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端方开办暨南学堂

端方开办暨南学堂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南提学使陈伯陶为该校起名,叫做“暨南学堂”。暨南学堂为国内第一所华侨学堂。但此图片应摄于1918—1927年之间,因为1918年暨南学堂更名为暨南学校,1927年又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并迁至上海。在历任上述封疆大吏期间,端方鼓励学子出洋留学,被誉为开明人士,“奋发有为,于内政外交尤有心得”。出国回国后,端方再次出任两江总督。在这个任期创立了暨南学堂以及名闻全国的江南图书馆。

1906年钱念劬派员到爪哇调查华侨教育状况,发现当时去南洋的侨胞及其子弟,文化程度低,经营各种工商业,因文化知识的匮乏,经营困难。有感于此,他给两江总督端方写信,经过一番周折,端方接受了钱念劬的建议,奏请清政府同意接纳归国华侨子弟。这年冬天,由董鸿祎(1913年为教育次长)把这批21名学生带到南京。原打算将他们安插在钟英中学和两江师范(当时南京只有这两所学校),由于这批学生多为广东、福建籍,中文程度较差,没有辫子,与其他学生交流困难。鉴于这些侨胞“不忘中土,情殷内渡,志极可嘉”(董鸿祎语),端方根据董鸿祎等人的建议,遂在鼓楼附近的薛家巷妙相庵设立一所专门招收华侨子弟的中等学堂——暨南学堂【图34-1】 。又聘请了几位教员,两江师范学务处温秉忠为学堂总理。江南提学使陈伯陶为该校起名,叫做“暨南学堂”。“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暨南学堂为国内第一所华侨学堂。

图34-1 暨南学校

 明信片制作于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年)。但此图片应摄于1918—1927年之间,因为1918年暨南学堂更名为暨南学校,1927年又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并迁至上海。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1882年22岁考中壬午科举人,捐员外郎,后迁候补郎中。历任工部主事、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1906年曾赴欧美考察政治,成为立宪派代表人物。为清政府开办警察、新式陆军等事宜,还以侍郎衔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宣统三年(1911)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入川,在资州因兵变被杀,清室追赠太子太保,谥忠敏。光绪二十八年(1902),代理湖广总督,三十年(1904)代任两江总督。之后,调任湖南巡抚。在历任上述封疆大吏期间,端方鼓励学子出洋留学,被誉为开明人士,“奋发有为,于内政外交尤有心得”。光绪三十一年(1905),端方被召回北京,升任闽浙总督,未及上任,便被派遣了更为重要的任务。出国回国后,端方再次出任两江总督。在这个任期创立了暨南学堂以及名闻全国的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前身)。宣统元年(1909)端方调任直隶总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