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致聚剂,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浆浊度减低,透光度增加。将此光浊度变化用电讯号方式记录于图纸上,形成血小板聚集曲线,根据曲线变化可了解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和速度。

【原理】 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致聚剂,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浆浊度减低,透光度增加。将此光浊度变化用电讯号方式记录于图纸上,形成血小板聚集曲线,根据曲线变化可了解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和速度。方法学略。

【参考值】 该试验结果与试验的致聚剂的种类及浓度密切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测定的最大聚集率为:

1.11.2μmol/L ADP 70%±17%。

2.5.4μmol/L肾上腺素65%±20%。

3.20mg/L花生四烯酸69%±13%。

4.20mg/L胶原60%±13%。

5.1.5g/L瑞斯托霉素67%±9%。

【临床意义】 本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试验。在疾病的诊断中至少需要两种致聚剂。

1.血小板聚集率减低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尿毒症肝硬化、服用血小板抑制药(阿司匹林等)。

2.血小板聚集率增高 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