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启示与感想(感受)

启示与感想(感受)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是因为此次会议学术水平之高,使我在今后的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受益匪浅。我在这里补充一点与这次会议有关的我与杨周翰先生的交往渊源。“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西北分会”成立后,为西北五省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发展也做了一些推动工作。会议期间,我们同吃同住整整10天,在会上会下充分交流,互相切磋,坦诚相待,各抒己见。

二、启示与感想(感受)

这次会议,对于我来说真的是毕生难忘的盛会。

首先是因为此次会议学术水平之高,使我在今后的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受益匪浅。会议上有幸聆听了许多前辈专家的重点发言,都给予我极大的学术与精神上的启发。

如北京大学杨周翰先生的讲话《如何提高外国文学史编写的质量》对我的启发很大。杨周翰先生的《欧洲文学史》一直是我们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的经典教材,但是他却在发言中非常中肯客观地谈了他对编写外国文学史的感想,甚至包括对自己的代表作《欧洲文学史》的检讨与批评。他认为:首先,应该在编写外国文学史中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精神。过去评价作家作品,不实事求是,宁左勿右,陷入实用主义,或者简单化,一棍子打死,不做一分为二的分析。其次,历史连续性问题。过去写的欧洲文学史有缺点,如详希腊而略罗马,详文艺复兴而略中古。忽略这些薄弱环节的原因是:割断历史,取我所需,看不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看不到文学本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也不能割断历史来写文学史。还有,不能把作家介绍写成干巴巴的政治鉴定。我们现在往往把作家的某些政治态度过分突出,结果歪曲了作家的历史形象,这种歪曲,有时是美化,有时是丑化。最后,在外国文学研究中提倡比较研究法。我们的文学史平铺直叙,单打一,孤立叙述,不利于加深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应该提倡前后比较、左右比较,上下呼应,左右逢源。各种不同观点的研究尤其重要,了解各种不同观点才能打开思路,促进思考,对达到比较全面、正确的结论,大有裨益。杨周翰先生是外国文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他在此次会议上能够以如此诚实的态度,如此客观地认识我们过去的外国文学史写作,包括中肯地评价自己的代表作品,勇敢地剖析自己已有成绩的不足,这些都令我感佩之至。

我在这里补充一点与这次会议有关的我与杨周翰先生的交往渊源。上世纪80年代,杨周翰先生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五省区高校,成立了“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西北分会”,于1986年在宁夏大学举办了“西北分会”成立以来的首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西北大学曹芬等三位教授、陕西师大马家骏教授、兰州大学水天明教授、新疆大学艾山教授等出席了研讨会,还有青海师院、伊犁师院等单位派代表出席。“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还专门发来贺电祝贺。“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西北分会”成立后,为西北五省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发展也做了一些推动工作。

还有,柳鸣九先生的发言《西方现当代资产阶级文学评价的几个问题》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柳鸣九先生主要谈了如何正确地对待与评价西方现当代文学。他客观地介绍了我们过去对待西方现当代文学“一概否定”态度的缘起,并且指出这种态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大大发展了的世界文学发展潮流与现状。今天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和看待西方现当代文学,许多我们过去简单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继承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进步传统,对社会现实问题持批判态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如果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事实求是的标准衡量、评价西方现当代文学,一些我们过去错误批判的作家如卡夫卡、贝克特等人,其实是杰出的现代派作家,他们本人及其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还有西方现当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其“艺术流”“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方法,扩大了艺术表现领域,完全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柳鸣九先生对西方现代派文学鞭辟入里的分析,希望同行重视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学习,汲取营养,仿佛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户,我们这些过去在极“左”思潮统治下很少接触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行,从此开始正确认识西方现代派文学。此后,国内研究与讲授各色各类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家作品的同行也越来越多,各地高校在外国文学课程中增加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内容,一时之间,形成了研究讲授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热潮。中国的当代作家更因为模仿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特色,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各种流派滥觞的时代潮流。这是后话,在此不提。

其次,我参加此次会议,有缘结识了许多外国文学界大名鼎鼎的前辈与同行朋友,对我以后的工作提携帮助很大。虽然我从事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多年,但是很多专家学者我从前也只闻其名,而不得有缘相识。这次会上认识的有:梅益先生、杨述先生、叶水夫先生、冯至先生、吴富恒先生、朱维之先生、陈嘉先生、杨周翰先生、李赋宁先生、柳鸣九先生、巫宁坤先生等。

还有很多全国外国文学界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同行朋友,如广西师大的贺祥麟先生,华中师大的王忠祥先生、周乐群先生,陕西师大的马家骏先生,西北大学的刘建军先生。这些同行朋友中,有的是我早已久仰学术成就的专家,有的虽然比我年轻,但却也是有所建树的青年才俊。会议期间,我们同吃同住整整10天,在会上会下充分交流,互相切磋,坦诚相待,各抒己见。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充分讨论交流,互相给予彼此在学术观点上很大的启发,很多人后来因汲取此次会议之学术营养,而各自成为当地、当时外国文学研究或教学的专家。我们不仅仅在会议上交流探讨,会后也经常在学术上互动交流,很多人后来因此成为结下深厚友情的“诤友”。

弹指一挥间,35年过去了,当年参与此次盛会的许多前辈现在都已谢世,我也由当年的“人到中年”进入了耄耋之年,但是我对于这次会议的记忆,仍然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1978年广州全国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规划会议对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发展,居功至大,原因有二:

一是开启之风。正当改革开放初起之时,这次会议打开了我们国内外国文学研究封闭的大门,思想解放之风开始劲吹,通过日后的翻译、介绍、研究、比较,各种西方现当代思想意识、文学潮流纷纷涌入。

二是奠基之功。这次会议之后,外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等,真如星火燎原之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虽然当年的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发展和成就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今天的盛景,正是在当年的盛会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丰硕盛果。

第一排左起:

1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秘书长姚见

4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千佐良

6 河北大学教授雷石榆

9 华中师大教授陈嘉

13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吴介民

14 山东人学校长吴富恒

15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

16 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杨述

17 《中国大百科伞书》总编委会副丰任、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总编姜椿芳

18 北师人教授朱光潜

19 南开大学教授李霁野

20 北京人学教授杨周翰

21 外文出版社杨宪益

23 中国社科院外围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叶水夫

24 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李赋宁

26 南开大学教授朱维之

30 华中师人教授胡雪

31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包文棣

32 人民文学出版社国际部主任孙绳武

第二排左起:

8 赵澧 11 贺祥麟 12 牛庸懋

15 水天明 16 张上明 18 倪蕊琴

19 陆凡 20 刘振瀛 22 赵瑞蕻

23 朱雯 24 吕元明 25 李芒

28 卞立强 31 陈桑 35 盛草婴

第三排左起:

2 胡湛珍 3 徐祖武 8 蒋路

16 王忠祥 18 柳鸣九 20 李文俊

26 俞灏东 28 刘安武

35 张羽 37 黄宝生

第四排左起:

9 陈寿朋 12 吴文辉 18 郑判龙

19 马家骏 22 刘建军 32 周乐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