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对抗的表现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对抗的表现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通气的作用是保证有效肺泡通气量、改善氧合功能、减少呼吸肌做功和维护心血管功能。随着人们对呼吸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机械通气的理论和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适应证也逐渐增加,简单地罗列几条适应证已不能适应疾病治疗的需要,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结合临床实践,机械通气适应证的选择如下。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证。

机械通气的作用是保证有效肺泡通气量、改善氧合功能、减少呼吸肌做功和维护心血管功能。机械通气的目的主要为:维持生命需要,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积极的治疗手段,减轻肺组织损伤,改善心功能,防止肺部感染,改善生命质量,促进疾病恢复。随着人们对呼吸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机械通气的理论和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适应证也逐渐增加,简单地罗列几条适应证已不能适应疾病治疗的需要,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结合临床实践,机械通气适应证的选择如下。

1.心肺脑复苏 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搏骤停,均应采取心肺脑复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呼吸机是心肺脑复苏中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尤其是针对脑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尤显重要,可以尽早预防由于严重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性的脑功能损害。考虑到插管迅速便捷,首选经口气管插管术,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若短时间内无条件建立人工气道,应在迅速清理气道后,使用简易呼吸器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过渡。

2.呼吸衰竭 凡是涉及到气道、肺、胸膜、呼吸中枢、周围神经以及呼吸肌等任何一部位的病变均有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常见急性窒息、喉头水肿、气管异物、呼吸道肿瘤、COPD、急性肺水肿、ARDS、危重型哮喘、肺栓塞、胸廓畸形、多发性肋骨骨折、脑血管意外、颅脑感染、脑外伤、药物性中枢性呼吸衰竭、吉兰-巴雷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应及早进行机械通气。

①颅内病变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神志异常,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困难,故多需建立人工气道。②神经-肌肉病变或胸廓病变患者,多神志清醒、有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呼吸阻力不大,应首选无创性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或负压通气;效果不理想时或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部分患者需长期机械通气,应尽可能首选无创通气,若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应建立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③因镇静药、催眠药过量诱发的呼吸衰竭,用中枢兴奋药有较好的疗效;但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减弱或突然的呼吸骤停,胃内容物误吸,咳嗽反射无力,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④喉部病变或大气道阻塞,应首选气管切开或放置内支架。中、小气道阻塞性病变,如COPD、支气管哮喘,原则上对轻、中度患者应首选无创通气;重症或危重患者应及早气管插管,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多进展快、病情重,但若治疗适当,恢复也较快,一般首选经口气管插管;而COPD患者发病缓慢,机体多已发挥一定程度的代偿作用,且病情缓解也较慢,应首选无创正压通气或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⑤严重急性肺组织病变,如急性肺损伤多有顽固性、进行性低氧血症,需及早建立人工气道。⑥严重肺间质病变,如肺间质纤维化,因病变进展相对较慢,而机械通气需时较长,潜在并发症较多,特别是感染的机会较多,且一旦感染对原发病影响极大,应尽量选用无创通气。⑦多数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神志清醒,治疗恰当恢复快;而适当机械通气不仅能改善低氧血症,也可迅速减轻左心室的后负荷,故应首选无创通气。

3.特殊目的的机械通气

(1)预防性机械通气:呼吸功能减退的患者做胸部、心脏或腹部手术,严重感染或创伤,慢性肺功能损害并发急性感染,估计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可预防性应用无创通气;若手术后需保证呼吸道引流通畅,则应建立人工气道。

(2)康复治疗:应用逐渐增多,多采用无创正压通气,主要用于COPD等慢性肺功能减退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

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证。只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先行必要的处理才能进行呼吸机治疗,或采取特殊的通气模式,故可视为相对禁忌证。

1.已发生气压伤,如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的病人,接受正压通气治疗,可导致张力性气胸发生而危及生命,应属通气疗法的禁忌证。但如果尽早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在此基础上若呼吸衰竭仍较重,可给予人工气道机械通气。通气时应注意避免可能加重气胸的因素:①保持良好的人机配合,必要时应用镇静-肌肉松弛药抑制过强的自主呼吸;②在维持呼吸平稳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低压力、小潮气量通气;③延长呼气时间、选择递减流量波;④尽量减小或停用PEEP,促进胸膜破口在呼气期的闭合。需强调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气胸的发生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患者在过度充气的基础上常因烦躁、突然的气道痉挛等因素而诱发。若建立人工气道,通过合适的通气策略和抑制自主呼吸反而可防止气胸的进一步加重。

2.患肺大疱或多次发生自发性气胸者,因正压通气可诱发严重的气压伤,一般不宜应用,但如果非巨大肺大疱或壁较厚,当病人伴发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其他方法无效、病情继续恶化时,为解决病人的主要矛盾,仍可谨慎选用通气治疗,但需特别注意发生气压伤的危险,应避免过高的气道压或平台压,并随时准备好应急措施。

3.在大咯血或在重症结核出现播散等情况下,应慎重使用。但患者出现血凝块阻塞大、中、小呼吸道,导致肺不张和严重低氧血症或有窒息倾向时,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充分冲洗和反复进行气道吸引,解除气道阻塞。在此基础上可给予机械通气。

4.多发性肋骨骨折:机械通气可导致胸廓吸呼气时相的矛盾运动,因此,通气前应给予适当固定,而选择BIPAP模式通气也有助于避免或减轻胸廓的矛盾运动。

5.低血压:机械通气可导致低血压,尤其是血容量不足时,因此,机械通气前应补足血容量;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则应适当调整通气压力和补充血容量。

6.急性心肌梗死时因增加心脏负荷不宜使用呼吸机。但当并发急性肺水肿,病人严重缺氧,应用正压通气并加用PEEP可使肺内的渗出减少,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改善,从而提高氧合,改善心肌缺血情况;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呼吸骤停的复苏抢救中,通气治疗为复苏成功的主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7.双侧或单侧肺呼吸动力学参数严重不均:肺部手术时需双侧肺通气。如肺结核导致的一侧毁损肺,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一侧肺不张,患侧肺几乎无通气功能,只需按单肺调整通气参数即可。单侧肺区严重通气分布不均时,选择合适的通气策略也可取得较好的通气效果,如适当的PEEP可保持气道和肺泡的开放;平缓的吸气流量、适当延长的吸气时间可保障气流进入气道阻力大的肺区;适当的平台压可使气流重新分布进入高阻力肺区。在上述基础上,选择定压型通气模式和避免高气道压力也有助于改善气体分布。

8.脑缺血:脑血管具有自主调节功能,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的变化对脑血流量影响不大。但一旦出现脑损伤或明显颅内高压,将导致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失常。在此基础上,机械通气导致的低血压可引起脑血流量减少,而胸腔内压的升高又可导致脑内静脉压升高,颅内高压加重,进一步加重脑缺血,因此,该类患者机械通气时,应严格控制压力和潮气量,也要注意维持动脉血气在理想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