”,最先到达终点者为第一名。本来玩得很开心的,只是闻闻去终点取自己的车时,不小心将民民的车踩坏了,于是许佳非要闻闻赔偿,说他民民的车值好几百块钱呢!必须马上拿钱来,否则……闻闻说许佳哥太吓人了!吓得赶紧往家跑,许佳率领着孩子们使劲追闻闻,闻闻说他跑得心快从嗓子里出来了。

哪里来的许佳哥?

闻闻蹑手蹑脚地将我带到窗前,轻轻地撩起窗帘的一角,让我看楼下。楼下有许多小孩子,其中有我熟悉的民民和一个胖胖大大的男孩子,他大约10岁的样子。看到这两个孩子,闻闻再次害怕起来,躲藏在我身后。我问闻闻,哪里来了这么个许佳?以前见过没有?原来许佳是民民姑姑家的孩子。每次只要他出现,就指挥众孩子归他领导。我建议闻闻和我一起去楼下会会两个小朋友,看看小汽车被踩坏到什么程度,还有小汽车到底值多少钱。但闻闻死活不肯,说许佳太高太大太吓人了!等爸爸回来吧!

我没有逼迫惊恐万状的儿子去面对现实,而是陪他在家里看动画片、玩游戏,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放松,忘记害怕的感觉。同时抽空给老公发了信息,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嘱咐他尽早回来,儿子正需要他心理上的支持。

闻闻见到爸爸后,仿佛有了主心骨。他担心地要求爸爸明天送他去幼儿园,并要爸爸保证接他回来,又对我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去怡园玩了。”如此看来,闻闻只有在爸爸身边才会觉得有安全感。

晚饭后,经过做思想工作,闻闻才同意由我们陪着去民民家。正好许佳和其父母也在民民家吃晚饭。我们先就闻闻将民民的小汽车弄坏之事表示歉意,询问买小汽车的地址,明确表示会赔偿。听了事情经过的许佳家长责令许佳向闻闻道歉。许佳说他只是想吓唬吓唬闻闻。我知道许佳道歉对闻闻来说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在闻闻的心里许佳快成了能力大得无法无天的霸王,没人能够将他管教。果然,闻闻对许佳爸爸说:“伯伯,以后许佳哥再吓唬我,我就找您行吗?”许佳爸爸郑重地向闻闻保证:没有问题!

我告诉闻闻,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不要怕,可以先与小朋友沟通,协商不了再找家长解决,不要被小朋友的话吓到。如果不小心弄坏了小朋友的东西要负责任。尽管民民的家长一再表示小汽车不值钱,不用赔,但我执意坚持着,这也是为自家孩子了却心结。赔偿了民民的损失后,我例行公事地把那辆坏的小汽车带走,因为它属于我们了,目的是让闻闻熟悉解决“讹诈”事件的步骤与方法。

回家的路上,抱着破小汽车的闻闻恢复了以前轻松活泼的样子。回到家里,闻闻将小汽车放在他的玩具箱里,同其他玩具一起安睡。现在闻闻仍然会独自去怡园玩,在我规定的时间里按时回来,后来他倒也遇到过类似的与小朋友间的麻烦,他都能妥善、和平解决。

爱心小提示:

“讹诈事件”在小朋友间经常发生。有些孩子自恃长得人高马大,夸大事实地吓唬比他弱小的孩子,而处于弱势的孩子往往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被吓得不知所措。对方施予的心理暴力被无形中扩大,如果家长不及时帮助孩子排除掉,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

家长处理孩子被讹事件时,应让孩子客观地意识到任何问题都有正面的解决渠道,不要中了对方的计,战战兢兢地采取逃避的方法来解决,成为日后的心理负担。家长还要还原“小霸王”的真实能力,让孩子清楚任何人都或有法律、或有家长与老师约束他,他的能力不是大得无边。把正确处理讹诈的方法教会孩子后,家长还要注意防止自家孩子出现无赖行为,模仿恃强凌弱的孩子处理问题。家长可以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识别“假、丑、恶”,识别什么是真正的本事、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行为。

九、“狐假虎威”来教子

晓驳妈妈的“狡猾”

我不知道儿子从何时起开始不叫我妈妈,而是喊我娘。又没留心过了多久,我们母子融洽关系开始晋级——他开始没大没小地称呼我为肥娘。我警告他别叫我肥娘,他笑嘻嘻地,倒像受到鼓励似的,越叫越顺嘴。

随着年龄的增长,羽翼的丰满,晓驳学会了向我示威,动不动以消极怠工来威胁,当然对他来说,就是不练琴。上来不讲理的劲根本不管这当初是他自己选的兴趣班,还口口声声称:“你个肥娘!我偏不给你学!”在他的逆反坏脾气里,我真是成了“废娘”,一点作用都不起。

我与老师联系,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反映晓驳比以前更淘气了,还爱教唆小伙伴做些违纪的事情。我无奈地说老师你多费些心吧!现在我说话都不怎么起作用了。现在我们家的情况就是,不管教我和他是朋友,一指出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成仇人了。老师听后呵呵地笑了,说管教方式的不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了。老师建议我对孩子多些包容,在孩子的气头上回避一下,让父亲出面沟通效果会好些。

可是,孩子爸爸不常在家。但我清楚地知道,人家老师负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没责任也没义务帮咱家解决现实情况,自己琢磨办法吧!

晓驳每个星期有固定的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他爸爸若在家,他基本上能守时,偶尔延时态度也很好。但他爸爸若不在家,他的屁股就仿佛钉在椅子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显示屏,时间到了,要是催他,他总是没好气地回答:“知道!知道!不得打完这关嘛!”

“明明知道时间要到了,还非得再打一关?哪次你不是往后拖时间,怎么一次也没见你提前下来过?”在晓驳N次使用小把戏后,我不得不揭穿他。这时晓驳就会叮叮当当地推键盘,摔鼠标,“成全”我似的结束游戏。貌似我赢了,其实我输了,晓驳气愤得不行,基本在他爸爸回家前都会消极抵抗着。看到他那副德性,我也气鼓鼓的,但所能做的就是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要冷静!要理智!要宽容!我是家长……我有能力控制局面。”

我开始安排不在家的晓驳爸爸,记住在这个时间段往家里打个电话找晓驳。晓驳在他爸爸小恩小惠的许诺里会将怒气理顺。他爸爸没亲临现场受刺激,当然懂得轻松运用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了:“儿子,爸爸要回家了,你想吃点啥?我给你带回去……哦,你干啥呢?……哦,那你好好地和妈妈在家吧!”数次由于晓驳迷恋游戏导致我与他发生的争执,因此而化解。

但有时会突发怄气事件,晓驳爸爸没“感应”到。看到大把大把的时间在怄气与彼此伤害中挨过,我的招数是假装去卧室躺着生气,其实去给老公发短信:“给你儿子打电话。”

果然不一会儿,家里的座机电话响了。再不一会儿,晓驳带着一阵风推开卧室门,恶狠狠地说:“肥娘!我爸说带我去吃烧烤,不带你!”只要孩子肯找我叫肥娘,不管说的内容是什么,那都是沟通。这不是自我安慰,事实上孩子的情绪的确好多了。

上面招数的屡试不爽,意外的收获是晓驳与爸爸的关系亲密起来。我决定更“狡猾”一点,来挖掘老公可用的教育资源与潜力,比如定期检查晓驳练琴功课的任务转交给了老公。因为我检查,无论我说什么,晓驳都会认为我唠叨;换成了爸爸呢,尤其听到几句夸奖的话就会喜上眉梢,听了建议也认真答应着。

我悄悄地对老公说:“晓驳这孩子欺负人!”老公美滋滋地说:“这样说孩子不公平,孩子不是看人下菜碟。咱也是懂教育方法嘛!”我瞪他一眼:“咱指谁?”“谁——”老公特意拖着长音,“咱,就是咱俩啊!”这话倒客观,反正老师反映晓驳最近表现不错。

爱心小提示:

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但受工作环境、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约束,教育孩子的任务担子往往倾向于其中一方。这就需要父母不必恪守教育必须是“零距离”接触的方式,可以利用通信、远距离的精神安慰和鼓励等各种灵活方式施教,达到一方虽不在孩子身边,仍能化劣势变优势的育儿目的。

十、巧妈妈的精心“小吵”

言谨妈妈的领悟

亲人们见证了儿子言谨将我从淑女变成悍妇的全部过程。硝烟弥漫之际,老公从书房里冲出来喊我:“声音好听点行不行?恐怕天下人不知道你在管孩子!瞧瞧你的样子,悍妇一个!”我回应他:“你有涵养,你管!我乐得轻松!”他也被言谨吓退缩了。

女友欣悦,孩子教得很好,但菜做得稀松平常,经我指点之后,成功地在她老公与女儿面前卖弄了几把厨艺,被家人吹捧得飘飘然后,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她也用自己的长项来回报我,但我一直游离在家庭教育之外。冰雪聪明的她,终于有一天找到切入点,根据我的天赋将我“点化”,让我参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

我带言谨去欣悦家做客,以传授欣悦手艺为名被留下吃饭。欣悦的女儿很乖巧地跑到饭桌前摆放碗筷,我的儿子言谨,在我把嗓门儿的音量加大后,才把脸稍稍转向我,弯起一个指头与我讨价还价:再玩半分钟、就半分钟!……言谨被第三次催促时才恋恋不舍地身子向饭桌走来,头朝电脑的方向勾着,险些撞到墙。在家丢人也罢了,居然跑到别人家现眼!若是在自家,我肯定会抽这个没记性的东西一筷子。告诉他:“别吃了!玩游戏能饱!”但做客在人家,我只有忍气吞声的份。

欣悦指着“白菜片炒木耳”,劝两个孩子多吃些白菜,说特别好吃,软嫩,爽口。这道菜的诀窍还是我传授给她的,她原先是将白菜焯后立马投到冷水中,这样做会使白菜口感上有“疲沓”、嚼不烂的感觉。欣悦寻机说言谨被我管“疲沓”了,同把热水里的白菜捞出来立刻投到冷水里的道理如出一辙,应该让它渐渐地冷却。若提前五分钟给孩子个提醒,他会守信用地准时坐到饭桌前。“那是你家女儿,你不知道言谨这孩子……”听到我反驳,欣悦劝我先试几次后,再评价孩子也不迟。因为我忽略了孩子有自尊心这一细节。

后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欣悦的说法是正确的。在言谨做欲罢不能、欲舍不甘的事时,我提前几分钟通知他,试过几次果然奏效。原来教育孩子真的不难,先需要了解孩子的脾气与性格,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才会奏效。就像好厨娘熟悉菜性一样,根据主料加配料,如何掌握火候,看似无意,其实“谱儿”烂熟在心中。

欣悦的女儿爱吃挂浆地瓜,她掌握了基本做法后,问我这道菜还有没有小窍门可传授。我说有。要在盛挂浆地瓜的盘底先抹上熟油,糖浆就不会挂盘底,好洗;若想将挂浆地瓜的丝扯两三米远,临出锅前,要在熬到火候的糖浆里放几滴醋。

初夏的晚上,小区操场是爱滑旱冰的孩子的天堂,妈妈们寻一处阴凉处,聊着家常,眼睛不时瞄上快乐的孩子们。言谨傻大胆,膝盖跌破了好几处,我又疼又恨。几天后,他竟潇洒地成了小“飞人”儿,又好为人师地给欣悦的女儿做起师傅来。欣悦的女儿在言谨的鼓励下,试探几次后,找到了“飞”的感觉,兴奋得小脸布满红晕,要我们与她一起分享。欣悦夸奖着女儿的勇敢与学得快,还称赞言谨这个老师教得负责任。

“有什么用啊!如果学习英语,他这样有悟性与要强,我就烧高香了!”我更愁的是言谨的灵性啥时候能发挥到英语学习方面。

“在你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我强!你为什么不给别的孩子当妈去!”我的话激怒了言谨。若不是怕操场上消暑的人笑话,我一定要好好与他理论一番。孩子带着委屈与怒气“飞”走了。

欣悦劝我慎用批评,任何批评都有副作用,应该学会运用赏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既然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像溜旱冰一样出色,就应该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就像运用挂浆用的糖。如果想将孩子溜旱冰上的成就感迁移到学习上,妈妈更要让自己所说的话成为糖浆里关键时候的醋,如此才能将甜甜的糖丝拉长。

在欣悦的帮助下,我也掌握了一定的育儿知识。欣悦开始赞我教子有方,她主要指的是我与言谨的“吵架箱”的创意。

我火爆的脾气加上多年来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言谨很叛逆,爱挑衅家长的管教。虽然亲子关系一直在努力改善中,仍避免不了有时会闹个脸红脖子粗、不解决实质问题但彼此语言相伤的局面。于是,我与言谨定了个专门吵架的时间,每周周五的晚上。

我将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乔装打扮”,写上可爱的娃娃体:吵架箱。设此箱的目的,一是让它提醒我和言谨要学会控制情绪,二是不让问题遗留下来。情绪控制不住的坏处就不提了,有时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脾气克制住了,但没解决的问题积攒起来,指不定哪天又冒出来,成为“后患”。有了“吵架箱”,当我与言谨有问题冲突时,就会有一方做出暂停的手势。如果我是情绪激动的一方,我就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化为文字记录下来;如果言谨的情绪特别激动,不会写字的他就会拿来纸笔给我,怒气冲冲地叙述,由我代笔。无论孩子还是我,都会在气愤的抒发过程中面部表情变缓和。这是此箱的第三个妙处:释放坏情绪。

周末的晚上,做几道家人喜爱的小炒,大快朵颐后,开启“吵架箱”成了一道必要的饭后小甜点。问题重现,由当初的争论变成心平气和的讨论,让可能升级的“大吵”演变成了精心的“小吵”。制作精心“小吵”的延时处理法好处还有两点,一是给家长时间与机会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给孩子反思的时间。如此,往往问题解决起来事半功倍。

爱心小提示:

家长的性格本身无好坏之分,都有积极与消极的一面,擅长的一面和较弱的一面。但家长要相信自己具备教育子女的潜能,排除种种借口,精心琢磨自身优势,或聪明,或执著,或敏感……都是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有利条件,家长要尽快地将自己这块璞玉雕琢成器。

十一、送孩子一棵许愿树

小约妈妈的秘诀

去年平安夜的前两天,我们带儿子去外地参加他大姨奶的寿宴。在临离开酒店的时候,服务生请我们在贺卡上写下一个愿望,再挂在圣诞树上。希望圣诞节的当晚我们来酒店参加活动,圣诞老人会满足我们的愿望。

儿子小约挪不动脚步了,根本不理会我们将要错过的火车时间,很执著地坚持要留下自己的愿望。写下一个愿望倒简单,问题是我清楚小约的毛病,有时惦念起一个事会没完没了。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善解人意的服务生悄悄地拉我到一边,塞了一只圣诞老人的靴子给我,小声地说:“您做孩子的圣诞老人吧!”

于是平安夜里,我们的家里比往年多了一棵圣诞树。在买圣诞树回来的路上,尽管它被束好装在透明袋子里,我还是被几个妈妈急急地追问,哪里买到的?想必给孩子们带来节日的快乐,是每位妈妈的愿望。

家里因一棵圣诞树的装点充满了异国情调,五彩灯闪烁照亮了我们的心情。莫说孩子心花怒放,我与老公都有些兴奋呢。儿子认真地画了一个愿望挂在树上,然后无数遍地问我: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吗?我寻机会悄悄地看了儿子的愿望:上面画的是一幅图画。我仿佛听到小约的心声:我想要一块手表,不再让妈妈总说我没有时间概念。

圣诞节的早晨,小约没有像往常一样赖床,匆匆忙忙跑去看圣诞树,然后失望地对我说:“圣诞老人怎么没有来?”我回答他:“圣诞老人要在圣诞夜里来,也就是半夜你睡着的时候。”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我头一天没有买礼物的时间。

第二天的早晨,小约又是起床后直奔圣诞树,惺忪的睡眼一下子变成明亮的月牙,映入孩子眼帘的是那只金光闪闪的圣诞老人靴子!小约激动得直咂舌,小心翼翼地取下靴子,里面的卡通手表儿子很中意:“圣诞老人真的来过了!”说完,虔诚地将小手合十道谢。

神奇的礼物在孩子身上出现了神奇的效果,每晚睡前都将手表放在枕边,再也没拖延过起床时间。克服了困难的孩子开心极了,也对圣诞树充满了“厚望”。小约说,如果一年能有很多个圣诞节多好,他可以实现很多愿望。我劝他可以将自己的愿望交付给圣诞树试试。

小约的愿望画得五花八门,我发现他的愿望后就赶紧想各种解决办法,给孩子引路,教孩子具体的做法,将“圣诞老人”的角色与职能进行到底。

有时,孩子的愿望很大,像梦想。“我想当宇航员。”我就将他的远大志向进行分解,变成航天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于是孩子开始注重锻炼身体,开始做事情细致、认真……

没想到一棵圣诞树的创意,给我和儿子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圣诞树不再是一棵能带来快乐的简单的树,它承载着化压力为动力的使命,将孩子被动的愿望变成了积极进取的主动目标。又一年平安夜来临,大街上有很多脸上溢满喜气抱着圣诞树的妈妈们,不知道她们想到没有,将它变成一棵许愿树,一棵能实现美好愿望且能释放压力的神奇的树。

其实,许愿树不一定非得赶到圣诞节时才有机会种下,聪明的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在家里设一面“许愿墙”,或者自制一个“许愿瓶”,它们不仅会带给孩子新奇的感觉,还能赋予孩子前进的动力。

爱心小提示:

幼儿讨厌刻板的规矩与约束,也不喜欢成人硬性规定需要达到的目标,但如果家长通过孩子乐于接受的某种载体将教育内容化枯燥为灵动、化平淡为神奇,孩子的进步一定会让你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