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伤寒论》的治则治法

《伤寒论》的治则治法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伤寒论》蕴含了丰富的治则治法。不论是针对特定的疾病,还是一类病证,掌握了《伤寒论》的治疗原则,都可以从容应对。《伤寒论》中对“邪气”“正气”的论述很详尽。《伤寒论》不仅重视阴阳辨证,更重调和阴阳。《伤寒论》中还有关于正治法、反治法的论述。这就是《伤寒论》中提到的“真寒假热证”,透过现象分析真实的本质,治疗上就应该用四逆汤之类的方药回阳救逆。

伤寒论》蕴含了丰富的治则治法。不论是针对特定的疾病,还是一类病证,掌握了《伤寒论》的治疗原则,都可以从容应对。

(一)治则

《黄帝内经》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指的就是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见诊病之初,分清阴证、阳证非常关键。《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还有三阳证、三阴证的辨证都是以阴阳来划分,不仅明确了病因之阴阳、病性之阴阳、病位之阴阳,还阐释了相应的症状、治法、方药,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论治方法与规律。

《伤寒论》中对“邪气”“正气”的论述很详尽。如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祛邪扶正、主次分明的原则也为其一大特点。祛邪与扶正虽是治则的两个方面,却又是辨证的统一体,在具体应用时,又应有所鉴别。一般而言,三阳病属表,属热,属实,正盛邪实为其主要特点,治则应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属里,属寒,属虚,正虚邪恋为其基本矛盾,治则应以扶正为主。

在祛邪时,仲景恐用药过猛,损伤正气,经常佐以养虚扶正之药,正体现了《黄帝内经》中阴阳互根互用的思想。《伤寒论》不仅重视阴阳辨证,更重调和阴阳。在第58条中,“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黄帝内经》也提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见调和阴阳的重要性。既然疾病都是因为阴阳失调而造成的。那么,治疗当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另外,病有标本,证有缓急,一般情况下都是治病求本,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则要先治其标。这体现了中医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还有先表后里的常法,先里后表的变法。如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见因病情轻重不同,有时也未必按照先表后里的常法来治疗,须按病情需要而灵活变通。

(二)治法

《伤寒论》中还有关于正治法、反治法的论述。所谓“正治法”,指的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如三阳病的热实证,则应用寒性药物治疗,三阴病的虚寒证要用一些热性药,正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临床上还有其他特殊情况。如《伤寒论》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条文提到患者面红如妆,身体发热,看似热证,但却手足冰冷,脉微欲绝。这就是《伤寒论》中提到的“真寒假热证”,透过现象分析真实的本质,治疗上就应该用四逆汤之类的方药回阳救逆。还有,《伤寒论》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条文提到患者下利稀水,色青,看似下利的虚证,然而却有高热、腹胀、腹痛等实热证的表现。这是因为患者阳明腑实,痞、满、燥、实、坚均已形成,使肠中的津液流失,才出现下利稀水的表现,此时应该峻下热结,以保存肾阴,防止亡阴。从上述两条条文可见,患者出现“热证”“下利证”,反而要用温热药、攻下的方法治疗,这就是“反治法”,也叫“从治法”。

如果把治法进一步具体化的话,则有治疗“八法”。

清代程钟龄提出“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而《伤寒论》同样具备了这八种治疗方法。太阳表证,风寒外束,则要用发汗的方法,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吐法,则体现在瓜蒂散中,主要指实邪积聚上焦,导致患者胸中痞硬,此时就应使用瓜蒂散,使患者呕吐来达到祛邪外出的目的;下法的代表方剂为承气汤类方,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和法是《伤寒论》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小柴胡汤就是应用和法的代表方剂,以柴胡为底的方剂加减变化很多,如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温法,针对于病入三阴,出现寒证、虚证,用四逆汤之类的方剂回阳救逆;清法,指的是阳明热证,出现身热、大渴等表现,可用白虎汤清热;消法的代表方剂如小陷胸汤、抵当汤,针对有形之邪留滞体内,用散结、攻邪之药驱除病邪的方法;补法的代表方剂为理中汤,可治疗太阴虚寒的腹痛、下利等病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