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春帆楼屈辱依在

春帆楼屈辱依在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甲午战败,乙未签和,祖国宝岛台湾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所侵占,再陷于屈辱。回顾五十年台湾同胞在日本屠刀下的屈辱,黯然神伤。此诚不易之论,虽别有用心者亦不能否认其事。亏得台湾人民反抗荷兰侵占的武装起义连续不断,最著者为郭怀一起义。文载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至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各偕其同僚在马关春帆楼所举行的五次会议的实录。割台、赔款二亿两之空前屈辱,于此达成协议。

甲午战败,乙未签和,祖国宝岛台湾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所侵占,再陷于屈辱。历五十年,于一九四五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回归祖国。回顾五十年台湾同胞在日本屠刀下的屈辱,黯然神伤。然而,台湾人民的斗争精神,永世长在,五十年中,他们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起义和斗争,此起彼伏。这斗争,和他们的先辈在明天启四年到清康熙元年(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历时三十八年的反对荷兰占领者的斗争,同其辉煌,同其永垂史册。

亡友李纯青先生,生前任台盟中央副主席,为台湾问题的著名专家,在其遗著《台湾问题研究》历史篇前言中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句话包含着三个意思:(一)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二)台湾长期从属于中国,没有发生过边界纠纷;(三)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终皆物还故主——归还中国。这就是台湾领土归属的历史事实。”此诚不易之论,虽别有用心者亦不能否认其事。

由于明朝政府和官吏的昏庸无知,竟在战胜了荷兰的入侵后而听任它占领台湾。亏得台湾人民反抗荷兰侵占的武装起义连续不断,最著者为郭怀一起义。郑成功领导台湾人民英勇反击荷兰侵略者,艰苦抗战,终于打败荷兰占领军,俘获荷督揆一,收复全台。至清初,又亏得施琅的坚持,敢于反对康熙所谓“台湾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错误看法,上奏《陈台湾弃留利害疏》,使得清政府置台湾于祖国一统之内。

历史无情,二百三十三年之后,马关一纸所谓和约,台湾宝岛再入异国之手。读《李鸿章、伊藤博文谈判实录》,一方是横蛮骄狂,颐指气使,势在必得,一方是卑躬屈膝,哀哀苦求,毫无办法,真是不忍卒读。

文载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至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各偕其同僚在马关春帆楼所举行的五次会议的实录。割台、赔款二亿两之空前屈辱,于此达成协议。从实录看,割台之事,始见于第四次会议,引李、伊对话如下:

李: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

伊:此系彼此定约商让之事,不论兵力到否。

李:我不肯让,又将如何?

伊:如所让之地必须兵力所到之地,我兵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

李:此日本新创办法,兵力所已到者,西国从来(振常按:“来”当系“未”之误排)全据。日本如此,岂不贻诮西国。

伊:中国吉林、黑龙江一带,何以让与俄国?

李:此非因战而让者。

伊:台湾亦然,此理更说得者。

……

李:总之,现讲三大端:二万万为数甚巨,必请再减,营口还请退出,台湾不必提及。

此时之李鸿章,尚坚持不能割台,语气亦属坚决。而五天之后,在第五次会议上,所谈主要内容是李求减低赔款、伊藤坚执不减以及签约期限问题,至于割台,除了李讲到台湾人民迁出后的产业归属问题,并谓“我接台湾巡抚来电,闻将让台湾,台民鼓噪,誓不肯为日民”,伊藤则凶相毕露地答:“听彼鼓噪,我自有法。”看来,由于见诸会议实录之外的活动,其事已成定局。

李鸿章尽管乙未签约被骂为汉奸,“杨三已死无昆丑,李二先生是汉奸”之联语遍传国中。但此非李鸿章一人应尸其咎,开战之前,疆吏中只李与刘坤一两人认为不能战,然在以战和判忠奸的舆论中,在枢臣李鸿藻与翁同龢等的鼓噪下,李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又不能不战,这就不只是李鸿章一人的悲剧了。前面说,会谈中李是卑躬屈膝,苦苦哀求,乃就总体而言,就甲午战败两方所处之情势而言,从会议实录看,李鸿章亦有强硬处,有时且有绝妙的语辞讽刺对方,如谈到签约的期限,伊藤求速签,只允一月为期,李鸿章认为太短,说是“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接着说:“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脱口而出:“尚未下咽,饿甚。”一副凶馋相。李鸿章讽刺说:“两万万(按指赔款)足可疗饥。”虽显无可奈何之状,亦是妙语刺敌。而在李鸿章使日之前,清政府曾派钦命出使全权大臣、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及钦命全权大臣湖南巡抚邵友濂于一八九五年二月一日与伊藤博文等在广岛会谈,甫开始,伊藤博文接过张邵交与的全权委任状,一看就掷了回去,说是委任状没有写明和谈具体内容,断然拒绝谈判,张邵不得不泄气而归。李鸿章在会谈中的可怜相,实是当时局势所由定,非李一人之辱也。

割台消息传到,“全台震惊号哭,民众以台湾绅民名义,电奏清廷,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若战而不胜,待臣等死后,再言割地”(李纯青《台湾问题研究》)。此后,唐景崧之抗敌,虽只六天而败,刘永福亦不能久峙,但是,陷台之初,台湾抗日义军烽火遍全岛,著名人物如丘逢甲、胡阿锦、陈秋菊、徐骧、柯铁、简大狮、刘德标等,此仆彼起,以迄于辛亥之后至抗日战争之时,台湾抗日事件亦复连续不断。梁启超一九一一年舟泊马关,将赴台湾,有诗云:“汉家故是负珠崖,覆水东流岂复西?我遇龟年无可诉,听谈天宝只伤凄。”这只是一种哀叹台湾不复归的感伤。毕竟,台湾归来了。两岸虽仍分隔,终必趋于统一。

春帆楼屈辱依在。今年又逢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半个世纪中两次遭受强邻侵略,历史不能忘。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五日深夜草

(原载《世纪》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