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奉化溪口古镇的感想感受

奉化溪口古镇的感想感受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我那含辛茹苦的母亲,离去的那一年刚到花甲之年。责怪自己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却没有想到以旅行的方式,好好陪同辛劳了一生的母亲去外面走走,看看天下的美景。欢聚的席间,堂兄道明了他此行的计划,在老家看看亲人小住几天后,打算去向往已久的奉化溪口观光。欢快有序的奉化一日游下来,母亲

人生接近老年,总有一些憾事从脑门中冒出来。最典型的如这几年政府的好政策不断问世,人民生活开始迈向富裕的门槛,从街坊那儿经常能听到如何安排家里的老人游山玩水之话题,每每听着这样的声音,总不免让我滋生内疚,黯然神伤,因为家里二老未能享受到今日这般生活的多姿多彩,就已先后告别了尘世。尤其是我那含辛茹苦的母亲,离去的那一年刚到花甲之年。

我常常会自责一番。责怪自己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却没有想到以旅行的方式,好好陪同辛劳了一生的母亲去外面走走,看看天下的美景。我甚至埋怨自己年轻时竟然会如此的不晓得、勿孝敬。我更遗憾的是,当年在省城杭州读书的那一阵子里,都没有请母亲走一趟断桥,游一次西湖,过上几天神仙般享乐的日子。正是在那年月,母亲却因为我给家里的信中提到学校伙食艰苦,有一日她竟然派弟弟从家里长途跋涉特地拎来一篮鸡蛋,说为出门在外的我补身子。每每想起这桩往事,我的心里总会泛起阵阵恻隐之痛。

不过,当我细细地梳理记忆的茸毛,我想起了在还不富裕的1987年的春天里,自己已经率先陪同母亲有过一次难忘的旅行。旅行,对当时农村的人们来说是连想都没想过的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温暖午后,在我上班的单位,在我毫无思想准备之下,我通过一部单位共用的话机,接到昆明城堂兄打来的电话,说他携嫂子出差来浙江老家,已经到了我工作的镇子上。堂兄长我十来岁,是一位知识分子,我心里一向有他的位置。听说他已到老家,我自然喜出望外。于是双方约定在老街的中点处相会。

那年的我,居住在镇上最繁华、最醒目的一幢标志性大楼的三层,这房子也是我县基层商业单位的第一幢气派的现代化大楼,我的房子实用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欢聚的席间,堂兄道明了他此行的计划,在老家看看亲人小住几天后,打算去向往已久的奉化溪口观光。

当时我听到堂兄提出要去奉化观光,心里“咯噔”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和溪口近在咫尺,可是一家人除了父亲谁都不曾去过那儿。因为当年要去一趟奉化,实在比去一趟上海还费劲。如果乘客运公司的长途班车去,一是车票会造成大问题,二是到了那里无法解决几个景点间的串行,来回肯定要耗去好几天。

当年中国的百姓还未拥有私家轿车,社会车辆也几乎很罕见,我印象中整个小镇除了区委拥有一辆国字号退居下来的老红旗外,就只有一家银行有一辆上级换置下来的老旧的送钞吉普。“的士”的名称也在若干年后才问世。

我想,如果能借到这其中的一辆车该多好,不仅可圆堂兄此番千里迢迢来老家省亲的心愿,我们一家特别是母亲也能同行,我一定要带上她,坐一趟顺风车。

遗憾的是,当年重建中的雪窦寺还只露出一个轮廓,雪窦山上也还未矗立起一座“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胸襟的巨大的弥勒佛……

次日一早,我就赶回镇上,头等大事就是试着去只有一面之缘的银行领导那儿租用汽车。没料到领导居然慷慨大方,给我开出一张两天后的出车单,令我十分感激。一切准备就绪,我与弟弟一起策划起了那天的行程,包括出发时间、行车路线、奉化境内的各个景点。溪口古镇、蒋母墓道是必定要到的,还有震惊中外的幽禁过西安事变关键人物张学良的雪窦寺,以及妙高台、千丈岩……

两天后的一个大清早,车轮从我们小镇的青石路面上开始转动,到达溪口的时候,天色才刚刚发亮。雾霭蒙蒙之中,巍峨的武岭门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进入溪口的必经之路。相传在1929年前,这里还是个小庵堂,旁边设有茶亭供人休憩。后来,被蒋介石改造成三间二房城楼式的建筑。走近城门,映入眼帘的“武岭”二字,竟出自中国近现代有“书圣”之称的,也是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先生之手,这对懂一点书法艺术的我来说,是够具吸引力了。穿越“武岭门”,牵着她长孙女的小手,母亲沿着江边的古街缓缓前行。

蒋氏故居丰镐房,是蒋介石发迹之后在祖传房子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院中雕梁画栋,琳琅满目,富有民间艺术风味。中间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中堂系蒋介石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体建筑的中心。西边是蒋氏故居的西平房和蒋母旧居。

在溪口村老人家们的口耳相传中,蒋介石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即使他母亲已经去世了,他也日夜思念着母亲,还在心里想着,也许母亲的灵魂会经常回家,所以就不惜血本重修了这栋房子。旧式的中国女性都把自己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上下楼梯不便,因此他特地请工匠修了一个窄楼梯,仅有一人的宽度,这样每个人都能借助两边的栏杆,自如地上下楼梯了。

走马观花地参观完了蒋氏故居,吉普车将我们带到了蒋母墓道。它由石牌坊、下轿亭、八角亭、墓庐等建筑物组成。从石牌坊到墓地,依山坡筑有一条长长的鹅卵石路,进了石牌坊,再往前步行300米,有一个跨路亭,形状像是古代书生的方巾帽,据说蒋介石每次回乡祭母,到此都会下轿,步行而上,以此表示孝心,所以又叫“下轿亭”。

墓庐——慈庵,建于1923年,1930年重建。正面迎门的是孙中山亲自撰写的“祭蒋太夫人文”,由谭延阚书写,背面是蒋介石口述、于右任先生书写的“蒋太夫人事略”。蒋介石每次扫墓时,都要在附近的小屋里住上一两天,一方面寄托着拳拳的孝子之心,另外一方面这儿确实适宜静心地思考,常常能够得到自然的启示和慰藉。

我的堂兄和母亲等人,在蒋母墓道前连声称赞:“风水好,风水好。”其实他们也不懂什么算命招数,只是人云亦云罢了。不过我在一旁听了也笑眯眯的,毕竟带着母亲出来走走看看,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是我的最大心愿。

游完了墓道,我们马不停蹄上了雪窦山。雪窦山也是溪口旅游的必到之地。话说北宋景祐年间,仁宗赵祯梦中游山,醒后命各地画山川图进献,在众多画图中,他看到浙东的雪窦山像是梦里到过的山川,于是就派遣内侍将沉香木雕山等物品赐给雪窦寺僧众。从此之后,雪窦山、雪窦寺名声大振。1245年,南宋理宗赵昀还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更是对雪窦山莫大的褒奖。

雪窦寺有黄色的围墙围着。我们一行人,走在清幽的小径上,观看着殿堂里的弥勒佛,我们感到自己的心也顿时欢畅了起来。我很遗憾,当年重建的雪窦寺还只是露出一个轮廓,如今雪窦山上已经矗立起了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只是母亲没有活到今天。佛像坐北朝南,以“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胸襟接受着天下信徒的膜拜。

欢快有序的奉化一日游下来,母亲虽然疲倦,却异常开心,日后她逢人便自豪地说,乘坐儿子的包车专程去了蒋介石的故乡。这是母亲一生中第一次由儿子带着以旅游为形式的出行,也是母亲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旅行。虽然都是在宁波的范围里,但那是母亲嫁到小山村后第一次出门旅游。如果时间能倒流,我非常愿意陪着母亲看遍祖国的名山大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