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肾微细结构

肾微细结构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肾有100万个左右的肾单位,肾单位是组成肾最基本的功能结构,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内皮细胞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第一道屏障,使血细胞、大分子物质受到阻拦而不能被滤出。这3层结构组成的滤过膜称为机械屏障,仅允许相对分子质量为69 000以下物质自由通过及一定分子直径的物质通过。其作用是收容肾小球滤过液注入肾小管中,由肾小囊进入肾小管的液体通常称为小管液。肾小管是肾单位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功能结构。

一个肾有100万个左右的肾单位,肾单位是组成肾最基本的功能结构,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单位分为两种:皮质肾单位占80%~90%,近髓肾单位占10%~20%,见图1-3。

(一)肾小体

肾小体(Malpighi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组成外面紧包着肾小囊。肾小体有两个极:小动脉出入肾小体的区域为血极,对侧与肾小管相连的是尿极。

1.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

(1)内皮细胞:位于血管壁腔侧与血流接触,细胞体布满直径70~100nm小孔,表面覆有唾液酸蛋白,因此带有负电荷,称电荷屏障。内皮细胞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第一道屏障,使血细胞、大分子物质受到阻拦而不能被滤出。

(2)基底膜:又称基膜,约厚300nm,由中间致密层(细纤维和无定型基质)和两侧电子密度较低的内疏松层及外疏松层构成。其成分为胶质、糖蛋白、蛋白聚糖(硫酸类肝素)。基底膜为可变凝胶,滤过物可在一定压力下变形通过。

(3)脏层上皮细胞:附着于基底膜外侧呈多足突状,足突间空隙约40nm主要是高尔基体、溶酶体和丝状结构形成的足突裂孔膜,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选择性滤过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这3层结构组成的滤过膜称为机械屏障,仅允许相对分子质量为69 000以下物质自由通过及一定分子直径的物质通过。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如血尿素氮、肌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等(相对分子质量5 000以下);肌球蛋白部分通过(相对分子质量17 000);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9 000几乎不能通过。分子半径<1.8nm的物质可自由通过(如中性葡聚糖);分子半径>4.2nm以上的物质不能被滤过。

以上说明滤过膜对分子的大小有选择性。同时由于滤过膜带有电荷,对带有正电荷的物质滤过率强,对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滤过较差。

两侧肾的滤过总面积约1.5m2,每日被滤出的液量为180L,称为原尿。

2.肾小囊(Bowman囊) 包裹肾小球的双层球状囊:脏层为肾小球的脏层上皮细胞,囊腔;壁层由肾小囊基底膜、壁层上皮细胞组成。其作用是收容肾小球滤过液注入肾小管中,由肾小囊进入肾小管的液体通常称为小管液。

3.肾小球旁器 远端肾小管与肾小体血管极相接部有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极周细胞组成的特殊结构称肾小球旁器,是分泌肾素、感受和调节肾素的基础结构。其作用是当远端肾小管内原尿尿量减少,钠离子浓度降低时,远端肾小管直径变小,致密斑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减少,导致肾素分泌增多。相反,原尿量增加,钠离子浓度升高时,接触面积增大,肾素分泌降低。

(二)肾小管

肾小管是肾单位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功能结构。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具有强大的吸收功能,可以回收99%的肾小球滤出液,对保持体液的恒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分泌排泄功能。

图1-3 肾单位组成

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襻、远端小管、集合管,各段的重吸收、分泌与排泄功能有所不同。

1.近曲小管 原尿中绝大部分物质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磷酸盐、硫酸盐、肌酸、尿酸,85%的碳酸氢离子,70%左右的钾、钠离子,50%左右的尿素及大部分的钙、镁、氯离子被重吸收;水的60%~70%在无需抗利尿激素的情况下随溶质被重吸收。此段的小管液为等渗液,同时分泌出氢离子及少量的肌酐、对氨基马尿酸。

2.髓襻 重吸收的钾、钠离子为20%左右,水为10%。降支小管中水分的重吸收,使小管液呈高渗状态。升支小管中钠随氯被重吸收,使小管液从高渗变为低渗。此段并有分泌尿素的功能。

3.远端小管 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8%~9%的氢离子被重吸收,在抗利尿素的参与下10%的水被重吸收,同时还有碳酸氢离子及少量钙、镁离子被吸收。此段进行钾离子与钠离子、氢离子与钠离子交换,使小管液从低渗转变为等渗由等渗转变为高渗,并分泌钾离子、尿酸、氢离子、氨,在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

4.集合管 在抗利尿激素的参与下,根据体内水分多少进行水及尿素的重吸收(10%~20%)。小管细胞分泌钾离子、尿酸、氢离子及氨,通过钾离子与钠离子、氢离子与钠离子竞争性交换调节酸碱平衡,是确定尿量、成分、酸碱度及使尿液浓缩或稀释的最后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