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双肾动脉狭窄最好的治疗方法

双肾动脉狭窄最好的治疗方法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肾动脉狭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和胸闷,个别患者可有腰痛、血尿,患者血压明显增高。肾动脉狭窄引起皮质血流灌注减少,表现为选择性皮质ADC下降。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肾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和范围,同时可以了解腹主动脉有无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用于观察肾内动脉情况。高血压与肾动脉狭窄互为因果,明确诊断根本的病因很重要。

肾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所导致的血压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RSA)的主要原因是①动脉粥样硬化:多累及肾动脉开口部及主干近心段,多呈偏心性狭窄,常见于中老年患者;②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肾动脉中远段为病变累及的典型部位,呈串珠样狭窄,右侧多于左侧,女性多见;③大动脉炎:是累及动脉全层的非特异性炎症,侵犯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最常受累。肾动脉狭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和胸闷,个别患者可有腰痛、血尿,患者血压明显增高。

【影像学表现】

1.X线 KUB发现一侧肾脏长轴较对侧缩短1.5cm以上即有诊断意义。肾外形呈波浪状或局部平凹;肾脊角变小,甚至与脊柱长轴平行;偶尔可见肾脏血管钙化。静脉肾盂造影主要采取每分钟连续摄片法,检查前禁水,免腹压,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1、2、3、5min摄片,然后加腹压,于7、15、30min摄片。造影表现为患肾显影延迟,显影后患侧肾盂肾盏密度较健侧浓,也可以完全不显影;患侧肾盂肾盏细小,盂管交界处及输尿管上段边缘不规则呈多发波浪状细小压迹;肾实质显影较健侧晚,密度淡,肾外形小。

2.CT CT可清楚显示肾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缺血性肾萎缩(图1-7-1)。缺血引起的肾萎缩,除肾缩小外,注射造影剂后肾实质不增强或增强减低(图1-7-2),有时可出现肾皮质边缘密度增高,即“皮质边缘征”,为肾缺血后肾包膜血管侧支供血的表现,但CT对肾动脉本身的狭窄较难确认。肾血管造影CT(SCTA)肾血管显示清晰,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对副肾动脉的显示率可达100%,冠状曲面重建对肾动脉显示较好。SCTA对肾动脉狭窄的检出与定位正确性高,还能显示其间接征象即双侧肾实质像的不对称性消退,有望代替有创伤性血管造影。

图1-7-1 肾动脉狭窄CT及DSA

CT平扫显示右肾萎缩,DSA显示右肾动脉起始部短段狭窄

3.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肾动脉技术已经成熟(图1-7-3,1-7-4),Gd-DTPA增强MRA可以良好显示肾动脉分支、侧支及诊断肾动脉狭窄,在静脉期可良好地显示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血栓。血流测定肾血流狭窄主要技术是团注跟踪技术TOF和PC技术。团注跟踪技术可用于测定流速峰值,而PC法可用于流速峰值和流量,同时可用于肾血管扩张术的随访。快速扫描技术的出现,使肾脏磁共振弥散成像(kidney MR diffusion imaging)可以在一次屏气中完成,从而可以用于腹部。弥散成像可以反映各种肾病水分子的运动变化,运动限制较少的相移较大,信号较低。此外,高血流量和肾小管的水分转运都可以影响肾脏组织的表面弥散系数(ADC)。肾动脉狭窄引起皮质血流灌注减少,表现为选择性皮质ADC下降。狭窄越重,ADC下降越明显,完全血管阻塞,ADC可下降50%。

图1-7-2 肾动脉狭窄CT平扫及增强

平扫见右肾轮廓小。增强动脉期(皮质强化期)见右肾动脉纤细,左肾动脉正常。实质强化期见右肾髓质灌注延迟。三维重建可见右肾动脉发育细小,右肾明显缩小

图1-7-3 右肾动脉闭锁MRI及MRA

MRA右肾动脉未显示,其上方为肠系膜动脉。MRI示右肾萎缩硬化,呈明显的低信号

图1-7-4 肾动脉狭窄MRA

冠状面T1WI平扫显示右肾轮廓小于左侧,MRA显示右肾动脉起始部长段狭窄

4.DSA 肾动脉狭窄可以是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临床上将之分为3型:肾外动脉狭窄型占绝大多数,约70%以上;肾内动脉狭窄型,约占10%;肾内外动脉同时狭窄型,约占20%。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肾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和范围,同时可以了解腹主动脉有无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用于观察肾内动脉情况。肾动脉狭窄的主要表现为①狭窄多位于肾动脉起始部。②狭窄长度可自数毫米直至整个肾动脉闭锁(图1-7-5)。③窄后扩张,边缘不规则。④可以合并血管畸形,肾动脉与其他内脏血管相通分流。⑤腹主动脉环形狭窄导致肾动脉根部狭窄。⑥患肾附近侧支循环形成,表现为增多的纡曲不规则血管。⑦肾内动脉全部或部分分支细小,小动脉纡曲不规则,常为动脉硬化所致。⑧肾实质期患肾显影延迟,密度减低,肾影小,肾动脉完全闭塞可以不显影。

图1-7-5 左肾动脉狭窄DSA

左肾动脉整体较细,起始部狭窄明显,左肾内动脉分支稀少

【鉴别诊断】

肾动脉狭窄的鉴别诊断着重于导致肾萎缩的病因方面。

1.高血压性肾萎缩 高血压引起的肾萎缩双侧性较多,也可为单侧性,萎缩程度可轻可重且两侧不对称。轻度萎缩时,肾皮、髓质尚可模糊分辨,肾血管也仅轻度变细;晚期肾多呈重度萎缩,此时肾皮、髓质完全不能分辨,肾血管也完全萎缩不见。高血压与肾动脉狭窄互为因果,明确诊断根本的病因很重要。

2.慢性肾炎性肾萎缩 慢性肾炎导致的肾萎缩为双侧性,多为轻到中度萎缩,肾皮、髓质完全不能分辨,肾窦脂肪较多,肾血管轻到中度变细。结合肾炎病史诊断不难,尿常规检查可以出现蛋白尿和各种管型,肾炎准确的分型需要病理活检来确定诊断。

3.尿路梗阻性肾萎缩 各种原因导致的上尿路梗阻进一步发展为肾萎缩常为单侧性,中度以上萎缩,患侧肾脏一般增大,梗阻解除后肾脏可以缩小,肾血管也呈中到重度萎缩变细,皮、髓质很薄,两者不能分辨。对侧肾都有代偿性增大。

4.肾结核性肾萎缩 结核导致的肾萎缩为单侧性中度萎缩,特点是在CT上可见肾脏部分或全部钙化,MRI上T1和T2加权像萎缩的肾实质均呈明显的低信号,为钙盐沉着所致。

5.痛风性肾萎缩 为双侧性轻度萎缩,皮、髓质尚可分辨,肾血管轻度变细,肾盂、肾盏被脂肪组织填满,CT上其内可见多个小点状(5mm以下)钙化灶,MRI的T1WI及T2WI为低信号影,为痛风石。

6.肾脏发育不良 患肾仅见体积小,但皮、髓质分辨较好,对侧肾无代偿增大,属于先天发育异常,严格来说不属于肾萎缩的范畴。肾脏发育不良时患侧肾动脉也细小,但与肾脏相称。

7.不明原因肾萎缩 于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单侧性肾萎缩有时无法判断其原因。此种肾萎缩肾皮、髓质不能分辨,肾血管变细明显,对侧肾呈代偿性增大,这些情况只能推测既往可能有过导致肾萎缩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