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临床骨科的发展

临床骨科的发展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的骨科疾病治疗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大多数县级以上的医院设立有骨科。积水潭医院是综合性医院,但却拥有300张床的创伤骨科科室和骨科研究所。他是全面的外科医师并精通骨科。中西医结合在骨科领域也取得不少成绩,例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科常见病获得较好疗效。近年来,中国骨科工作者不仅进行许多新的科研课题,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我国现代临床骨科起源于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两个方面。中医学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唐代(618—907)以来,陆续撰印了关于骨折、脱位治疗和矫正畸形的经典论著,描述了复位手法、小(短)夹板固定及促进循环消肿散瘀的方药。西医只是在鸦片战争(1840—1842)之后,逐渐传入中国。

目前,我国的骨科疾病治疗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大多数县级以上的医院设立有骨科。作为骨科医师,应当了解中国骨科的发展简况,为此,有必要简要介绍为我国骨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些前辈,让我们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伟大事业。

孟继懋(1897—1980)中国第一个骨科科室是1921年由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George W Van Gorder 医师在北京协和医院组建的。孟继懋是该院第一任华人骨科主任,他1925年毕业于芝加哥Rush医学院,随后他又师从Arthur Steindler 和 M.N.Smith-Petersen 教授进修骨科。他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时(1957—1980),达到其骨科事业的高峰。积水潭医院是综合性医院,但却拥有300张床的创伤骨科科室和骨科研究所。

牛惠生(1891—1937)是中国第一位在美国培训的骨科医师,他191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随后又在美国进修骨科,回国后任上海圣约翰大学骨科教授,1928年他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所骨科医院。

叶衍庆(1906—1994)是首位获得利物浦大学骨科硕士学位的中国人(1936),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骨科教授,上海伤骨科研究所所长(1977)。他领导关节内骨折经皮针拨复位和克氏针固定的临床研究。该所的柴本甫医师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活跃细胞成分进行了深入的超微结构观察。

方先之(1906—1968)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38年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骨科深造。他是全面的外科医师并精通骨科。1944在天津建立我国第二所骨科医院,20世纪60年代末迁入当时新建的天津医院。在国内他首先倡用骨折内固定,1939年引进Sherman 型钢板螺钉。1952年被聘为天津医学院骨科教授。解放后,中央卫生部委派他组办骨科训练班,先后培养了600余名青年骨科医师,为我国骨科事业输送了大批骨干。他的不朽之作是①在抗结核药物的保护下,进行骨与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治疗。此项工作始于1946年,积累1000余例的经验,1957出版了同题的论著。②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陆裕朴 是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西京医院骨科教授。20世纪40年代,他曾在美Iowa大学医学院进修骨科,还随Sterling Bunnell 从事手外科。他及其同事对先天畸形矫正,周围神经修复与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骨肿瘤均有深入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第二代骨科梯队成员如陈景云、王桂生、过邦辅、范国声、何天骐、周润综、冯传汉、吕式瑗(骨科护理)分别赴欧美深造。范国声是我国获利物浦大学骨科硕士学位的第二人。1937年中华医学会总会在上海成立了骨科学组,其成员有:牛惠生、朱履中、胡兰生、叶衍庆、孟继懋、任廷桂。1980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成立,冯传汉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同时召开了全国骨科学术会议。1982年中华骨科杂志正式出刊,现在已出月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逐渐成长壮大,1984年以来陆续建立了8个专业学组。1994年手外科独立成立学会,会员达700名。截至2003年我国骨科已有8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陈中伟、梁智仁(香港),工程院院士6名:卢世璧、王澍寰、顾玉东、王正国、葛宝丰、戴克戎。

现代骨外科学传入中国虽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在旧中国由于受到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进展很慢,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骨科医师很少,骨科也只是外科的一个小组成部分,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骨科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骨外科技术不但得到普及,并在此基础上有显著的提高。重要的骨外科仪器、器械、人工血管、微血管器装置、人工关节等都能自行设计生产。中西医结合在骨科领域也取得不少成绩,例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科常见病获得较好疗效。

1963年,首次成功地为一名工人接活了已断离6h的右前臂后,中国各地陆续接活了断指、断掌、断肢已达数千例。离断时间长达36h的肢体、截断3节的上肢的再植、同体异肢的移植等均获得成功,在国际上属于领先地位,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近年来,中国骨科工作者不仅进行许多新的科研课题,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