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早春,播种的时节

早春,播种的时节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犹忆《早春》创办伊始,宁海县文联邀请我回乡举办讲座,我从杭州出发,火车汽车紧赶慢赶,到达县城已是暮色苍茫时分。因为,毕竟那时还是“早春”,热衷于文学的宁海文人寥寥可数。应该说,创作需要生活,《早春》所刊的小说,均来自当前的生活,有的还是敏感的社会问题。散文追求的是一种神韵,所以称之为“美文”。《早春》这两期中没有严格的文艺散文,大多是一些随笔。

《早春》创刊号,是报纸形式

十多年前,宁海创办了一份文学小报《早春》。该报曾经约我为创刊号撰文,我写了一篇散文《故园春色》,对家乡的文坛寄予很大希望,期冀有山花烂漫、春色满园的繁荣景象。但后来不知为什么,《早春》停办了,化为早春一抹霞光,消失在跃龙山后。我虽感到几许遗憾,但也只能微微感喟而已。

在这新世纪第一个成熟的秋天,我意外收到一封沉甸甸的信,打开一看,是两本豪华型的杂志——《早春》夏刊和秋刊。这给我意外的惊喜!在这文学期刊纷纷掉头转向、折戟沉沙的大环境大气候下(连哺育过我的《东海》和我曾摆渡过20年的《西湖》都从地平线消失了),家乡却逆着潮流,异军突起复刊了《早春》。这使我这个宁海人再一次惊叹方孝孺那种“台州式的硬气”和迂气的源远流长。

怀着一种特殊的心理,沐浴着阳台上和煦的秋阳,我一天之内就把两大本杂志读完,感奋多多,一时不知从何谈起。犹忆《早春》创办伊始,宁海县文联邀请我回乡举办讲座,我从杭州出发,火车汽车紧赶慢赶,到达县城已是暮色苍茫时分。匆匆在桃源桥一家小店扒了一碗面条,就上台讲课了。记得我讲了宁海三代作家:柔石是第一代,胡尹强和我可算第二代(当时还不知道章以武也是宁海人),杨东标、潘志光、袁哲飞等是第三代。因为,毕竟那时还是“早春”,热衷于文学的宁海文人寥寥可数。王艾村正劫难过后刚“复出”,陈剑飞、潘家萍、徐群飞、黄珂等那时还属“文学爱好者”正处起步阶段。但我已预感到宁海的第四代文人将很快崛起,所以我在讲座上大声疾呼:宁海文坛未来的希望在你们身上!

今天,早春的绿苗已换来了夏之成熟、秋之丰硕,在“夏刊”“秋刊”上,我读到了琳琅满目、多彩多姿的作品。有老一代的潘志光、杨明火、楼明月、王艾村、赵佩昆、张晓邦、叶柱等;有中生代的陈剑飞、徐群飞、黄珂、阿门、钱晓茗、黄敏、雪野、滕延娟等;也有新生代的林备军等(其他由于名字不熟暂付阙如)。内容有中、短篇小说、散文(包括随感)、诗歌、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和传记)等,林林总总,文体内容与形式可谓多种多样。这么多作品我不可能一一评述,只能分门别类择要谈一些个人的感想。

首先谈谈小说,这是文学的基础,最能展示作家的功力。我们家乡有柔石这样老一辈作家的光辉榜样,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为奴隶的母亲》《二月》为什么享誉文坛,成为传世之作?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时代色彩,二是艺术的提炼。作品写熟悉的生活,不少作家都能做到,但作品要使人震撼并产生普遍的强烈共鸣,那就不容易了。典妻,本身使人震惊(没想到今天又重现于现实生活),但并不是宁海独有(浙东不少地方均有),但柔石写成了《为奴隶的母亲》,并成了经典,反映了那个年代我们民族的贫穷和愚昧,使这篇小说引起世界文坛瞩目。同样,《二月》也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爱情小说(当时的张资平写了很多各式各样的爱情小说),而且较深刻反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追求、动摇和幻灭。柔石这两篇代表作如果没有地方性和时代性的深层开掘,他的小说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影响。

对照《早春》刊发的小说,有一点很值得肯定:作者都是以宁海城乡的生活形态作为素材,无论用传统手法还是用现代手法表现,都有较浓的生活气息。但小说的高低优劣,就要取决于作者的技巧了,特别是结构的技巧。在这方面林备军的《水》、钱晓茗的《玩偶山庄》就棋高一着,在结构上显出艺术的匠心。应该说,创作需要生活,《早春》所刊的小说,均来自当前的生活,有的还是敏感的社会问题。如《村经难念》涉及干部制度问题,《吕老太太的电视机》涉及传统道德“孝”的观念,《石镜村赌事》也表达人对往事的道德忏悔……生活气息都很浓,但在结构技巧上尚嫌不足,原生态的痕迹较浓,如果能在结构技巧上再下一番功夫,小说的质量就会高一个层次。

后来的《早春》变成了杂志,而且一年一个式样

生活与技巧,是一对爱侣,也是一对冤家,作者常处两难境地。作品不仅仅是再现生活,还要表现生活,在表现生活时显示作者的智慧和技巧,使生活达到某种升华。《水》中水和阿凡的关系由于旺兴的介入有了升华,《村经难念》的结尾宣传部人事安排也是一种艺术匠心,《一些故事》人物关系的设计也看出作者对小说艺术较为熟稔。就艺术与技巧角度而言,《玩偶山庄》和《一些故事》在现代理念和形式感上着力较多,包括语言。因此,《玩偶山庄》有点像西方现代童话,有一种扑朔迷离的凄婉之美。《一些故事》的叙述语言犹如现代风格的诗句。如果能在立题和艺术方面进行深层开掘(包括《水》),作品又能上一个档次。作者如果能再对照一下《为奴隶的母亲》和《二月》,自然会有所敏悟。另外,《神牛》是荒诞小说,有些现代寓言味道;《宝宝和老树皮》是网络通信,是最流行的现代生活方式……但请大家记住一点:技巧是为内容服务,只有确立了所要表达的鲜明意念,才去寻觅最艺术的形式,从而把生活提炼成剔透玲珑的艺术品。这样,作者再不会在生活与技巧之间困惑,而能灵肉合一地自由飞翔。

散文,这里不想重点谈了。散文形式多样,短小精悍,容易写,写好又很不容易。散文追求的是一种神韵,所以称之为“美文”。要把散文作为美文写,台湾的余光中要求极高:要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字字珠玑,千万不能写成“婆娘裹脚布”,也不能写成“流水账”。《早春》这两期中没有严格的文艺散文,大多是一些随笔。但随笔也要讲提炼、讲技巧、讲文字,不能兴之所至,信笔写来。这些随笔叙述较多,精彩的抒情、隽永的哲理则显不足。楼明月从宁海名人之死角度来谈宁海人的骨气,选材巧妙、切入点精到(选材和切入点是散文很重要的技巧),文字也很老辣,虽然有些牢骚,相信读者会付之会心一笑。如果从广义上来说,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也可属大散文。《早春》所载王艾村的《柔石评传》值得每个宁海人好好拜读。近20年,艾村先生一直孜孜不倦于宁海先贤的资料搜集和写作:胡三省、方孝孺、王锡桐、柔石、潘天寿……而且对史料的正误校勘,态度极为顶真,这是极可贵的治学和写作精神。希望他能再接再厉,有新的建树。

诗歌,一直是宁海文学创作的强项,在当今的宁海,还有那么多人在写诗,写出的诗又有较高水准,实在是东海边一块难得的绿洲。潘志光两鬓已白,还能写出《砍柴》这样的诗,写出“老父亲去世了/老父亲的叮咛/仍像枝柴一样葱绿”的诗句,真是诗心不老、诗句常新啊。阿门是新生代诗人。他有独特的眼光和敏感,用独特语言表达,希望再上一层楼,跻身全国诗坛。其他如雪野的儿童诗,张晓邦、胡积飞、叶柱的古体诗词都有一定建树,要不满足缑城之域,而能面向海内外。

情之所至,信笔写来,自己就犯了“流水账”毛病。但拳拳之心、殷殷之意,相信诸君均能谅解。既然,我们相会在21世纪《早春》,家乡的布谷鸟声声在叫唤,在经济大潮冲击下有志于文学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文峰塔下播种吧!

(200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