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阅读“沙拉”

阅读“沙拉”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能再借助一定的外力进一步加以推动,这种“爱上”往往会更快速,更持久!这是专门为记录孩子们的阅读成果而设计制作的。记得前几年陪女儿去杭州“嘟嘟城”,给参加职业体验的孩子颁发工资的做法带给了我灵感,阅读“足迹银行”便应运而生。也许因为要求读的书是“课外”的书,所以,少有教师认为这也应该是语文课的主业。保持书籍的整洁,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之一。

智趣语文路 阅读“沙拉”

为了让孩子们亲近班级书柜,让经典绘本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流动起来。班主任童老师第一时间为书籍编了号码,确定了每天两位的图书管理员,把中午定为相对固定的借书时间,并已开始顺利地指导他们开展工作。我坚信,只要借阅工作顺利开始,有了家长的配合,再加上那些经典的绘本故事本身具有的极大魅力,定能吸引孩子爱上阅读!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能再借助一定的外力进一步加以推动,这种“爱上”往往会更快速,更持久!于是,可爱的“毛毛虫卡”和诱人的“蝴蝶卡”诞生啦!这是专门为记录孩子们的阅读成果而设计制作的。使用方法极为简单,在家长的协助下,只要孩子读完一本从班级书柜借阅的图书,或者孩子自己家里的经典书籍,就可以请他在自己的毛毛虫卡上为黑白的毛毛虫身体涂上一格喜欢的颜色,当整条毛毛虫都涂满颜色时,就可以向老师换取一张漂亮的蝴蝶卡。蝴蝶卡为不同式样的一整套,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样的方式,我在往届学生身上曾经试用,不仅很受孩子的欢迎,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全班孩子不同的阅读状况,使阅读的推动更有针对性。

皮亚杰曾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让孩子享受故事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再添加一点记录阅读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其目的便在于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回忆往届教学经历,其实这样成功的外力推动方式还有很多。如同原料丰富、色泽鲜艳、解腻开胃的一份份沙拉,能够帮助孩子品尝阅读的美味。

阅读也发工资——“足迹银行”阅读币

任何外力的推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一定时间后当孩子感觉新鲜度降低时,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我会时常观察孩子的表现,在此种方式还没有完全失去效应前就更新外力推动的方式。记得前几年陪女儿去杭州“嘟嘟城”,给参加职业体验的孩子颁发工资的做法带给了我灵感,阅读“足迹银行”便应运而生。那些以“丑小鸭”、“四大名著”为图案的“1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不等的“阅读币”,为展现孩子的阅读成果起到了极好的肯定作用。在家长的配合下,当孩子们看完一本书后,我就会根据书籍的难易、字数的多少、阅读质量的好坏等方面,分发给孩子一定面额的阅读工资。不仅这种方式本身能带给孩子一种新鲜的成就感,而且也有利于根据币值的多少,直观有效地了解孩子的阅读状况。同时,为进一步发挥“阅读币”的作用,我还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在“六一”或期末等时段,请家长捐出一定数量的学习用品、小玩具等,组织班级拍卖会,让孩子用阅读币购买喜欢的物品,或者根据每家孩子的不同情况,由家长将“阅读币”换作购买家庭图书的费用等等。通过这样的外力,使孩子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

毛毛虫们也有狂欢节——五花八门的COSPLAY

为时时营造阅读的氛围,展示阅读的成果,组织五花八门的COSPLAY不失为简单有效的方式,而且极受孩子们欢迎。COSPLAY,是现代人并不陌生的单词,为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意为角色扮演。比如结合六一节、圣诞节、感恩节等庆祝活动,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孩子们把自己装扮成最喜欢的故事角色形象,一起站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朗诵诗歌,一起围坐着参与阅读知识竞答游戏,一起享受美食,感受亲子游戏的温馨与甜蜜。于是,不知不觉中悄然将阅读内容融入到各个活动中,舞台也许简陋,但收获往往精彩。

没有语文课本的语文课——阅读周

许多专家、教授时常倡导:要让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尤其要多读整本的书。也许因为要求读的书是“课外”的书,所以,少有教师认为这也应该是语文课的主业。而事实上,没有教师的引领、引导,没有集体的交流、碰撞,没有一定平台给予展示、分享,学生的阅读往往只会追逐情节,一路小跑,却不懂慢慢欣赏真正精彩的风景,因此,阅读的效果也往往不得而知。把读整本的书纳入到课内!多么希望这能成为每个语文老师的共识啊!其实,只要我们努力在课堂上缩减无效的提问、对话、说教,一学期省出一周的时间读好一整本书并不难。我曾以《绿野仙踪》为主题,带领孩子经历了没有语文课本的一周语文课,座位可以随意组合,观众席还能共享美食,课上阅读经典、表演剧本、观看影片……孩子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争论……获得了比语文更广泛的知识,有文学的、科学的、哲学的……这样的阅读周孩子更多经历着的是一种生命的成长。

我的书籍我做主——随心所欲的涂鸦本

保持书籍的整洁,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之一。如果阅读的是公众或他人的书籍,确实理应如此,但如果阅读的是自己的书籍,主人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习惯。记得有一年,学校统一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读吧》,是一套不错的选文集,但印刷排版非常简陋,加上全黑白的文字,而且没有一幅插图,由于这些外观上的问题似乎对低年级孩子没有一丁点儿吸引力。如何用好这样的课外书籍?我把外观的不足演变成了课程的资源。我告诉孩子们:这是一本可以随心所欲的“涂鸦本”,读完一首小诗或一个故事,你可以为自己的书籍充当插画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上想象中的插图。由于有了“画插图”的活动,没想到这本原本看起来枯燥的《读吧》竟然成了孩子完成作业后最愿意阅读的书籍之一。这样的涂鸦到中高年级仍应倡导,只不过涂鸦的方式,可以是动手做批注、记心得、圈画喜欢的句段等等,阅读应该如胡适所言: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讲座,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法才可算是你自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