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解母女敌对与冲突

化解母女敌对与冲突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雨在无法解决如何与母亲相处的状况下,选择了逃避,用沉默与冷眼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让小雨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真心付出,才能改变她的非理性想法,才有可能改善亲子关系。要真正地帮助小雨,其实是要调和她们母女俩之间的亲子关系。只有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小雨才能理解妈妈,认可妈妈,否则她的非理性想法会自动跳出,从而一再地否定自己。

化解母女敌对与冲突

——非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关系辅导

上海市松江区仓桥学校 金婉娟

“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整理来访个案的工作。

“金老师吗?我是门卫,有一个一年级的家长要找你。”

“好,我在办公室,请他们上来吧。”

不一会儿,一对年轻的家长敲门而入。他们的神色略显沉重,母亲急匆匆地走在前,父亲小心地紧跟其后。

“老师,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不等我开口,那位母亲焦急地说道。

“什么事让你这样着急?”

“老师,你大概想不到一年级的孩子会如此仇视我,想起女儿用冷冷的眼神瞧我的模样,我都不由地冒冷汗……”

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这背后肯定隐藏着许多事件,看来三言两语也无法说清楚,所以我请他们两位入座后慢慢叙说。

敌视母亲的女孩

在我的疏导下,母亲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从她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大概了解到她的女儿小雨自幼生活在老家,夫妻俩在上海做小生意,刚开始生活不稳定,后来又生了个儿子,所以一直无法把女儿接到身边。小雨在老家主要由奶奶照顾,一年前父母考虑到孩子上学的问题,将其从老家带至身边读幼儿园。小雨妈妈的叙述给我呈现了小雨的形象:圆圆的小脸,黝黑的肤色,忽闪的大眼睛,在心理活动课上能参与活动,只是不大主动发言,有时当我的目光与她相视时,明显感受到她的躲闪,我一直以为是她太内向了,现在看来这躲闪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那什么事让你觉得小雨与你们之间的相处有点问题?”一提起这个问题,小雨妈妈连声叹气:“老师,说实话,我们也怕小雨觉得我们宝贝弟弟,所以每次买东西、出去玩时,尽量对姐弟俩做到同等对待。可是,她自己从来不提要求买什么或者想干什么,明明是她自己的想法,每次却都让她弟弟提出。弟弟也学会利用姐姐向我们提要求了,小小年纪的他也知道只要说姐姐想要的,一般我们都会答应的。有时,我甚至感到他们两个联合起来在耍我们。”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小雨从小与父母两地生活,缺少长期的亲子关系的培养,在心理上与父母有明显的距离。弟弟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情感较融洽,相比之下小雨自我感觉父母喜欢弟弟而不喜欢她。另外,我还了解到他们的邻居均为外省市人员,在无意间也会传递给小雨“女孩不如男孩”、“男孩是家里的命根”等信息,更进一步让小雨感觉父母宝贝弟弟。“是呀,要让两个孩子都觉得父母对待他们一模一样是件不容易的事,不过我觉得你们已经很注意了。那么,是什么让你们觉得有必要寻求我的帮助呢?”性急的小雨妈妈又抢着说:“我们小雨刚到上海,幼儿园只上一学期,很多事情明显不如其他同学。我知道她像我一样比较好强,虽然她不声不响,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每天陪着她学习,一旦发现有所落后(母亲自认为的标准)就给她增加学习时间,我不能让别人认为我们不重视她。最近,小雨每天非得让弟弟陪着才肯做作业,我怎么说她或者责骂她,她要么是不语、躲避,要么就是冷冷地看我一眼。老师,你不知道她的眼神真的像把刀在刺我的心。我真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一旁小雨的爸爸也苦着脸连连点头。

“妈妈像大鲸鱼”

第二天,小雨如约来到心理咨询室,我感觉到她很紧张。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更为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我带她参观了心理辅导中心,与她一起体验了几项活动。渐渐地,我发现小雨放松了,便和她聊起了家常。

师:小雨,我想知道你们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可是怕你一下子讲不清。我们做个小游戏,看看能不能了解些情况,好吗?

(我怕孩子小说不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觉得应该采用画“家庭水族箱”的投射方法来了解情况。向小雨讲清画画的要求后,我让她独自完成画画作业。半小时后,小雨完成作品。)

师:画上的你们在干什么呢?

生:是双休日,我们在一起玩。

师:那你能告诉我,每样生物代表的是谁?

生:中间那条鲸鱼是我妈妈,这只乌龟像爸爸,弟弟是只小螃蟹,而我是小海星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因为妈妈人比较高,声音很响。我们不听她的就生气,就要打我们。

师:你是说在你家妈妈最厉害,对吧?(点头)那,爸爸和乌龟有什么联系呢?

生:爸爸平时说话慢慢的,也不骂人。(这只乌龟头朝上想游出水面)

师:那小螃蟹和小海星里,哪个像你呢?

生:我是小海星。

师:弟弟怎么像小螃蟹呀?

生:我弟弟一直欺负我,这也要那也要,有点横行霸道。

师:老师看了画,有两个问题想问。第一,你能告诉我,小海星哪些地方像你?

生:小海星很漂亮,我平时也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海星软软的,平时喜欢趴在海底。

师:明白了。第二个问题,我想知道,从图上看弟弟和你两个人离爸爸妈妈的位置不一样,这怎么说呢?

生:我觉得他们喜欢弟弟。

师:噢,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生:弟弟一直跟着爸爸妈妈,我以前是跟奶奶的。现在,我来了这里,妈妈也一直要我让弟弟。上次弟弟硬要吃我的棒棒糖,妈妈说我是姐姐,我只好把糖给他。

师:小雨,老师感到你很会说自己的感觉。今天,老师知道了许多,小雨是觉得妈妈有点凶,还有点不公平,对吧?(小雨表示认可)现在时间差不多了,下个星期我想听听你和妈妈的一些故事,愿意讲吗?

生:愿意。

通过绘画,小雨真实地表达了她的想法,在她的潜意识里母亲的形象像鲸鱼一样庞大,她的害怕与冷漠是源于母亲的强势。小雨在无法解决如何与母亲相处的状况下,选择了逃避,用沉默与冷眼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让小雨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真心付出,才能改变她的非理性想法,才有可能改善亲子关系。

破解“不如弟弟”的谬论

在小雨叙述的她与母亲的故事中,我感受到她也曾为母亲不远千里回家探望她而激动,也曾为母亲寄回的漂亮的衣服而沾沾自喜,也曾为母亲的问候电话开心不已。然而另一种感受也从她的话语中真实地传递出来:我不如弟弟,妈妈喜欢弟弟而不喜欢我。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缺乏亲情的交流,弟弟的得宠使小雨形成了如此的非理性思维,加之较晚上幼儿园就读,她明显地感到弟弟和其他小朋友比她懂得多、会得多,由此产生自我挫败、自我否定的倾向。所以,小雨非要弟弟陪着才肯做作业、冷眼对母亲、不愿与同伴玩都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问题是小雨因年龄幼小,无法辨别事情的真相,无法理解父母的苦衷,她只是从他人的言语中,从母亲有时对弟弟的袒护中,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几次谈话使我获得了小雨的信任,她能比较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她也较聪慧,能理解我想要说的话,所以我们的互动也较为顺畅。

师:小雨,哪些事让你觉得不如弟弟或别人?

生:弟弟会背很多古诗,会算术,他们(居住一起的小伙伴)笑我说的普通话难听。

师:那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上海,如果你和他们一起学的话,你会不如他们吗?

生:不会,我们几个读一年级的小孩中我得到的小贴纸(老师发的奖品)最多。

师:还有什么你比他们能干?

生:我在老家时就自己洗澡了,他们现在还要爸爸妈妈帮忙;放学回家我能自己回来,他们怕累要大人接;我能教弟弟读拼音,他们还要爸爸妈妈教……

师:看,我们小雨多能干,现在你还觉得自己不如他们吗?

生:……(忽闪着大眼睛朝我摇头)

师:对呀,到底行不行自己最清楚。老师还有个问题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行吗?

生:嗯。(爽快地点头)

师:能说说做作业时为什么一定要弟弟陪着吗?

生:妈妈一直说弟弟怎样怎样的,好像什么事弟弟都是对的。那我做作业他为什么能玩呢?既然我不能玩,那他也不能玩,这样才一样嘛!

师:弟弟陪着你做作业与你一个人做作业真的一样吗?

生:……(低头不语)

师:弟弟是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他对你做作业有帮助吗?

生:没有,有时还会影响我呢!一会儿拿纸,一会儿要油画棒,很烦的。

师:我知道,你其实要弟弟陪着学习只不过是反抗妈妈罢了。那如果弟弟不在身边对你完成作业有什么好处呢?

生:至少我能专心些。

师:那对弟弟呢?

生:他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不用妈妈逼着他坐在那陪我。

师:不用弟弟陪着学习,对你对弟弟都有好处,相信你知道该怎样完成作业了。

生:我自己一个人做。

师:小雨,你要弟弟陪着学习并不是真正需要他的帮助,只不过想发泄自己的不满,想证明我哪儿不如弟弟了。事实上你很多地方比弟弟能干,只是别人没发现罢了。这样一想,你会觉得怎样?

生:我舒服一些。

小雨已意识到做作业非要弟弟陪的不当之处,知道有时碰到事情时不能太急,想想自己的时候也想想别人,只有改变自己的不恰当想法,才能使自己不那么难受。在与小雨交谈后,我马上和她妈妈联系,把小雨的真实想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同时指出,孩子问题的根源在家长,指导妈妈如何处理姐弟俩的关系,重在事事体现公正,不要让小雨存在自己不如弟弟的想法。几天后,小雨母亲打电话反映,小雨能自己一个人做作业了,不再要求弟弟陪着了。

寻找真情的储汇单

在解决了做作业这个表象问题后,我并没有松了一口气。要真正地帮助小雨,其实是要调和她们母女俩之间的亲子关系。只有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小雨才能理解妈妈,认可妈妈,否则她的非理性想法会自动跳出,从而一再地否定自己。考虑到小雨是一年级学生,我无法与她深入地探讨问题,想到“让事实说话”的有力性,我给小雨布置了寻找真情的家庭作业。为了激起小雨的兴趣,我告诉她:这就像是银行里的储蓄单,你发现得越多,记得越多就像是钱越存越多。在我的解释下,小雨很快明白了作业的要求,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第一周的真情储汇单只设计了两项内容,如下:

img9

在一周后的反馈交流时,小雨扭扭捏捏地拿出储汇单,上面只写了两行。我不露声色地问她:“小雨,是不是回去忘记怎样填写了?”“不是的,老师说要记下妈妈为我做的事,可我觉得有些事不是为我一个人做的,不知道怎样写。”小雨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看来她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另外她的话提醒我以后考虑问题要周全些,指导时要问清未弄明白的地方。“噢,看来是老师没讲清,不要紧。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两件事吧。”原来,一天晚上临睡前妈妈问姐弟俩明早想吃什么?弟弟说吃馄饨,小雨说想吃馒头。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小雨看到妈妈正在搭建的小厨房忙个不停,一碗馄饨已摆在饭桌上了,原以为自己想吃馒头的愿望泡汤了。当她转身想去背书包时,妈妈喊住了她,揭开锅盖,白白的馒头冒着热气。妈妈告诉小雨,家里没了做馒头的麦粉,今早赶到菜场去买的,所以准备的有点急了。“小雨,那你为什么在感受这栏里画了个微微笑的脸呢?”“我想不到这次妈妈会特地为我做馒头,要是以前她准会说我挑三拣四,有什么吃什么。当时,我也想跟弟弟一样抱抱妈妈,可我又觉得不好意思,只朝妈妈笑了笑。”我连声说:“有什么不好意思呢?你想抱就抱呀!你不向妈妈表明你的感情,你叫妈妈每次都像猜谜语一样来猜你的心思,那多累呀!小雨,以后大胆些!”在我的肯定下,小雨的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第二件事。昨天下午的一场大雨淹没了校门口,许多孩子只好拉着大人的手趟水出校门。而小雨妈妈赶来(一般情况下小雨都自己回家)后,背起小雨就往校门外走。当时小雨还得意地朝同学扮了个鬼脸,她说妈妈是真的关心她的,所以画了个大大的笑脸。

小小一张储汇单让小雨把关注点从妈妈宠弟弟转向了妈妈也很关心自己上来,母女俩的情感有了转机。在此基础上,我觉得有必要引导小雨要学会付出,不能一味地索取。真情储汇单改动如下:

从一周后的反馈来看,母女俩关系的互动有了很大的改观,小雨也能主动向妈妈示好了。几周后,我利用心理活动课后的课间休息时间询问:“小雨,最近和妈妈相处得怎样?”她朝我笑笑:“还行,妈妈也经常夸我越来越懂事了。”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感到让小雨走进妈妈的生活,细心观察妈妈为他们的付出,让生活去感动小雨,比我用简单、枯燥的说教更有效。

表达爱意的节日贺卡

对小雨的辅导持续到学期结束时已有两个多月了,小雨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荣获学校三等奖。各科老师反映小雨后半学期的进步明显,人也开朗了许多,在课堂中也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了。班主任则说,小雨妈妈对小雨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不少,经常向老师讨教辅导经验。更可喜的是小雨妈妈告诉我,准备回老家过春节,一来让儿子到老家去体验生活,二来让小雨与奶奶好好聚聚。在我看来,小雨妈妈懂得如何去经营亲情了。

新学期开学的一天早上,我在校门口值班。“金老师,新年好!”随着一声清脆的叫声,小雨欢快地往教室奔去。小雨妈妈正笑盈盈地朝我招手,我忙走上前去:“有什么事吗?”她神秘地从包里拿出一张贺卡大小的铅画纸递给我。我打开一看,是一张自制的新年贺卡,上面画了一家四口人手牵着手在看花灯,一行幼稚的字跃然纸上:妈妈,谢谢您。您是爱我的,我也很爱您。不用千言万语,不用花言巧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出了小雨的真切感受。天下没有冷漠的心,问题是我们怎样去温暖它。“小雨妈妈,你没有白付出呀!”“还是要谢谢你的帮助,也要谢谢小雨班级的老师对她的关心。”看到小雨回归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我心自然欣喜。

个案小结

这是一个亲子冲突案例,发生在非独生子女家庭。在辅导的过程中,我有几点感想。

1.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缺位。本案中,小雨父母迫于生计长期与她分居两地,她只感受到奶奶对她的百般疼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与父母有了一定的隔阂。突然间来到父母身边,与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弟弟相比,自然产生一些非理性思维。在本案中还有一个现象需深入解决:弱势的父亲在子女成长中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职责?

2.辅导教师要能够敏锐地认识问题的本质。个案一开始,小雨妈妈是因小雨非要弟弟陪着学习、小雨对妈妈冷漠而来咨询的。这些都是问题的表象,辅导教师脑中要牢记“冰山理论”,在表象下深藏着问题的本质。随着辅导过程的深入,小雨母女亲子关系紧张呈现出来。本案的辅导紧紧扣住亲子关系而展开,解决了问题的症结。

3.辅导方法要随机应变。不管是认知疗法还是行为疗法,我们都不能简单地套用。考虑到小雨的年龄与她的接受能力,在开始时,我采用绘画法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发现了隐藏着的问题。随后用认知疗法中的有关技巧挑战她的非理性思维,改变了她的认知,达到了不要弟弟陪读的目的。后来利用孩子的游戏喜好,采用记录储汇单的方式让小雨感受妈妈对她的真情与关爱。种种方法的选用,都要考虑到是否对来访者适用,要及时加以调整。

4.一案两线辅导综合效果明显。本案例呈现的是对小雨辅导的过程,其实我还紧紧抓住对其母亲的辅导。我觉得单单靠一方的改变很难有所突破,唯有双方互动后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只不过在本案例中未写入对小雨母亲的辅导,但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了一案两线的辅导方式,从个案实际效果来看,综合效果不错。

[点评]

亲子关系的辅导是心理咨询中的难点之一。咨询师不仅需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且要做好家长的辅导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此类问题的根基很深,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特别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已经形成一些负性思维模式,咨询师要解决此类问题确实比较棘手。该案例中,咨询师从母亲处了解到了孩子对母亲的敌对、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孩子之所以敌对母亲的原因。该个案似乎来源于学生母亲的求助,但咨询师始终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这或许是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特殊之处吧。

对于具有“女孩不如男孩”观念的小雨来说,确实很易对人产生紧张心理。咨询师在第一次咨询时,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也为了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带领她参观心理辅导中心、与她一起体验几项活动、与她聊家常等方式使孩子放松。咨询师采用了画“家庭水族箱”的投射方法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对于小雨来说,是适合的,也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在小雨的潜意识中,母亲的形象像鲸鱼一样庞大凶猛,她由此感到害怕与冷漠,并选择了逃避,这些来自她对母亲强势的认知,因此咨询师认识到只有改变她的非理性想法,才可能改善亲子关系,我想咨询师所选择的咨询方法是恰当的。

本案之所以取得成功,我认为还有一点是咨询师充分发掘了孩子内心积极的力量,这是当代积极心理学在咨询辅导中的运用。咨询师在听小雨的叙述时,感受到了小雨曾为母亲不远千里回家探望她而激动,曾为母亲寄回的漂亮的衣服而沾沾自喜,也曾为母亲的问候电话开心不已,这与“我不如弟弟,妈妈喜欢弟弟而不喜欢我”形成了极大反差。咨询师不仅充分理解了这种反差,而且发现了改变小雨非理性想法的突破口,那就是小雨因为年龄小无法辨别事情的真相、无法理解父母的苦衷,只要能提高小雨的认知水平、转换她看问题的视角,小雨与母亲之间的情感鸿沟是完全可以跨越的。于是咨询师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努力去改善亲子关系:一是运用ABC理论改变她的非理性想法;二是采用寻找真情的储汇单活动。在寻找真情的储汇单活动中,咨询师既设计了“妈妈为我做的事、我的感受”,也设计了“我为妈妈做的事、妈妈的反应”,这样便于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这对于人际关系的辅导是很重要的技术。从咨询的实际效果来看,咨询师所采用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点评人:王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