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名校名师育名人

名校名师育名人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才都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名校名师育名人似乎成了社会铁定的规律。而广大毕业生始终亲切地称母校为“凌源中学”。如今,凌源中学已成为3000余名师生的大学校。凌源中学是辽宁省36所重点高中之一。有些名师逐步被社会作为骨干调出,如代数名师刘杰被选为凌源县副县长,胡景芳被调到朝阳市文联后又到沈阳儿童艺术剧院,专门搞儿童文学创作。来自省内外、国内外近千名凌源中学毕业生,从四面八方汇聚学校。

凌源中学七十周年校庆,凌源中学老毕业生在教学楼前相聚,左起:杨兆三(北京名书画家)、王学铭(河北省电台主编)、王玫刚(承德话剧团演员)、代言(朝阳作家)、方铭远(凌源艺术家)、胡景芳(沈阳著名儿童艺术作家)。

人才都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名校名师育名人似乎成了社会铁定的规律。凌河之源有一座最古老的中学,那就是凌源中学。此校是由1925年建起的县立初级中学与1948年9月从建昌迁到凌源的十八专区“热辽中学”合并而成。屈指算来已有80余年了。这所学校1948年之前,称“热辽中学”,迁到凌源之后合并称“热河省立第二中学”,其后才称“凌源中学”。“文革”之后,县里有了二中、三中、四中……凌源中学又改称“凌源县第一中学”。而广大毕业生始终亲切地称母校为“凌源中学”。

凌源中学的历史,其实就是建国后凌源历史的缩影,甚至还联系到辽西的发展史。多少年来,辽西这所著名的学校,由开始的几排砖瓦房加上规模不大的“天主堂”改装的图书馆,到1953年,有了当时县内唯一的一栋二层木地板教学楼。数年之后又由二层木板楼变成四层、六层的水泥钢窗楼,一栋、二栋、三栋、四栋……学生多了,老师也多了,操场大了,树木多了,旗杆高了,凌源中学的规模不断扩大。1980年12月,凌源中学被辽宁省列入全省36所重点中学之一。如今,凌源中学已成为3000余名师生的大学校。而从凌源中学校门走到社会上的毕业生,已遍布县内、省内乃至全国各行各业。他们有的当了省、市、县级党政领导;有的成了国家领导人;有的成了能征贯战的将军和战斗英雄;有的成为联合国国际海洋法的专家;有的成了建功立业的企业家、科学家、学者、名星。

要回忆这些名校名师育名人的故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从1995年8月18日校庆开始说起吧!

相聚一团火,分散满天星

凌源中学是辽宁省36所重点高中之一。这所学校最早的校长李铭三,是由县长直接任命的老教育家。其后的陈梦轩、苏确、哈斯博彦、敖力布、孔宪富、贾兴业、牛成甫、敖青山都是专家,上世纪80年代的裴铎、贾兴祯校长、杨殿成校长、张玉书校长、冯佩英校长,到90年代的邱履鹏、陈国玉、李云龙、高兴书、赵景玉、王承忠、付占林等十几位校长,都是当今教育界不可多得的行家里手。

这个学校的教师,都是建国初的大学毕业生,知识渊博、风度翩翩。他们中有被学生广泛称赞的“金不换”老师;有主任名师王喜陞;语文名师:迟汝浩、张志鹏、代言、隆秋、杨桐、贾兴华、毛文中、阚荣、张英华、徐毅君、杨福等;数理化名师有:张继武、张桐福、戴锡章、柴国顺、钱洪义、薛建、王桐、王雁、李惠芳、刘杰等。有些名师逐步被社会作为骨干调出,如代数名师刘杰被选为凌源县副县长,胡景芳被调到朝阳市文联后又到沈阳儿童艺术剧院,专门搞儿童文学创作。当时的凌源中学教师队伍,确实是社会上一批高质量的名师。

这所老牌学校,多年来教育质量始终排在全省前列。许多毕业生都是向高等院校输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材生。例如,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司玉琢,就是在凌源中学毕业前入党,高分考入海事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而提升为大学校长的。有许多党的领导干部、专家和学者、企业家都曾毕业于这所学校。现在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就是凌源中学的高材生。他在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任内,每次回凌源都要去凌源中学拜访恩师。中国环境报副总编、著名国画家杨兆三,也是凌源中学的高材生,始终念念不忘母校。著名作家胡景芳,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铁路局局长冯凌云,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双成,朝阳市人大主任王振基,副主任赵宇,朝阳市人民政府驻大连办事处主任荣光大等,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还有目前活跃在辽报集团及省内外广播电视媒体的梁海暄、刘玉君、于东瀛、杨学义、郭亨等,至于凌源县委、县政府的党政领导班子中,多数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都在时时关心着这个学校。

1995年8月18日,凌源中学以陈国玉、邱履鹏为书记、校长的领导班子,为了调动历届毕业生的积极性,加速学校的发展,也为了向社会展示学校多年来的办学成果,决定举办建校七十周年校庆。来自省内外、国内外近千名凌源中学毕业生,从四面八方汇聚学校。那一天,在欢快悠扬的乐曲声中,一个个风尘仆仆、白发苍苍,走进学校礼堂,他们互相握手祝贺,畅叙别情……。在主席台下,前排一位须发全白的毕业生,告诉大家说,他是一个星期前自拉萨动身赶路,到校庆之日,他整整在路上走了8天。还有两位是自海南岛赶来,分别几十年,这次又在8月18的吉祥日子见面了,心情激动万分。

1995年在凌源市第一中学(原凌源中学)七十周年校庆之际,举办《杨兆三故乡情》画展,开幕式上,自左至右为:马玉琪、迟兆勤、雷达、王国强、杨兆三、于德、姜华、马淑杰、张占祥。

校庆之日,凌源中学的礼堂内真是“相聚一团火”,那久别重逢的热烈场面,那畅叙衷肠的热烈情感,加上台上的热情发言,礼堂外礼花鞭炮的火热场景,谁敢说这校庆的激情不像一团烈火呢!

与礼堂相距不远的教学楼一层,迎面挂上了大红横幅,“庆祝凌源中学七十周年校庆,杨兆三‘故乡情’《中国名胜百图》画展”。原来,在校庆前两天,杨兆三这个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凌源中学的高材生,就携带百幅画卷,提前赶到学校。他及一些校友精心布置了四个展室,亲自设计展室中的每一幅画,特别是亲手题写了献给母校的热情洋溢的“画展前言”。杨兆三说:“这些年时时挂念母校的发展,挂念着亲爱的老师们,日思夜想,今天终于能回到母校,要用我几十年的创作成果,向亲爱的老师们和日思夜想的来自天南海北的校友们,做一次诚实的汇报。”

礼堂汇报完毕之后,几百名校友依次参观了杨兆三同学的百幅画展。大家无不兴奋异常,握手祝贺。再看看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马上勾起对当年学生时代的美好思念。

曾记得,那栋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木地板二层教学大楼,一楼是教室和实验室,二楼就是教师各教研组的办公室。那时节学生无事不上二楼,一上神圣的二楼,就是毕恭毕敬地去汇报或是交作业,而一见到老师,要说的话都是事先准备好的。那个拘紧的劲儿就不用说了。

教学楼之两侧,是两排高大的白杨树。楼西是绿树围绕的篮球场和排球场;楼东则是风景幽美的丁香园。成排的丁香树间长满了月季、芍药和串红。教学楼东门是直通校门口的甬路。甬路北侧是几栋红砖青瓦的教室,甬路南侧是数丛丁香围绕着的一口水井。井边是两株随风摇曳的垂柳。还记得,课间时候,各班值日生都要到这口井边取水,喷洒操场和教室。距井不远地方,是一排青砖灰瓦小房,这里有教师独身宿舍和医务室。著名的江文波校医就是在这里为同学看病的。在这一排青砖房的后面,是一栋高大宏伟的欧式建筑,百年的“天主堂”,在凌中建校后已经改建成学校图书馆,里面有宽敞的阅览室。大家对这里都非常熟悉亲切。

七十周年的校庆,母校的每一栋房、每一棵树,都紧系着学子们的心。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回忆,纷纷建议学校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这些古树和图书馆。置身楼前丁香园中,人们心潮起伏,就如北大学生回到母校,都要观赏燕园未名湖一样,凌中毕业的学子,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这百年欧式建筑的图书馆、阅览室,更忘不了教学楼前的白杨树和紫丁香呀!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总好回忆过去,这次校庆又见到阔别几十年的母校,想到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心潮翻滚,当年师生的音容笑貌又依稀浮现在眼前,而今天相见,看着互赠的名片,思绪马上又回到现实之中。大家都在天南地北,真是“分散满天星”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年母校里的老师们,为众多学子付出了辛劳,也当然是有回报的。各地工作的凌中学子,对老师的思念都是与日俱增的。一些身居要职的毕业生,还经常到老师家拜访。杨殿成校长、侯贻智老师已在承德安家,朝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张明华,每年都要联合一些学友,去承德为杨、侯两位老师庆祝生日。师生之情总是终生难忘的。

凌源中学的这次七十周年校庆,为母校邀来了近千名毕业生。大家自发地为母校集资80余万元。光是南京市的李双成学友一人,就为母校送来了20万元。当然更重的是为母校争得了人气和信心,这精神上的财富是无法计算的。

刘连阁老师与凌源体育事业

名校出名师,名师育英才,其事例不胜枚举。

在凌源中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有一位生于本溪,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的优秀教师,他与其夫人为了凌源中学和凌源地区体育事业的腾飞,为了给国家培养大批体育优秀人才,30年来付出了太多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了凌源体育腾飞的壮丽篇章。他就是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特级教师、凌源中学政教处主任兼体育总教练刘连阁老师。

1964年,刘连阁从沈阳体育学院毕业,与其夫人一起被分配到凌源中学。当时凌源中学的体育教学是从零开始的。刘连阁与其夫人徐凤芝老师,为学校的体育教学辛苦操劳。

1971年10月,在领导的重视下,刘连阁老师自加压力一手操办,组建了“凌源中学业余田径队”。在全校上千名学生中选拔运动员。为了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他们采取了“早晚练,不间断,星期日占半天,寒暑假集中练”的办法。上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对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凌源中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为业余田径队改建了300平方米的训练房、浴室和仓库

汗水滋润禾苗壮,刘连阁和其他教练的辛勤汗水,使凌中业余田径队由一株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1980年,凌源中学被定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5年,被评为“辽宁省学校体育先进单位”。1986年,出席辽宁省“五运会”被评为先进集体。198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北方片)体育传统校田径赛男女团体冠军。这是朝阳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从1971年田径训练队成立到1991年的20年中,在国家级比赛中,凌源中学体育队获得单项金牌12块。市级、省级单项比赛金牌254块。27年中共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177人。刘连阁老师及其夫人徐凤芝老师,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辛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连阁老师还为培养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特殊的辛劳。1984年,朝阳市第一次参加辽宁省残疾人运动会。凌源中学受朝阳市委托培训人才。刘连阁老师从社会、厂矿及学校选拔残疾人员入学培训,结果在全省残运会上连夺三金,为朝阳和凌源争了光。1988年,汉城残疾人奥运会上,刘连阁老师培训的运动员仇学文摘得两块金牌。1990年巴赛罗那残奥会上,还是凌源中学的断腕学生运动员高健,又连夺两块金牌和一枚银牌。当自己培训的运动员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展示中国人风采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际,电视机前的刘连阁老师热血沸腾,忘记了体育训练时的艰难和辛苦。面对无数成绩,刘连阁老师及徐凤芝老师,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要为凌源中学,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奋斗,我要培养更多的奥运冠军。拿得更多金牌,为国争光!”

1999年,刘连阁老师光荣退休了,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刘老师给予很高的评价。2004年,120多名刘老师的学生,齐集鸿凌宾馆,为其举行盛大庆宴。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亲自前来参加祝贺其66岁生日。朝阳市教育局、体育局,送来了“集天下才智,创宏伟事业”的牌匾,足以说明,名师名校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了。

名师刘连阁、徐凤芝及凌中的各位老师们,不辞辛苦,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甘做奉献,甘当人梯的精神,在社会及各地毕业生中传为佳话。

“百姓村”里校友会

凌源城里有个“百姓村酒楼”,不仅环境幽雅,而且饭菜实惠。凌源中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毕业生,总好到这里聚餐。而每次有外地回乡的学友见面,总要邀请同学们在这个“百姓村”里做一回酒仙,搞一次“神仙会”。

身居云贵高原的都匀市,荣任副市长的王宪宗同学,现已到国家建设部供职。他是年岁越大,回乡越勤。他每次回家都要在“百姓村”这里聚一次。5年前,从广州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退休回凌买房的何绍曾同学,为人聪明善良,热情好客,颇重感情。每次学友相聚,他都要在“百姓村”摆宴相庆。不拿工资的义务联络员张凤梧,精明能干、政绩卓著,虽是几十年的警官生涯,对同学却是平易近人,同学回乡,他更是满腔热情。城市规划专家张振远,每次都以技术权威的视角为大家拍照留影。当年神圣的副师级院长刘长喜,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更重感情,每次来到“百姓村”,都是带头举杯,特别是王宪宗,拿出贵州带回来的名酒为同学们举杯祝福之际,这些老同学都是心潮起伏,推杯换盏,回忆母校,畅谈人生。

诗是感情的喷发,每次宪宗回来时,“百姓村”酒楼中都有好诗连篇。朝阳二师的王树丰,鹤发童颜,出口成诗,大有教授学者风度。2008年,宪宗自京返凌,王树丰口吟《宪宗返凌,相聚百姓村感赋》被同学传为佳话,其诗精婉,其情切切:

古稀将至谁谓老,复起童心友为缘。

笑语解颐喧闹后,放歌弄影杯盘前。

如烟往事堪回味,似酪情深品愈甘。

今时分别休戚戚,异日再聚又开颜。

好诗好酒,勾起几十年的往事,酒桌前一次次掀起高潮……

接着于同学又口吟一首:

有诗无酒怨家贫,有酒无诗俗了人。

百首千杯诗酒会,万丈豪情颂诸君。

“来呀!咱们好不容易见一次面,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刘同学先举起杯,站起来大声说。

“对!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大家齐声响应。

“不行,还得保护好尸体呀!”庞同学一本正经,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前仰后合。

“还是留点量吧!晚上亚南还要请我们吃饺子呢!”昔日同班学友,如今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中医,高宪宗、马子云传艺救人之余也能赶到参加,2009年9月出差在呼市的医师王秀云同学也来相聚,对酒言欢感慨唏嘘!

生活是一杯酒,苦辣酸甜全都有。同学相见,说到高兴时,可以开怀大笑,而说到伤心时,也会泪眼相对,思绪万千。

“名校出名人,也不尽然,同是名校毕业,命运也不一样呀!”几个“校花”一喝上酒总要发出如此慨叹!

“你看王宪宗吧,自凌中毕业后,考上大学,毕业后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去都匀市当了市长;再看李双成,自凌中毕业考上大学,当上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振基在凌源县长任内,到朝阳当了市委书记;王树峰去师范当了教授;徐俊英凌中毕业后,考上沈阳工学院,毕业后当了监狱长;王贺山当了人大主任;李长宗、李亚南当了局长;庞川明毕业后以高分考上大学,毕业后荣任工业局长和名企总工;张凤梧进了公安局,当了交警大队政委;张兆普当了总校长。刘福云、杨庆国、于德、高凤坡、武振邦等都在凌源县政府执政二三届。机关局长一级的80%是凌源中学毕业生,这些都是春风得意之事。然而,我们同学中也有怀才不遇,抑郁半生的。如高振永,英年早逝,悲哉!痛矣!还有的在校是优秀高材生,如李守成,凌中毕业考上大学后,当了野战军旅长,但因工作和家庭压力,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可惜呀!这也是人生之大不幸啊!”

唐朝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凌源中学毕业生是否成名,不在地位高低,官职大小,就看能否充分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能否在社会中做了有益贡献!似李守成、高振永同学,虽位高权重一时,亦非成功者也!

“百姓村”里话人生。为了喝酒尽兴,大家想出划拳、克杠子、作诗促喝活动。凤梧、久玉划拳赢酒,王树丰作《登凌源南山》诗:“登高遥相望,群山抱雄城。四桥展鹏翅,二水会龙腾。厦广鳞次比,车众蟒乃风。飞将英灵在,何如右北平?”赢酒一碗。于同学作诗四句,也赢了三杯酒。这诗是:

昨日已罢繁华宴,明朝未开锦绣囊。

今时天赐蟠桃酒,美味佳肴细细尝。

是呀,珍惜今天,细细品尝吧!大家举着酒杯说到兴奋处,不分输赢一齐开怀畅饮,大有一醉方休之势,而唠到伤心之时,也真是老泪纵横,感慨良多。最后归结出一条:“当官是临时的,金钱是子女的,只有身体才是自己的。”这话虽是至理名言,但未免太消极了吧!而常来“百姓村”喝酒的主流民意,还是肯定母校的成绩,肯定“名校名师育名人”那个铁的规律。母校培养学生,还是希望珍惜身体,为社会多做贡献呀!

说实在的,用赵本山的话说,社会上的名人有的也就是“人名”,用庞同学的话说,身体就是“尸体”,咱们也不必太客气了。细细想来,大家都是为社会做了贡献的人了,对待人生理当自信自重呀!当然,这已是“百姓村”酒醒之后的话了。

《山水情深》首发式在凌源中学举行,杨兆三先生自京返凌,这是在市政府大院与各位乡友合影,自左至右从第二人起为:郝松臣、黄立东、李志诚、郭文、杨兆三、张洪祥、于德、王桂春、崔学礼、付占林、王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