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子的“自然”

老子的“自然”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庄子思想的核心可以用“自由”来概括,意在逍遥。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自然容易践行,老子的意见获得了较大的响应,自然而然,简简单单,却不失为一条抵达自由的通途。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强不能为能,一定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老子认为如此运行的世道不仅会激化矛盾,也是不合于道和自然的。老子承认人而有欲,对不足者的境遇也有深深的同情,肯定不足者对有余的企求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

老子的《道德经》讲通达,充满人生智慧,有人说《道德经》没读好,一生会像庸人一样,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走。我也是忙活了大半辈子,终于有了闲空,翻起了《道德经》,开卷有益,惊叹其中一个“自然”就含着那么多学问,再一思量,真有点生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感觉。

大家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功利意识扩张,凡事都要争,要人遇事时有一点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心态,听起来就觉得像是生活在世外,完全不合时宜。不过“自然”一词在老子那里,内涵异常丰富,要是能在接物处事中恰当运用,一定会有进退自如的超常体验。

一般认为庄子思想的核心可以用“自由”来概括,意在逍遥。不过庄子的逍遥建基于“无待”,要求极高,这样的逍遥只属于至人、圣人、神人,与一般大众的生活不大搭边。而老子的思想比较亲民,所说道理较多普适性,他思想的核心就是自然,宠辱不惊,超然于得失,自然包含了自由,因为自然而获自由。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自然容易践行,老子的意见获得了较大的响应,自然而然,简简单单,却不失为一条抵达自由的通途。品味老子自然的意涵,觉得这里的道理深刻而奥妙。率性自然,自然而然,顺势而为,不强求、不虚伪、不做假、实事求是,这些都是“自然”一词的题中应有之义,只要秉持诚心,践行起来,其实并不困难。孔子心仪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听老子的话,行事自然,相信也一样能够到达自由的境界。

我觉得老子讲自然并非完全消极,无为之后还有无所不为,不过人的主观努力在他看来也应是自然而然的。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一般理解为客观环境,我考虑主观能力也应包括在环境这个因素中,例如在老子生活的时代就不能想象航空航天,科技水平客观反映了现实的主观能力,并规定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成事——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应有主客观两个条件:人和天。主观努力、客观条件,缺一不可。环境有限制,不是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老子因此主张自然而然、顺势而为。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强不能为能,一定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20世纪中期,经过长期战乱的中国终于恢复了和平,国人急欲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热情高涨,但脱离实际搞大跃进,结果就走向了反面。就拿发展钢铁工业来说吧,原来基础很薄弱,产量不过几十万吨,一下子要搞一千万吨钢,只好全民总动员,土法上马,炼出来,凑足了数,但都是些铁渣,为了这些铁渣,毁了林子、荒了庄稼,就是得不偿失。我早年读过现代作家陈学昭的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书中那个男的看上了美貌的女主人公,用尽心计、拼命追求,硬是将生米煮成了熟饭,但结了婚又怎样,还不是志趣不合而反目,终于劳燕分飞。

自然还有合理的意思,要义是尚节制、忌放纵。道法自然,自然与道是一体的。老子肯定合理的天道,否定纵欲的人道。他认为损有余补不足的天之道是合理的、自然的;相反的,损不足补有余的人之道是不合理、不自然的。天地万物都在大道中运行,都有自己有余或不足的定位,有余者欲壑难填,有余之后还想要更大的有余,就必以不足者更大的不足为代价。老子认为如此运行的世道不仅会激化矛盾,也是不合于道和自然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事物运行跨过了极值,就会向反面转化,纵欲、对不足者的肆意剥夺,一定会招致反抗,给施暴、作恶者带来不测的后果。《道德经》的这些观点包含了革命的思想,说老子态度消极大可存疑。在老子那里自然与节欲是同义的。老子承认人而有欲,对不足者的境遇也有深深的同情,肯定不足者对有余的企求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人秉七情,去欲不能,但老子坚持所秉之欲应当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关键也是不强求,役物而不役于物,不让欲望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欲望膨胀,索求愈多,人的心理负担也愈重,行动起来不免左顾右盼、进退失据。唐玄宗晚年为物所役,诛求日甚,终于酿成安史之乱,美人、江山尽付东流;北宋徽宗玩物丧志,亡国被拘,也成前车之辙。现代社会中被揭发出来的那些贪官污吏,大多是为权欲、为物欲、为色欲所误,泯灭了自然而然的一颗平常心。由此可见,绝圣弃智固然太过绝对,但在权力、财富面前麻木一点、迟钝一点,似乎也大有好处,老子“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在好处面前、利益面前“傻”一点,“笨”一点,站位靠后一点,看来并不是件坏事。

老子倡导辩证的思想方法,我们也应按照辩证法看待老子的思想。人们常用消极来批评道家学说,鲁迅的《出关》还因此放逐了老子。不过,在我看来,无条件肯定积极,无条件否定消极各自都有片面性。儒家思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要争;老子崇尚无为,不争,和气一点、谦让一点,这样一来,也许本来的不可能反倒变得可能了。不争之争,应是人生极高的境界。清代高官张英家人造屋与邻里争地,房子建不成还与乡人伤了和气,张英致书命让,这一让,让出了一条与人方便、大家方便的通路。日常生活中争并不是处处都是合理的,并不是见猎心喜、每事必争就是对的。事事要出头,有利益的地方绝不缺席,这样的为人,能得到谁的认可?举个例子来说吧,单位年终考核,固定的几个优秀名额,是不是每年必争、次次都不能拉下呢?有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真的让你争到了,人品、风度方面严重失分,自己沾沾自喜,局外人看来却是得不偿失。

总起来看,自然中包含了老子思想的核心、值得认真体会的道。处世中的自然是一种格调,一种境界,行事自然,就如庖丁解牛,因利乘便,顺水推舟,有所为有所不为,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反能获得举重若轻、进退自如的自由,这样的做人才是值得学习与仿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