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孩子的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强制孩子的行为,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家长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以朋友式的平等相处来对待孩子。但是,许多父母并未有意识地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节假日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可以带孩子到野外去玩,一来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激发孩子的灵感,二来也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孩子热爱大自然。孩子的好行为应立即予以奖励使其巩固。

5.做孩子的朋友

13岁的小强是广州某中学的一名学生。由于爱子心切,父母从小就对小强严格管教,既不允许他单独下楼,也不准他和其他同伴玩耍,每天上下学都是父母亲自接送。过多的呵护并没有使小强快乐,反而让他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还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他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父母。

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这就对孩子的自我鉴定过程产生了严重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强制孩子的行为,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家长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以朋友式的平等相处来对待孩子。

但是,许多父母并未有意识地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对于孩子,不少父母总想永远保持一种长者的威严,更多的时候是教育、管制、训斥,甚至是棍子加耳光、恶语加体罚。就是关心、体贴、溺爱,也是因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的思维定式使然。“慈母心肠”“教育有方”,这些都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优美颂词,父母们听了这样的颂词,往往神采飞扬,心安理得。然而,为人父母的你可曾体会过孩子的心情:一个处处受父母管束的孩子,他能感到轻松和幸福吗?

大量事实证明,家长如果能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就会得到孩子的热爱和敬重。孩子与家长交往中的许多心理障碍也会在与家长的平等交流中得到消融和缓解。这样也使孩子更加亲近父母,从而在孩子和大人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使孩子乐意和父母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这样使父母能得以把自己的爱撒向孩子心田的每一个角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许多家长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学会跟孩子交朋友。那么,如何和孩子做朋友呢?

第一,做朋友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知道。在很多的家庭中,甚至有的家长还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你要能考满分,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有的父母会抱怨:“我家孩子总是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过节时,孩子送你一幅自己画的画作为礼品,你可能不以为然,随手就丢在一旁,试想,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扔在了旁边,你会有何感想?相反,如果说一句“谢谢,你画得真棒!”或“收到你的礼物很高兴”等话,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分享的快乐,同时也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

第二,让孩子自己玩,给孩子创造自由空间。作为家长,不要妨碍孩子的自由,要给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节假日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可以带孩子到野外去玩,一来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激发孩子的灵感,二来也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孩子热爱大自然。如果你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创作”而弄得家里凌乱,不要只顾发脾气训斥,而应让他把弄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不要依赖大人,培养其自理能力。

第三,把孩子当做朋友,和他谈心。讲故事是与孩子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种好方法。父母可讲些在自己年轻时发生的有趣的事。孩子特别喜欢听父母讲自己小时候做的一些蠢事、一些能让孩子分清是非和引他们发笑的事。那样做是在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父母。

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一天的经历。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斥,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孩子有点不敢讲,先对他保证不生他的气。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但切忌不要在每件事上都期望孩子有大人那样的乐趣。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可带他去看看消防站、警察局和报纸印刷机的运转等。孩子长大后,还会带着兴奋的心情回忆这些往事。

要设法使你的孩子信任你,而信任来自你坦率、诚实地对待他们。信任也意味着践约,当你许诺你要为他做某事,坚持到底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多花一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做父母的都应该花一些时间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在乎他(她)”。而且还可以让你觉得年轻些!

第五,家长要努力提高对子女的换位思考、体察的能力。这就要求父母要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或模拟孩子的心态揣度事物发展的趋势、结果,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用孩子的心情去感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这种要求的实质是请家长学会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主观因素的干扰,用一颗客观、愿意感受的心去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体验孩子的兴趣爱好、忧愁烦恼、需求愿望等。同样一件事,社会阅历丰富的成人与涉世未深的孩子对其看法、感受、反应是不一样的。父母们有时会抱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可你有没有考虑到有些道理对你来说不言自明,而对孩子来说却是较高要求。

第六,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要自律。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在晋升考试时,还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生活中,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那么“假”?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第七,拍拍孩子的“马屁”。为孩子的行为制定些简单的短期目标,让他意识到哪些行为是你鼓励他去做的,哪些是你想要劝阻的。一位希望孩子能帮助收拾大房间的母亲,一旦发现孩子在收拾整理自己的衣服就会有意识地赞许,说些夸奖的话。孩子的好行为应立即予以奖励使其巩固。一开始这类奖励应是经常的,日子久了孩子需要父母的奖励也只是偶然就行了,因为他们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是有益的。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如果你真的把孩子当做成人、朋友一般来交流,家长会不会没有威信,孩子以后不怕你,那怎么办呀?”

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家长不知道怎样把握与孩子做朋友的尺度。如果在这方面你担心的话,你不妨试一下如下几点:

首先,和孩子定好规矩,比如说,在遵循尊老爱幼、遇事讲理、办事公道等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制定家规的具体方案。

其次,在和孩子做好朋友的基础上,一定注意随时把握好孩子言行的尺度。他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会想爸妈和我是朋友了,这件事情就自己做主了,他们肯定不会计较的。这时候家长一定注意,用一个眼神、脸部的细微表情或动作提示孩子,这种做法爸爸(妈妈)肯定不赞成。

最后,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会很侥幸地想:爸妈和我是朋友了,肯定会原谅我的,我跟他们做点“工作”,“贿赂”一下,撒个娇,肯定会“一带而过”的。此时家长切记把好此刻的“尺度关”,该严肃指出的错误,毫不留情地说清楚理由,一定让孩子被罚得心服口服。这样家长既和孩子做了好朋友,又不失家长往日的威严。

有位哲人说过,假如你有一个快乐,与朋友分享就会变成两个快乐;如你有一个烦恼,与朋友分担,就会变成半个烦恼。那么,就让父母们在孩子的人生跑道上最需要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伤。这样做忧伤少了,快乐多了,家里的笑声也多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多幸福!

爱自己的孩子吗?那就试着做他的朋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