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病与伤寒治法辨

温病与伤寒治法辨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叔和指为伏寒,插入异气,后之名公,尊信附会,沿习耳闻,遂将温病为伤寒,混同论治。惜其不知温病中于杂气,而于伤寒末传阴证,温病从无阴证之治法,无所发明。因此以辨温病与伤寒异,辨治温病与治伤寒异,为大关键。

读仲景书,一字一句都有精义,后人之千方万论,再不能出其范围,余又何辩乎?盖仍本之仲景矣。《伤寒论》曰:凡伤寒之为病,多从风寒得之。(风属阳,寒属阴,然风送寒来,寒随风入,本为同气,故寒之浅者即为伤风,风之深者即为伤寒,故曰伤寒从风寒得之。)始因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而当不消散者。成氏注:风寒初客于皮肤,便投汤药,温覆发散而当,则无不消散之邪,此论伤寒治法也。其用药白是麻黄、桂枝、大小青龙一派。《伤寒论》曰: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成氏注:以泻诸经之温热,谓泻诸阳之热逆,泻胸中之热,泻胃中之热,泻四肢之热,泻五藏之热也。此论温病治法也。若用药当是白虎、泻心、大柴胡、三承气一派。末又曰:此以前是伤寒温病证候也。详仲景两条治法,于伤寒则用温覆消散,于温病则用刺穴泻热,温病与伤寒异治判若冰炭如此,信乎?仲景治温病必别有方论。呜呼!历年久远,兵燹散亡。王叔和指为伏寒,插入异气,后之名公,尊信附会,沿习耳闻,遂将温病为伤寒,混同论治。或以白虎、承气治伤寒,或以麻黄、桂枝治温病,或以为麻黄、桂枝今时难用,或以为温病春用麻黄、桂枝须加黄芩;夏用麻黄、桂枝须加石膏;或于温病知用白虎、泻心、承气,而不敢用麻黄、桂枝、青龙者,但昧于所以然之故,温病与伤寒异治处总未洞晰。惟王氏《溯洄》,著有伤寒立法考、温病热病说,其治法较若列眉,千年长夜忽遇灯炬,何幸如之。惜其不知温病中于杂气,而于严寒中而不即病,至春夏变为温暑之谬说一样糊涂,以为证治与伤寒异,病原与伤寒同,而未免小视轻忽之也。刘氏《直格》以伤寒为杂病,以温病为大病,特制双解散、凉膈散、三黄石膏汤,为治温病主方,其见高出千古,深得长沙不传之秘。惜其不知温病中于杂气,而于伤寒末传阴证,温病从无阴证之治法,无所发明。庸工不能解其理,不善用其方,而猥以寒凉摈斥之也。诸家混淆不清,而二公亦千虑之失也。余于此道中,抱膝长吟,细玩《伤寒论·平脉篇》曰:清邪中上焦,浊邪中下焦,阴中于邪等语,始翻然顿悟曰:此非伤寒外感常气所有事,乃杂气由口鼻人三焦,怫郁内炽,温病之所由来也。因此以辨温病与伤寒异,辨治温病与治伤寒异,为大关键。故多采王、刘二公之论,并《缵论》、《绪论》、《温疫论》、《尚论篇》,及诸前辈方论。但有一条一段不悖于是者,无不零星凑合,以发挥仲景伤寒温覆消散,温病刺穴泻热之意,或去其所太过,或补其所不及,或衍其所未畅,实多苦心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