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医道与人情

医道与人情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尝读士材《医宗必读》论“不失人情”,语出《素问方盛衰论》。“不失人情”为《医宗必读》之开篇,说的是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医人之情,千余文字,虽絮絮叨叨,但朗朗上口,颇中肯綮。到西医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将实情告诉王公,陈英王称赞他为“良医,又有仁心。”这在“不失人情论”中有富贵与贫贱的病人之情,文章中说的是“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

尝读士材《医宗必读》论“不失人情”,语出《素问•方盛衰论》。经文主要讲的是“气”与脉之间的关系,也讲到“五脏气虚”的问题,其“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为后世补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依据,另有“诊道乃具,万世不殆”句,为后世注家称“圣人持诊之明诫”。而“不失人情”四字,《素问》全篇中所仅有,篇中也不十分显眼,而独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上海松江人)读此有“未曾不瞿然起,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的感觉。“不失人情”为《医宗必读》之开篇,说的是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医人之情,千余文字,虽絮絮叨叨,但朗朗上口,颇中肯綮。尤以“圣人以不失人情为戒,欲令学者思之慎之,勿为陋习所中耳”语倍加亲切,像是针对今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如今的现状究竟怎样呢?爰举数例,略陈于次。

例一,本单位一青工之妻,感冒小恙,就诊于县医院中医科老中医,主诉经期紊乱,请医生处方中“带一带”,于是荆防之外,有地榆、牛角腮之属,只因添了“蛇足”而使病情迁绵4天有余。

例二,岳母有咯血宿疾,正值飧泄,又兼带下,遂请某祖传妇科老中医诊治,殊不料其处方“三者兼而治之”,老大一帖“糊涂方”,似在吟诵“药性赋”,全无半点“汤头味”。

例三,余同事之弟患肿瘤,腹部已插引流管,临手术之际,主刀大夫为一领导干部会诊,竟脱下工作服撇下手术台上的病员而去。

例四,某卫生院院长为同事之妻诊病,同事说:“吃中药真苦!”院长搭脉随口应答:“中药哪有不苦的呢?”我在旁随口反诘:“药有四气五味,难道唯有苦药不成?”这位医生随即脸红到耳根,颇觉失言。

例五,乡镇卫生院为扩大经营,增加职工福利,药房内有牙膏、肥皂、毛巾等日用品可以充当药品作为医保报销,被群众举报到报社,有记者2人约我同去调查。到医院,记者向一年轻医生要处方,要求开列日用品,竟允。事后感到尴尬。我单独询问,他曾毕业于某中医药大学。我提出疑问:“能不能不开这样的处方?”一时语塞。

例六,某中医大夫,见一母女来诊室,女儿经停两月,母亲陪同,欲听脉性好的大夫给个“说法”。大夫诊得滑脉且较明显,遂认定为有喜的先兆。母亲在旁一时不好发作,回家责问女儿,女儿否认有苟且之事。到西医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此后,中医大夫也为自己的主观武断感到羞愧。我想,他怎不先开一张化验单呢?孕与瘤,都可出现滑脉,疑似之间,胆儿也够大的。

例七,某领导到医疗室请医生开一张中药方,为测试其“水平”,将处方拿给县医院的中医科主任作个评价,主任以“此方尚可”对。殊不知主任与厂医毕竟是同行,后将此事告诉厂医,愤然斥为“克格勃”。

例八,余曾到本市南山诊所采访,接待我的是一对夫妇,男的曾是某学院中医大专班高材生,女的是同班同学,因为地处偏僻,他们已10多年不开中医处方了。据说开中医方子没有经济效益,医疗效果也不如西医云云。我很诧异,但过后一想,他俩处境维艰,为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也算走了一条比较现实的路子。

我想,作为一名中医,是崇尚医道?还是“不失人情”?

譬如诊治青工妻感冒的老中医,曾兼课任教多年,难道处方遣药而为病员言语左右?《景岳全书》有句话说得好:“任医非难也,而难于临事不惑,确有主持,而不致朱紫混淆之为更难也。”还有,常见病家喜欢医生开“大处方”,动辄便要求“药头重些”,不知这“药头重”是何概念,指的是药味多呢?还是价钱贵呢?确属外行向内行“指教”,而医生往往是唯唯诺诺,几乎没见到有人反对过的。难怪李士材谈“不失人情”有“戛戛乎难之矣”的感慨。

至于那位卫生院院长无意中说了一句大实话,“良药苦口”也是常在嘴边上讲的成语,殊不知内行讲话还是从学识基础得出的结论,与实话普通病员所讲的并不是一回事,怎不去想笔下正开出一味甘草呢?或者更进一步讲,甘麦大枣汤治妇人脏躁,还有冬令滋补的膏方都非常沁人心脾地甜呢?

再说那祖传妇科中医,岳母配了药让我看这张处方,当时我在干线路,没向岳母明说,微笑说“吃不坏”,因为毕竟老中医有一方名气。但从这张方子分析,他疏于温课,且忽略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中医治疗法则,不然就不会犯“糊涂”了。

而单顾滑脉而断言有孕的中医大夫,原本某卫生院调到大医院门诊。固属太过自信,实则也受“旁人之情”的干扰,片面认为其母陪同前来诊病当有“隐情”无疑。须知医者细致就差在毫厘之间,若有半点怀疑,自己对自己打一个“肚皮官司”,开一张化验单,就可知端倪。此例虽没有贻害性命,却很快在社会上传为笑谈,此事若在旧社会非砸掉牌子不可。

例三属医德欠佳,鄙曾引明•黎澄《南翁梦录》一则故事,说的是作者先人之外祖名叫范彬,祖传业医,有一天来人扣门说是家中有妇人血崩如注。正出门急诊时,陈英王派人来说:“宫中有贵人发寒热,召公去看病。”在这两难之际,他选择了替平民妇人救治大出血。其后,才去为王宫贵人看病。并将实情告诉王公,陈英王称赞他为“良医,又有仁心。”(原文刊于《医古文知识》1989年第2期32页)我用现实对比,就医德方面,极少数的医生不如古时候的民间医生。这在“不失人情论”中有富贵与贫贱的病人之情,文章中说的是“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因此,利害得失权衡轻重,如有失偏,便无医德可言。

有道是乡镇卫生院为“职工福利”的蝇头小利,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病员实际需求,组织多项病种的诊疗活动,而从这些非药品实施经营,实在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当时我在采访后曾建议不必在报纸上曝光,欠妥之处由院方自行改正。至于那位本科毕业生,是否就职于基层医院属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何与医院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克服医院“创收”的人情观念,实乃医道之外的一道人生课题。

例七属于领导对下属考察的方法、态度,说到底是工作作风问题。至于人情论,应该体恤为医的具体处境,工作中有无实际困难,经费上有没有问题,等等,如需考查医生的学识,不妨就处方直接咨询,请医生讲述有关内容,如采取“异端”的办法,乃导致干群分歧,离心离德。如若合乎处世哲学的和谐之情应是领导的正确方法。

南山诊所的夫妻俩,都是我原学医时所熟识的,他俩先是个体诊所,后转到乡镇卫生院,南山诊所建成(参见《世医南山朱氏妇科》一文)后担纲医疗工作。据说都已退休了。我倒是确实惦念这对夫妇,其弃中用西是得到了解脱,还是受到了禁锢?值得深思。

不失人情,戛戛乎难之矣!难否?其实也不难!(原载1992年3月 6日《中国中医药报》第3版,此次作了相应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