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26年在莫斯科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并于同年返回家乡从事专业文学创作。《静静的顿河》的出版和流传开来,赢得了许多当时世界上较为著名的大作家的青睐,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由于政治监禁和残酷的处决,再次激起顿河的哥萨克的反抗。四卷本的《静静的顿河》是部具有史诗气魄的鸿篇巨制。《静静的顿河》共分四部八卷。

作者简介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前苏联现代著名作家之一,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出生于顿河沿岸的一个职员家庭,在顿河草原上生活了将近20年,对家乡的草原山水无不寄予着自己深厚的感情。他青少年时期为生活所迫干过各种职业,在业余时间阅读了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文学大师们的大量作品。1926年在莫斯科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并于同年返回家乡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28至1929年相继出版了《静静的顿河》第一、第二卷,1933和1940年又继续出版了第三、第四卷。另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1930—1950)、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1984年,肖洛霍夫在自己的家乡顿河去世,终年79岁。

背景链接

本书成书于1928至1940年间,是肖洛霍夫的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作品。该书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此书第一卷出版时,年仅23的肖洛霍夫立即遭到读者的质疑,认为一个没受过任何高等教育,而且连30岁都不到的年轻作者不可能具有如此笔力。直到1991年他的亲笔手稿被发现时,这一切猜测、怀疑和舆论才得以烟消云散。后来全部出齐的整部作品和作者本人都受到当时苏联国内极“左”势力的严厉批判和攻击,因为作者在《静静的顿河》中曾对一个屡次参加暴乱、并公开反对苏维埃政府的哥萨克寄予着深厚的同情和理解。后来在斯大林的干预下,肖洛霍夫才幸免于难。《静静的顿河》的出版和流传开来,赢得了许多当时世界上较为著名的大作家的青睐,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内容摘要

顿河靴靼村的村头住着具有土耳其血统的麦列霍夫一家,小儿子葛利高里爱上了邻居斯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妮亚。由于阿克西妮亚常常遭到酗酒的丈夫的虐待和毒打,在丈夫服兵役期间,阿克西妮亚便和葛利高里之间产生了私情。葛利高里的父亲潘苔莱为了避免家丑外扬,便安排了葛利高里与村中首富米伦·柯尔叔诺夫的女儿娜塔丽亚结了婚。但葛利高里并不爱娜塔丽亚,还公开和阿克西尼亚同居。这件事使得葛利高里全家人羞愧难当,潘苔莱愤怒至极,将小儿子痛打了一顿。葛利高里一怒之下和阿克西妮亚离家出走,跑到外村首富李斯特尼兹基家做帮工,事隔不久,阿克西妮亚生下一个女儿。之后葛利高里也应征入伍了。当葛利高里第一次回家休假时,发现阿克西妮亚和李斯特尼兹基家的儿子尤金产生了私情,恰好这时他们的女儿不幸死去。葛利高里狠狠地教训了阿克西妮亚一顿,然后回到自己家中,和娜塔丽亚言归于好。休假结束后,娜塔丽亚便给葛利高里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

葛利高里勇敢机智,为靴靼村获得了第一枚十字勋章。在部队中他还遇见了他的哥哥彼得罗和斯捷潘。由于葛利高里抢走了自己的妻子,斯捷潘屡屡想加害葛利高里,结果每每失败。在一次战斗中葛利高里又救了斯捷潘一命,两人的私怨才得以一笔勾销。随着政局的改变,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对故乡的怀念,那些参战的哥萨克厌倦了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这使得布尔什维克在军队中的宣传吸引了很多人。十月革命爆发后,紧接着国内战争爆发。不断的战争使酷爱自由的哥萨克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他们强烈要求建立哥萨克自治政府。葛利高里受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参加了红军,也有许多人参加了白军。他英勇杀敌,不久便升为尉官。在战场上葛利高里目睹了红军残酷地将白军俘虏全部杀死,使他对红军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情绪,于是便离开队伍回到家乡。

为了保卫家乡,顿河的哥萨克组织起来成立了叛军,彼得罗做了首领,进攻的红军队伍被击垮。由于不想滥杀无辜,只想和平地度日、务农,厌倦了战争的葛利高里返回已被红色政权接管的靴靼村,和娜塔丽亚过起了平常的幸福生活。由于被尤金抛弃,阿克西妮亚只好又回到靴靼村。在红军巩固政权之后便开始肃清异己,葛利高里在首批名单之内,听到风声的他便连夜逃离靴靼村。由于政治监禁和残酷的处决,再次激起顿河的哥萨克的反抗。彼得罗很快被升为指挥官,与红军展开殊死搏斗,在一次战斗中被红军俘虏并打死。葛利高里因为哥哥的死而变得日益残酷起来,杀人如麻,被推选为叛军师长。哥萨克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家乡,回家度假的葛利高里十分眷恋以前和阿克西妮亚之间的感情,对他嫂子尤里亚的诱惑无动于衷,这也使得娜塔尼亚无法忍受。1919年大批红军到来,将叛军击败。葛利高里决定返回部队,走之前他在河边见到了阔别已久的阿克西妮亚,两人之间的爱情火花再次被激起。占领靴靼村的红军烧掉了村里的所有房屋,葛利高里趁乱从村中接走了阿克西妮亚,他们又恢复了往日的感情。

不久,白军大部队又打回来和哥萨克叛军会师,将红军再次赶出顿河。之后白军展开了对红军俘虏的残杀,这使靴靼村陷入恐怖中。此时,尤里亚因染上梅毒跳水自尽,娜塔利亚不想再为葛利高里生下孩子,私自流产导致大出血去世。

红军加大了攻势,哥萨克部队士兵不断开小差导致节节败退。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亚试图逃跑,但因为阿克西妮亚患病未能成行,她后来自己返回靴靼村,葛利高里加入红军参加了对波兰人作战。战后葛利高里返回家乡,却遭到他妹夫柯晒沃依的无情对待,必欲置他于死地。无奈之下葛利高里只好参加了弗明的叛军。弗明的叛军很快被镇压,反抗者都被打死。幸免于难的葛利高里逃回村里,想带阿克西妮亚逃到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不料途中阿克西妮亚中弹身亡,葛利高里扔掉一切武器,只身返回靴靼村,拥抱着他唯一的儿子久久不愿放手。

解读引导

四卷本的《静静的顿河》是部具有史诗气魄的鸿篇巨制。背景宏阔,气势磅礴,可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却不失细腻,对各种场景的刻画可谓是精雕细刻,从而使得这部巨著的艺术魅力格外引人注目。

《静静的顿河》共分四部八卷。第一部(第一至三卷)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在顿河流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小说从麦列霍夫家族的历史写起,真实地再现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状况和传统的风俗人情。第二部(第四至五卷),描写了1916年至1918年春顿河流域复杂的革命斗争,其中包括1917年二月革命、科尔尼洛夫的叛乱、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给顿河哥萨克日常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的故事素材在这部分内容中有所体现。连续不断的斗争冲突令顿河哥萨克左右为难,因为斗争的双方谁都不能代表真正的正义力量。由于盲目的敌对仇恨,导致同胞、父子和兄弟相互残杀。第三部(第六卷)展现了国内战争最激烈的时期(1918年春至1919年5月)哥萨克们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思想矛盾。战争使他们妻离子散,抛头颅、洒热血的生活使他们在摇摆不定的派别斗争里产生了反战情绪,但循环的仇恨和压迫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起来反抗,以保护自己的家园。可对这些热爱土地、崇尚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哥萨克而言,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好像是一种无休止的痛苦惩罚。第四部(第七至八卷)反映了1919年春至1922年为巩固在顿河流域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而展开的系列斗争。随着苏维埃的政权的壮大和匪帮的消失,顿河哥萨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整个顿河的农村都被战争这个恶魔掏空了。

它一方面从整体上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等整个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另外一方面又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和心理作了细致地刻画和分析,同时还描绘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哥萨克人的日常生活和顿河草原的美丽风光,其中有真实的历史纪录,有想象的虚构情节,有残酷的屠杀场面,有浪漫的爱情生活,有旖旎的宁静风光,有躁动的不安灵魂,有生离死别的痛苦,有实现愿望的欣喜……这种种画面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姿的艺术画卷。

书中每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极其鲜明。作者将人物置于不同环境和事件的冲突中来凸现其复杂性格,通过对战争冲突、感情纠葛、党派斗争、人际矛盾等种种关系的交叉重叠来展示每个人的鲜活形象。作者对哥萨克民间语言的熟练运用有力地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大众化的口语来展现人物的幽默风趣,这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从而使得《静静的顿河》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也是该书产生广泛的深刻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名言警句

1.我身上涂的别人的血可太多啦,……战争把我的一切都吸干啦。我自己都害怕自己啦。

2.葛利高里的生活变得像被野火烧过的草原一样黑了。他丧失了一切在他心上认为是最宝贵的东西。残酷的死神夺去了他的一切,破坏了他的一切。

3.这就是在他的生活上所残留的全部东西,这就是使他暂时还能和大地,和整个这个巨大的、在冷冷的太阳下面闪闪发光的世界相联系着的东西。

名家点评

1.鲁迅在《〈静静的顿河〉后记》中说:“本书作者是新近有名的作家……风物既殊,人情复异,写法又明朗简洁,绝无旧文人描头画角、宛转抑扬的恶习……将来倘有全部译本,则其启发这里的新作家之处,一定更为不少。”

2.法国著名作家巴比塞在《关于〈静静的顿河〉》一文中说:“《静静的顿河》的道路将是险峻而布满荆棘的。庸俗势力将采取一切手段查禁,篡改它,或让人忘却它。然而我坚信,预示着将会永世长存的《静静的顿河》终究会深入到读者当中。”

3.评论家康·普利玛写道:“肖洛霍夫恢复了史诗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艺术传统——将史诗与悲剧化为一体,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具有历史乐观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强烈影响。”

艺术赏析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塑造了一系列哥萨克农民的典型艺术形象,诸如:葛利高里、彼得罗、潘苔莱、斯捷潘、柯晒沃依、阿克西妮亚、娜塔丽娅、达丽娅等人物形象性格十分鲜明、生动。这群哥萨克农民正直淳朴、渴求自由、勇敢剽悍,但接连的混战破坏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使得他们安于平淡生活的梦想相继破灭。战争无情地卷走了顿河哥萨克的所有男人,女人也因此而备受煎熬。无论男女,对劳动、和平、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哥萨克之间温和的兄弟情谊、男女之间忠贞的爱情、深沉的母爱、父亲的自豪感无不感染着每个读者的心灵。因为战争,导致每个家庭妻离子散,兄弟之间互相残杀。悲剧性的命运笼罩在每个人头上,结果死的死,伤的伤,剩下来的都是灵魂残缺的受伤的生命。悲剧性氛围笼罩着整部作品,读来撼人心魄!

和这部史诗性作品相呼应的是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语言。作者将优美的文字和哥萨克民间语言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出生于哥萨克农民家庭的平民作家和顿河草原歌手,肖洛霍夫大量吸收哥萨克农民的、以顿河地区方言为基础的活生生的日常口语,有力地衬托出人物丰富的性格和复杂的情感。这种幽默的、大众化的日常口语和那些优美丰富的文学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部作品显得既细腻又粗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