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种田读书的徐光启

种田读书的徐光启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562年4月24日,徐光启就出生在这里。徐光启家境贫寒,父亲种田务农,母亲和祖母在家纺纱织布,一家人起早贪黑才能勉强糊口。徐光启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如今上学了,更是十分听话。听了祖母的介绍以后,徐光启决心向黄婆婆学习,爱家乡,爱劳动。起初,徐光启每次到田里都被父亲轰回书房。徐光启家棉花获得了大丰收,增产二三成。徐光启从这件事得到启发,种田需要科学知识,于是更加专心阅读有关书籍了。

16世纪的上海还只是一座小县城。1562年4月24日,徐光启就出生在这里。徐光启家境贫寒,父亲种田务农,母亲和祖母在家纺纱织布,一家人起早贪黑才能勉强糊口。徐光启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如今上学了,更是十分听话。每天早上,他都早早地起床,读几遍课文,然后才去学堂。放学后,他从不到外边去玩,总是径直回家,独自躲进“书房”读书写字,时常忘了吃饭、睡觉。由于他勤奋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徐光启不但喜欢读书,对书本外的知识也很感兴趣。有一天,徐光启正在书房做作业,祖母纺车的声响一阵阵地传到书房,那声音有规律地响着,恰似一首有节奏的乐曲。这时,徐光启也有点倦意,便走出书房,到祖母和母亲的织布间走动走动。织布间里,母亲正在精心地织布,而年过花甲的老祖母也在聚精会神地纺纱。原来,纺车上有一根可以踏动的木棒,左右两脚轮流踏着两头,带动纺车旋转,又带动三个纱锭子旋转,就能发出阵阵的嗡嗡声。

徐光启幼年在外婆家也曾看到过外婆纺纱,但他今天才发现祖母所用的纺纱车与外婆用的不同,他就好奇地问:“祖母,为什么你用的纺车有三个纱锭,而外婆用的纺车却只有一个?”

徐光启的长辈们向来反对他过问耕种织布的事,但是老祖母看到孙子问得那样的真切,也就耐心地把三锭纺车的来历告诉他:“你外婆用的普通手摇纺车,右手摇车,左手握纱,只能纺一个纱锭。我现在用的纺车是黄婆婆(黄道婆)发明的。这种纺车是用脚踏,不用手摇,因而两只手都可以握纱,能够同时纺三个纱锭,这样一人可以顶上三人。”

徐光启听后赞叹不绝:“真是了不起啊!”

“祖母,黄婆婆是谁啊?”徐光启又好奇地问。

祖母停下手中的活儿,一字一句地告诉徐光启:“黄婆婆是元朝人,也是我们上海人。她出身很苦,小时候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她不堪公婆和丈夫的欺凌、虐待和折磨,后来一个人流落到海南岛,向当地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技术。晚年她回到自己的家乡,把在海南的技术传授给乡亲……她是我们纺织的祖师婆,人们尊敬她,在她的家乡,还为她塑像造祠。”

听了祖母的介绍以后,徐光启决心向黄婆婆学习,爱家乡,爱劳动。他便在课余时间广泛地阅读农书,还常常到田里帮助父亲做一些农活。

起初,徐光启每次到田里都被父亲轰回书房。后来,他编出一套话来,说:“读书累了,到田里溜达溜达,精神会更饱满,然后再去读书就更能记得住了。”

父亲听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再撵他了,有时还让他帮着给庄稼松松土,拔拔草,但决不肯让他做稍重一点儿的活,生怕把他累坏了,影响学习。父亲既然允许徐光启偶尔到田里来做点儿轻活,那就没有办法阻止他下地了。

一转眼进入盛夏时节。一天下午骄阳似火,天气闷热,徐光启坐在屋里一个劲儿流汗,热得气都难顺。他读了一阵书,汗流浃背,实在疲倦了,就来到田里散心。

田里的棉株,枝叶茂盛,已经长了半米多高。他在棉田里走了两圈,又蹲下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然后卷起裤脚管,伸手把一棵棵棉株尖顶摘断扔掉。这时,父亲正好挑了一担粪水过来,看到儿子糟蹋庄稼,不禁怒气冲冲,声色俱厉地喊道:“阿启,过来!”

父亲向来是和顺的,但是今天却如此严厉,徐光启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赶快走到父亲跟前,双手垂下,恭恭敬敬地问:“阿爸,什么事惹您生气了?”

“你刚才做了什么啦?”

“我读书倦了,来到田里散散心,顺便给棉株打顶芯。”

“像你这样散心,我的棉花都要被你全弄死!”

徐光启疑惑不解地说:“没有啊,棉花不是还好好的吗?”

“你把棉花顶芯摘掉了,棉花没有头,还能活?”

徐光启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阿爸,你错怪我了。事情是这样:昨天下午放学时,我看到德章爷爷在田里摘棉花顶芯,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他说:‘现在大暑已过,快到立秋,棉花已长到两尺来高了。它再往上长,一直分枝生叶,就不会结棉桃,白白耗费养分。把它的顶上的冲天芯摘掉,省下来的养分可以供应下边快成熟的棉桃,让这些棉桃长得更大更结实。’所以,我今天也学德章爷爷的样子摘掉了棉花灯芯。”

父亲原来是做生意的,没有种过田,虽然破产后改行种庄稼已有几年了,但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向别人打听、请教,所以有好多庄稼活都不懂。听儿子这么一说,开了心窍,又听说这一带的植棉能手德章爷爷都这么做,便认定儿子没有错。于是,他改变了语气,和蔼地说:“种田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我知道该怎么办,快回家读你的书去。我浇好粪水后,自己会打顶芯的。”

徐光启不敢再说什么,便悄悄回家读书去了。

时光荏苒,转瞬到了摘棉花的时节,棉株上朵朵棉花又白又大。徐光启家棉花获得了大丰收,增产二三成。父亲非常高兴,可是一想到当初责怪儿子打顶芯的事,就会很内疚。

徐光启从这件事得到启发,种田需要科学知识,于是更加专心阅读有关书籍了。历代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等都成了他的案头读物。

我的读后感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一步步地去实现它,只有这样才能更靠近成功。徐光启从小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想方设法地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后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因此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詹天佑

名人档案

詹天佑,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参加津沽铁路、滦河大桥、萍醴铁路、新易铁路、津浦铁路、洛潼铁路、粤汉铁路等的修建。1905-1909年,主持修建了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段),并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

名家名言

1.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2.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名人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