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示后果,警示爱打人的孩子

明示后果,警示爱打人的孩子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积极鼓励良好行为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将来可能比较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明示后果,警示爱打人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就喜欢打人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两、三岁宝宝的父母。有的孩子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

宝宝行为案例

妞妞是个3岁多的小女孩,模样非常文静乖巧,却是小区里出名的“小霸王”。就连奶奶都说:“这个孙女惹不得,动不动就打人,家里人都被她打遍了。”

一次,奶奶去幼儿园接妞妞,和老师谈完后,奶奶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吃菜,妞妞一听就急了,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当着众多父母与小朋友的面,噼噼啪啪地打奶奶,弄得场面十分尴尬。平时,妞妞的口头禅就是“打你!”“我打你!”。这不,已经有好几位父母向奶奶告过状了。

专家指导

■家长如何帮孩子改掉打人的毛病呢

[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孩子打人了,应立刻抓住他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孩子感到自己错了,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孩子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孩子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场面越僵,以至于使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积极鼓励良好行为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孩子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

[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孩子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孩子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孩子发脾气、打人。要让孩子感受到,当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独生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陶冶性情,从而达到根治攻击行为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孩子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孩子恢复心理平衡,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不要刺激孩子]如果孩子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做事情,承担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孩子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知识导读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其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影响。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将来可能比较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但是,研究者们在谨慎地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这些生理特征只是复合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它们总是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而且往往必须通过环境、教育的因素才能体现其影响。

比如,以上“难带型”的婴儿,其攻击性行为并不是直接由其气质类型所导致的,而是由于该类型婴儿的某些特点,使抚养者在教养过程中往往更多地采用规则、要求等控制手段,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可见,即使在这类幼儿身上,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也是与其生长环境、受教育的某些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总之,我们应更多地从环境、教育中去认识它,去寻找原因并积极加以矫治。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打人

3~5岁是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多发阶段,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未必是带有目的性的,因而不能称为“欺负”。孩子的逻辑很简单,他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会升起想要的欲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伸手拿;如果别人不给,他就可能会抢,甚至很自然地用咬人、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些全是不成熟行为的体现。许多二、三岁甚至四、五岁的孩子在受挫或兴奋的时候就这样做,家长的任务是防患于未然。

[同孩子讨论]如果孩子还不会讲话,就对他简单地说不能怎样,并做出严厉的表情,但是不要生气。

[讲清后果]对孩子讲清如果他继续打小朋友会有什么后果,如失去某些权利,星期天不能去公园玩等。

[搞清孩子在什么时候会这样做]注意孩子打人咬人的时间和场合,以便做出预防。如果孩子累了就爱咬人,那么在他没睡午觉前,就不要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指导孩子]有的孩子,当别人碰他的玩具时就咬人家。父母可以教他对想碰他玩具的孩子说:“你可以玩一会,下次轮到我了,好吗?”还可以告诉他,如果其他孩子抢他的玩具,他可以请求大人的帮助。

[积极防范]平时多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为别人着想的教育。玩的时候,在旁边照看着,减少引起争吵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