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题画内容,贵在创新

题画内容,贵在创新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题画诗的写作,在内容上贵在创新。不但在画时要多题,在不画时也要多写。其实,题画诗和非题画诗没有十分清晰的界线。有的还留有一点痕迹,即题目上注明题某某某画或在诗中留有某种可以使人想起这是题画诗的字样。反过来,好多题画诗,本来也不是题画诗,后来因各种原因,题到了画上,也就成了题画诗。因是戏题,因此态度是宽松的,用笔是夸张的,感情是愉悦的。原因都是能在题画诗中别开生面。

题画诗的写作,在内容上贵在创新。如果尽写些老话、套话,不但提不起读者的兴趣,而且有可能把原本有些新意的画也毁了。

要创新,先要夯实自己的基础。要打好底子,尽可能要做到以下两点:

1.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尽可能多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也就是常说的诗外功夫。

2.尽可能多写。不但在画时要多题,在不画时也要多写。写诗也不能只写题画诗,而应该面向整个生活,先做个诗人,再以诗人的胸襟,以诗人的眼光,回过头来作画、题诗。否则,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其实,题画诗和非题画诗没有十分清晰的界线。题画诗从画上抄下来,收集到文人的集子里,实际上它已转化成了非题画诗。有的还留有一点痕迹,即题目上注明题某某某画或在诗中留有某种可以使人想起这是题画诗的字样。有的连这样的痕迹也没有,完全成了一首普通的诗。反过来,好多题画诗,本来也不是题画诗,后来因各种原因,题到了画上,也就成了题画诗(注意:依诗作图,很早就有,但如不题在画上,则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转换)。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题画时才有可能出新意。那么,怎样才算是出新意呢?对这一点,光从理论上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下面举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如: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唐•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这篇的新意尽从一个“戏”字中来。简短评说如下:前四句,用夸张的笔调写王宰画画时的状态,十日、五日的数字都是虚的,短短几句把艺术创作要求“不受相促迫”的特殊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中间九句写画中之景,写得十分阔大。两句总提,然后一西、一东,天上、人间都写到了。接着用“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一结,有开有合。诗的最后两句宕开一笔,诗人自己站出来抒情,更是异想天开,希望用一把并州快剪刀,去剪取吴松的半江水。这样的结语,更是戏笔,可暂不去考证里面的含义,只和诗人一起陶醉就是了。因是戏题,因此态度是宽松的,用笔是夸张的,感情是愉悦的。新意也就在其中。又如: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苏轼此诗,与上面介绍的杜诗一样,久已脍炙人口。原因都是能在题画诗中别开生面。杜诗的特点已如上述,那么,苏诗的好处又在哪里呢?其好处是“妙在一结”。这在古人早有定评,我这里只是把这一结的妙处的来由申述一番。

1.首先,这一结既不直接抒情或议论,也不像有些诗那样“以景结情”,而是以向贾客喊话的形式出现。这就使人耳目一新。

2.其次,诗的最后一结之妙,并不是单靠结尾两句之力所达到的,而是集全诗之力的结果。此诗与单纯写画中风景的题画诗不同,它既要写风景,又要写风景中包含的一个民间故事,即从谐音误会而来的小姑(从小孤山而来)嫁彭郎(从澎浪矶而来)的故事。如何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介绍给读者,是对诗人构思和驾驭文字的能力的严峻考验。如果先写风景,接着写故事,这不是不可以,但这样一来,一是会写得冗长,一是前后会变成两截,很难讨好。但这样的难题,对苏轼来说并不构成困难。办法是在诗开头用五句把一般江景写完以后,在具体描写大小孤山以前,突然用一个问句振起,把原本在画中不可能细画的船中的客人和没法画出的客人的棹歌写了一笔。这是神来之笔,也是一个伏笔。如果没有这一笔,结尾的喊话就出不来。有了这一笔,这诗的前后就自然贯通,把可能产生的冗长和两截的毛病也克服了。全诗只用了77个字,既写了风景又讲了故事,前后的连接又几乎不露针线的痕迹。

3.再次,这一喊话,不是完全为了新鲜,也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外加的佐料,而是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把故事和风景、历史和现实、人与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又如:

题  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画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此诗首句也作“雪里烟村雨里滩”。李唐,宋河阳人,字晞古,亦作希古,善画人物山水,尤以画牛著称。李唐在北宋时已是著名画家,但当时刚从金人处逃回南方,在临安街上以卖画为生,无人知晓其生世,日子过得很贫困。这首诗,其实是在发牢骚,但又真实地反映了画家的心声,诗也写得很形象,倒也别开生面。又如:

题花卉图卷诗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但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明•徐渭《花卉图卷》局部

“但看”《徐渭集》中作“试看”。这首诗,通俗易懂,文字上就不必解释了。徐渭的题画诗,往往能说出一般人说不出或不敢说的话,从这首诗中也可见一斑。又如:

齐白石不倒翁

明•李日华

复岭迂回处,人家烟树重。

径微樵子到,溪静鹿麋逢。

岁节占芳草,晨昏听远钟。

不须寻谷口,已遣白云封。

李日华写过不少题画诗,虽没有徐渭那样大气,但富有书卷气。这首诗的亮点在结尾处。诗人利用自画这一方便处,以造物主的口气说:“不须寻谷口,已遣白云封。”当然,李不大可能是这样写法的第一人,但读来还是很有新鲜感。又如:

不 倒 翁

齐白石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诗大家很熟悉,也很通俗,无须解释。这种既通俗,又幽默,既有严格的平仄,又如白话的文字功力,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当大家读至最末一句时,那双关的语意往往使人会心一笑。这种从诗的构思到语言表达的全面创新,是很值得赞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