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会激发孩子的自主性
自主的孩子不会畏惧失败
近来,“自主”这个字在教育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仔细想想,“自主”的意思应该是指自己拟定计划并进行的学习态度,而许多补习班却将“自主”当作宣传号召,不禁让人感到相当荒谬。入学审查制度(the adm ission officer system)中最重要的一环——自主性学习,指的是自己开始且想努力完成课题的习惯,这并非靠补习班名师就可以养成的能力,也不是挑选知名教材、努力解题就能解决的事。
培养自主性没有特别的方法或手段,每个孩子都有特定的习性或习惯,因此要从最根本的地方开始观察。自主性高的孩子与自主性低的孩子,在面对事物的态度上非常分明。自主性低的孩子会相当排斥尝试新事物,即使尝试了,也无法采取积极行动。这并非懒惰使然,而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求完美的负担感,以及深怕他人对自己有所评价而产生不安,再加上担心失败的焦虑感,才会导致无法自主地展开行动。
反之,自主性高的孩子不会担心失败,也不会对他人的关注抱持负面态度,而是会自己计划,并有自信地进行该做的事。一般而言,我们会把在既定时间内完美完成课题视为一种能力,但事实上,这其中也包含了毫无畏惧地挑战困难。基于这一点,自主性高的孩子通常会被视为最理想的人才类型。
肯定的态度有助于培养自主性
培养自主性时最重要、最优先的,当然就是掌握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以及为了达成目标该做些什么,其次则是拟定相关具体计划。话虽容易,但孩子们需要各种心理协调,才有办法主动尝试新事物并持续进行。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会成功的信念,以及即使失败也不会畏惧的正面态度。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称赞,因为称赞会对值得鼓励的行为产生静态强化的作用(让行为变得更加频繁的奖励),成为相当有用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接受适当称赞而成长的孩子,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愉快地面对问题。另一方面,称赞也会提供信息,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称赞是对孩子值得鼓励行为的一种反馈,在接受称赞的过程中,孩子会明白想达成某个目标之前,有必须先完成的课题。在这过程中,孩子会藉此产生自主能力,让他们懂得分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此外,如同前述,称赞会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而自我效能与自主性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想尝试的课题抱持正面态度,也就是自我效能高的孩子,不会畏惧挑战与持续尝试,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理所当然地对于失败的不安也比较少,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感到挫折,反而会展现想再次尝试的坚强胜负心。像这样因为赞美而获得的自我效能,将会延伸发展成为自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