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

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全球前三大转基因玉米生产国的玉米已全部获批进入中国。2013年以来,一系列相关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2005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了该议定书,中国正式成为缔约方。20世纪90年代,人类迎来转基因食品商业化时代。在此之后截至2009年,美国转基因食品种类迅速增加。
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_中国民情报告

《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他国试图入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采取严格的限制与禁入措施。

2013年6月13日晚,一条新闻出现在新华网上:中国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7月,中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10月,有媒体报道称,在湖南、四川等地,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流入老百姓餐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发布微博称,他已飞赴美国开始调查转基因,并将实时发布在美国超市调查的结果和图片。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证实批准进口巴西玉米的消息。巴西是全球第三大转基因玉米产地。至此全球前三大转基因玉米生产国的玉米已全部获批进入中国。有分析称,这或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入华的节奏将加快……2013年以来,一系列相关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农产品又是什么,食用到底安全与否?这要从转基因的由来说起。

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 Modified,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基因组中提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或者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分子生物学。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但如今人们对改变原有动植物性状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狭义),将对微生物的操作称为遗传工程技术(狭义)。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 Szybalski)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 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2009年11月27日,中国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Bt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BVLA430101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两类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但是,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消息引来了各种担忧,也引起了部分网民的强烈反对。

2000年8月8日,中国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2005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了该议定书,中国正式成为缔约方。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他国试图入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采取严格的限制与禁入措施。

该公约的第23条规定,对转基因生物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反对转基因,甚至有反对派把支持转基因者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支持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声音在科技原理、监控和意识形态范畴尚存在巨大纷争。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2012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达1.7亿公顷,29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在各国主流生物学家看来,这项技术是生物育种的技术革命。当时有人惊叹:“人类有了一双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项技术又逐渐发展到对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的品质改良中。20世纪90年代,人类迎来转基因食品商业化时代。1994年,第一个转基因产品——保鲜西红柿获得美国农业部和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许可,并在美国上市。该种番茄具有长时间保存而不软化、货架期长等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在此之后截至2009年,美国转基因食品种类迅速增加。根据美国政府所公布的数据,美国市场上75%以上的加工食品含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和80%以上的玉米、小麦为转基因产品。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更是在2009年年初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动物产品——转基因山羊。转基因动植物相对于普通动植物,具有明显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等,因而使其迅速在全世界获得广泛应用。

自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这项可能是农业史上最有争议的技术在反对声中不断发展。有数据显示,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都是转基因产品。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中国种植面积约400万公顷,居世界第6位,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技术可能不是未来农业的唯一之路,但由于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在各国主流生物学家看来,这项技术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是生物育种的技术革命。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从1996年至2011年,转基因作物增加了价值982亿美元的农作物产量:其中 51%是由于减少生产成本(耕犁更少、杀虫剂喷洒更少以及劳动力更少)所得的收益,另外49%来自3.28亿吨产量收益。如果在1996年至2011年间转基因作物没有产出3.28亿吨额外的粮食、饲料和纤维,则需要增加1.087亿公顷土地,极有可能使用生态脆弱的贫瘠土地或砍伐热带雨林

转基因农作物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目前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害品种,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老百姓和环境都有益。

另外,培育抗旱新品种也是转基因育种的一项重要工作。全球气候变暖更加剧了干旱的频繁发生。传统抗旱育种由于在目标物种中缺少合适的遗传变异,育种效率一直不高。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不同物种中鉴定出了一批有重要抗旱作用的相关基因,给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条件。

据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介绍,2008年中国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这是农业领域唯一的重大专项。2010年国务院又将生物育种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2008年至2012年,国家共投入50多亿元。林敏认为,尽管如此,每年平均10多亿元的投入也有限,一个国际种业大跨国公司年研发经费投入就超过10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