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与馆员的责任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与馆员的责任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与馆员的责任郑建明1.数字图书馆是什么?准确理解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职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数字图书馆。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在这个定义中他对图书馆的基本属性、性质和对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做了高度的概括,也肯定了数字图书馆的5S系统是一个服务的系统,创造一种服务的环境。图书馆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保存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与馆员的责任_衔华佩实:浦东图书馆内涵发展论文集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与馆员的责任

郑建明

1.数字图书馆是什么?

准确理解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职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什么?数字图书馆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而真正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定义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很多机构、组织和个人对什么是数字图书馆进行了研究:(1)机构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于1995年归纳了90年代前期流行的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定义中具有共性的五个要素: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单一实体数字图书馆、需要链接许多信息资源的技术、多个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之间的链接对最终用户透明、全球范围存取数字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是一个目标、数字图书馆的收藏并不局限于文献的数字化替代品,还扩展到不能以印刷形式表示或传播的数字化人造品;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1998年定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拥有专业人员等相关资源的组织。该组织对数字式资源进行挑选、组织、提供智能化存取、翻译、传播、保持其完整性和永存性等工作,从而使得这些数字式资源能够快速且经济地被特定的用户或群体所利用;大英图书馆将其定义为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存取、发布信息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定义数字图书馆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关键性信息管理技术,同时提供其主要的信息库和资源库。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2)个人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William. Y.Arms数字图书馆是具有服务功能的整理过的信息收藏,其中信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并可通过网络存取;孙坦从社会需求和技术条件分析,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和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平台,构建一个有利于产生影响新知识的资源、工具和合作环境。这种作为环境的数字图书馆不仅局限于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更是一个促进信息获取、传递、交流的知识网络。刘炜认为数字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基础机构中信息资源的基本组织形式,这一形式满足分布式面向对象的信息查询的需要

从以上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可以看出许多共性,比如强调资源的收藏保存,强调技术的应用,强调用户的需要。西方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有两类代表性观点:一是5A系统,5A系统实际上就是阮冈纳赞的五定理的数字化,就是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网络链接去获取网络上的任何资源;另一类是5S系统,即利用任何技术、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的任何服务、利用各种服务的手段在任何服务的地点去获取所有的服务。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成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图书馆一方面仍然作为一种实体空间坐落于城市的某个角落,但是另一方面图书馆将利用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与设备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与服务,图书馆融入每一个用户的生活、学习之中。在常州召开的川、吉、冀、桂、苏五省(区)图书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上,国家图书馆的陈力馆长做了题为《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报告,对关于数字图书馆定位,他说“数字图书馆就是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在这个定义中他对图书馆的基本属性、性质和对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做了高度的概括,也肯定了数字图书馆的5S系统是一个服务的系统,创造一种服务的环境。综上,我们可以将数字图书馆看成是一个信息环境。

2.谁动摇了数字图书馆的根基

2.1 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

图书馆这个词是外来语,图书馆是从日本引进的西方的语言,Library。在它翻译成日文时平假名、片假名处理不了这个信息所以就用了三个字,图书后面是收藏的机构、集中的机构,机构日本人喜欢用藏、馆、所,所以用了一个馆字。早在殷商时期我们就有了图书馆,当然我们不叫图书馆而是叫藏书楼,藏书楼实际上更形象,但是抽象逻辑性也更强,就是一个藏书的地方。图书馆就是藏书的地方,这界定了图书馆的基本属性:第一、图书馆是一种社会机构;第二、这个社会机构的属性是收藏机构;第三、它的职能是收藏图书。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西方图书馆的先辈们就已经对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进行了界定。古埃及早期图书馆建设者亚历山大一世,他登基后的举措之一就是建图书馆,收藏天下之所有图书、文献。亚历山大当时建图书馆收藏天下之所有是要把天下所有之文献归属天下所有人。也就是说,他建图书馆通过世世代代的努力收藏天下所有文献,不是为了他国王、不是为了宫廷的贵族,而是为了天下所有人,因为这些东西是天下所有人的。图书馆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保存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

中国近代是东西方文化交织、碰撞的时期,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各种学说在中国大地上冲撞,产生了很多的学说、形成了很多的学派。围绕图书馆学也形成了一些学派,比方说古典学派、西方学派,也有中西合璧学派,在这么多学派中有一个学派后来被湮没了,这个学派如果流传下来可能影响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这个学派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搞文献和图书馆研究的学者。1925年,梁启超作为学者应邀到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议上做主旨演讲,他提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要通过图书馆同仁的努力建中国式的图书馆学,什么是中国式的图书馆学?他讲了两点:第一、图书馆是文献收藏的机构,图书馆的文献要收得越多越好,图书馆的分类、编目不是为了利用而是为了更好的收藏。梁启超认为中国式的图书馆学,第一个侧重是收藏,第二个侧重是分类编目、组织。保存和组织在中国式的图书馆学的构建当中还有一句话——不是提供给读者越多越好。梁启超是要让图书馆馆员把图书馆的资源提供给读者是越少越好,读者利用图书馆员提供的越来越少的资源,自己到图书馆获取所需要文献,这就是梁启超的中国式的图书馆学。实际上这个也不是中国式的图书馆学,这个是西化的图书馆学,一些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馆长努力希望通过图书馆的建设使之成为其他机构、其他学科发展的文献中心,不是服务中心。可见从古代的甲骨文献、简策文献、近代的手写本和印刷品到现代的视听资料和电子文献等,无论是古代的藏而不用或重藏轻用,还是近代、现代的藏用并举或藏以致用,图书馆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将社会上分散而零乱的文献信息搜集起来,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文献信息收藏体系,世代相传、留存至今而成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收藏属性是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的基本属性,对文献的收藏是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的基本职能,服务是则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2.2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

现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越是想建设数字图书馆、越是希望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各种服务,我们就越无所适从,我们的心就越虚,以至于图书馆消亡论等观点纷纷出炉。在当前信息和知识环境中,我们努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利用先进技术去开展信息、知识服务的时候,我们不仅没有看到图书馆的光明前景,反而看到了图书馆的灭亡,这难道不是问题吗?范并思教授一直在做公共图书馆研究,他提出《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把服务给固定下来,保证公众能够得到图书馆的服务,但是我认为公共图书馆法的推进是以法律的形式把社会公众应该拥有图书馆的权利给固定下来,所以公共图书馆运动的推进不是为了推进服务而是为了推进图书馆主客体的法律权属关系。在数字时代,如果图书馆以服务机构自居,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会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图书馆甚至会因此而灭亡。但基于之前所讨论的图书馆属性和生存价值的基本认识,我们可以得出图书馆不可能灭亡的结论,为什么?因为图书馆是一个资源收藏的机构,图书馆收藏的是文献,这些文献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人类的历史,人类需要去继承和发展的物质载体、精神载体、知识载体,这使得图书馆不会灭亡。在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中有一个项目叫《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这个项目最初由美国卡尔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首席科学家Reddy倡议,在立项报告书中写到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要把文献数字化保存。文献是承载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但是这些承载文化遗产、历史遗产精华的物质载体有很多已经不能使用,不能使用则意味着人类将不能再继承,这将不利于人类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源数字化可以使这些资源继续被使用,从而解决人类历史、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项目中有一个界定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文献包括哪些文献?他的界定是人类历史文明古国所生产和收藏的文献。Reddy是印度人,他认为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埃及也是文明古国,所以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文献的收藏者也纳入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现在已经开始运行了,按照它的建设目标是要提供承载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文献精华,能够为全球人民工作,自由的访问。那么,这些东西里面有服务吗?应该说没有,因为资源是天下所有人的,所有人都应该可以自由的访问的,他们在用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拥有权的问题。因此,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担当的基本职能是收藏职能。数字文化资源承载着人类的社会文明和科技成果,是促进数字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收藏数字文化资源并使其永久持续保存,使人类的社会文明成果能够继承和发展下去,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责任。

然而,在数字时代发展、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关注网络资源的提供,很少有人注意网络资源的收藏。网络资源的收藏不仅仅是图书馆,而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保存数字化资源?如何保存数字文献?美国国会图书委员会于2000年完成的《21世纪国会图书馆数字战略》报告中指出,将建立数字馆藏和数字资料保存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首要议题。大英图书馆制订的2008-2011年数字化战略,提出了未来三年内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其中首要的目标是进一步开放大英图书馆馆藏的内容存取,创建海量数字内容。国际早已认识到数字图书馆对数字文化资源收藏的责任,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数字资源保存项目。美国国会图书馆NDIIPP项目,即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它的工作目标是构建数字资源收集和保存的全国性战略,与图书馆、联邦代理机构、研究机构和非盈利性组织等进行合作,帮助鉴别和保存濒临消失的数字资源。斯坦福LOCKSS项目主要负责研究电子期刊的长期保存和如何利用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部也颁布过图书样本呈缴的办法、期刊样本呈缴办法、报纸样本呈缴办法,为了执行呈缴本的办法和条例,国家还专门建立了版本图书馆。而数字时代我国数字文献的保存还处在初级甚至可能是处在空白阶段,中国不仅没有数字资源呈缴本,数字资源保存在哪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图书馆馆长们各搞各的数字图书馆,馆长们热衷于把自己馆里面的珍贵文献数字化,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然而数字化图书馆不是一个机构、不是馆长的职责,它是一个事业,是一个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收藏数字文献,这个数字文献不仅是纸本文献的数字化,而且还有一些数字化生产的文献。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加强的。但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图书馆的收藏职能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存在着,它使图书馆具有稳定性的、最基本的职能,离开这一职能,图书馆本身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数字图书馆基本职能是收藏职能,这是由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决定的。

在基本职能的社会属性当中也有一些推波助澜的因素。什么推波助澜的因素?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数字内容产业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数字内容产业化所指的就是数字文献、数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的产业化。人类文化历史传播的基本载体被作为一个产业去发展,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面临的危机。由于产业化的发展,现在出现的时髦提法就是知识消费。知识成了一种资本在社会的发展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它的价值的体现是在哪里呢?都是在资源的配置和效益的获取上面。这些混淆的认识使得我们对数字图书馆在社会当中所担当的基本职能、基本属性产生了混淆。造成的后果当然不是图书馆的灭亡而是馆员忙坏了,前面报告讲到了很多的业务外包被认为是一种趋势,图书馆不要再分类了,图书馆不要再编目了,图书馆员们主要的精力就可以去服务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使得图书馆员开始远离自己事业的核心,我们的下场会是什么呢?

3.馆员的责任

中国的第一部图书分类法产生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刘向和刘歆父子集20多年之力,对西汉王朝所收藏的文献进行整理,这是史料记载的第一次国家级的文献整理,国家收藏文献从这个时候开始历经千年。在这次国家文献整理中有几个创新:第一是创立了一套国家文献工作整理的程序;第二是形成了文献整理和揭示的方法体系,分类、编目、写提要;第三就是形成了一个七分法的分类体系国家标准,六大类三十八子目的分类法分类体系,把国家文献进行规范整理后广罗异本进行文献校勘,形成正本文献,写序录,进行分类,这些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收藏,所以文献的整理不是为了给老百姓,不是为了给其他的王公贵族,而是为了国家整理。西方也强调对文献的整理,当然西方对文献的整理和我们中国不一样,西方早期文献分类整理是把文献当中所揭示出来的学科发展、人们的认识作为一些概述,由专家做一些概述,形成条目,通过编写百科全书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整理,早期的百科全书就是分类式的。上文提到的梁启超当时讲建设中国式的图书馆学,图书馆学要研究什么呢?第一要研究分类编目系统,第二要研究中国的类书编写之法,类书是中国文献编纂形式。《永乐大典》就是类书,类书的编纂就是对文献的分门别类的整理,这个和百科全书是不同的,收集原始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这就是类书。梁启超认为图书馆学应该研究类书之法,对图书馆文献整理过程当中要多写类书、多编类书。类书在中国的历史上担当的职能就是收藏的职能,把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汇编。

当前图书馆员把自己宠坏了,看高了,以为我们做的事情很高尚的,每天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也把自己累坏了。殊不知,我们高尚是表现在对人类文化、对人类遗产的收藏、使命上,而不是我们要在别人面前炫耀的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工作一直是为他人做嫁妆的。美国有一部电影叫做《图书馆管理员》,这个图书馆管理员具有各种超人的才能和知识,他可以奔走于世界各地、历史和现在,他的才能比007强很多,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图书馆的收藏。所以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我们为了收藏开始和一些出版商签订授权协议,我们有数字图书馆联盟,例如上海数字图书馆的联盟都在强调资源建设,强调资源的集团建设、采购,用尽可能少的钱买尽可能多的资源,但是这个集团采购应该调整现在的模式,我们的联盟应该是合作保存,集团采购使每一个图书馆都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藏书体系、没有自己的资源体系了。此外,存储功能的实现,需要一代代技术更新、一代代的资源覆盖,这些都是造成我们社会历史空白的重要节点,图书馆员怎么能够抓住这些节点,让我们收藏的资源真正的一代代传承下去?怎样实现数字保存真正永久的实现?学术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还没有展开详细讨论,笔者以为大家可以在数字图书馆基本职能方面寻找一些选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4.数字图书馆的职能实施

4.1 数字资源呈缴制度与法规保障

我国图书馆等重要保存机构对于数字资源的获取能力影响保存工作的开展。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商往往不提供信息资源的所有权而仅仅提供使用权;二是由于版权问题。我国《著作权法》于2001年修订之后,在第10条中加入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具体表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在第37条和第41条将网络信息传播权扩大到表演者和录音录像制作者。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网络信息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问题成为图书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最大法律障碍。呈缴法(legal deposit),又称法定呈缴,有的称为呈缴本制度,是指出版单位有义务向国家指定的图书馆(通常是国家图书馆和版本图书馆)送交一定数量作品的义务。呈缴本制度是成为保存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有些西方国家已制定相应法规或扩展了传统的呈缴本制度,使数字出版物能缴送到指定的图书馆。据大英图书馆2011年8月公布的调查报告:38个国家图书馆(占被调查图书馆的73%)有CDROM的呈缴法,37个国家图书馆(占被调查图书馆的71%)有声像资料的呈缴法,21个国家图书馆(占被调查图书馆的40%)有WEB收割的立法,23个国家图书馆(占被调查图书馆的44%)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收集的立法。基于此,一方面我国应建立数字信息资源呈缴制度,以立法形式确保全国数字信息资源置于国家控制之下,保证数字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保存,即任何数字信息资源出版、生产单位都有义务将数字信息资源呈缴给法定保存机构及其派出机构,以统一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对著作权法进行进一步完善,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权赋予图书馆,以此来疏通图书馆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渠道。

4.2 数字图书馆联盟体制的构建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信息资源的数量快速增长,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数量也在飞速增加,各个图书馆按“大而全”的方式去建设各自的馆藏,资源重复建设严重,图书馆馆藏体系混乱,并且没有任何一个图书馆能够收藏所有的文献资源,传统图书馆如此,数字图书馆也不能摆脱束缚。因为既没有这样慷慨的预算,也没有如此庞大的存储空间,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不要仅仅局限于本馆的文献信息数量,相对独立的各个图书馆之间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采取合作策略进行数字化馆藏的协同发展。数字图书馆联盟体制是最实际而有效的合作收藏与资源共享模式。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以自愿为原则,以契约为前提,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购买、存取、组织、利用、管理等一系列业务为协作内容的联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技术联盟与学术联盟的融合,其目标在于营造一个数字化图书馆的集成服务环境,通过技术、资源、人才等各方面的全面交流和协调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合作收藏和资源共享。它作为一个集合概念,既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img6。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使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中突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观念,转为联合协作、合理布局、资源共建、资源共享的收藏新观念,在构建自己的特色馆藏的基础上,建立一定范围的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图书馆联盟利用网络互联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了不同图书馆的合作收藏和共享。当然合作也不能仅限于国内,也要进行国际合作。例如2012年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签署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合作协议,保证国家科学图书馆及时在本地长期保存48种Nature品牌期刊的电子版本,就是很好的范例。

4.3 国家图书馆的示范

国家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保存机构,是全国各类图书馆的领导核心,是专业性的非盈利保存部门,国家图书馆应当在整个保存体系中发挥核心的作用。国家图书馆作为领导核心,主要职责有:一、建立国家数字资源收藏保存方案,明确自身作为全国信息资源保存主体的地位,发挥主体作用,汇总、编目、存储各地汇集而来的信息资源;二、制定信息资源保存的执行策略以及信息采集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一系列标准,安排保存工作的宏观工作制度和流程,并把这些标准和制度贯彻到各个成员单位,并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三、协调各合作机构间的工作,其中包括任务分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进度,听取多方意见,修改保存的具体工作等等。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在NDIIPP项目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十分突出,它一开始就得到国会授权,并组织人员开展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研究。NDIIPP认为通过国会图书馆的领导可以充分发挥国会图书馆的实力,让保存工作高效有序img7

地方性文献信息保存机构,如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等应当积极配合国家图书馆的领导,对收集的资源进行筛选和标准化处理,及时提交保存成果,交流保存状况,反映工作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多部门合作中,将自身对于保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与其他成员共享,实现优势整合。如加强与政府部门交流,让政策制定者了解保存的具体环节和具体要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来促进保存工作的进行。

4.4 信息生产商、出版商和个人网络用户的作用

信息生产商、出版商和个人网络用户处于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源头,因此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初步加工分布于网络的散乱信息。具体包括:信息资源格式的规范化,传播渠道的正规化,筛选有价值、有保存意义的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短期的保存。这一方面扩大了图书馆等核心保存机构资源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减轻了他们对于信息进一步加工筛选的工作负担。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应的经济利益刺激,信息生产者和出版者的保存成果难以持续,因此他们的短期保存成果应当及时呈缴到图书馆等专业性保存部门以便长期保存。而图书馆也应当基于他们提交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审阅加工,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信息生产商和出版商与图书馆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是影响其合作的重要阻碍。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将购买的数据库、电子书等信息资源免费发布传播必将损害信息商的经济利益,加上图书馆联盟的联合采购,更是压缩了信息提供商的利润。但是图书馆单纯的保存并不会损害信息提供商的利益,信息生产商和出版商应当主动与图书馆沟通,双方应当就资源的使用的范围、条件进行商讨并达成一致,在不损害商业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有条件的合作img8

4.5 技术支持商与政府应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技术支持商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整个保存体系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开发、构建涵盖信息的获取、筛选、存储、评估等各环节的应用程序和硬件设备。这些技术开发活动都应建立在与各个保存成员充分交流并了解其需求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与使用者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5.结束语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是一种信息环境,其基本属性仍是收藏属性,基本职能仍是文献收藏,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需重视对网络数字资源的整理与收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信息生产商、出版商、技术支持商、图书馆、档案馆、个人用户等沟通协调,推动各类社会团体参与到保存的工作中,以实现图书馆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精髓的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数字图书馆[EB/OL].[2013-05-25].http://baike.baidu.com/view/8181.htm.

2.谢欢,沈妍.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1(5):65-68.

3.徐恩元.论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的意义与作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1):26-30.

4.DigitisationStrategy2008-2011[EB/OL].[2012-11-15].http://www.bl.uk/aboutus/stratpolprog/digi/digitisation/digistrategy/index.html.

5.潘晓秋.美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主要成果及其启示[J].现代情报,2008(5):98-1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EB/OL].(2010-02-26).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10803.

7.吴鸿骊.图书馆文献资料呈缴制度的几点建议[J].图书馆建设,2012(5):1-3.

8.BritishLibraryinternationalsurveyonE-LegalDeposit2011Summaryoffindings[EB/ OL].[2012-11-09].http://www.cdnl.info/2011/pdf/e_2Dlegaldeposit_20survey_20CDNL_20Slides_20Aug%20[Compatibility%20Mode].Pdf.

9.田国良.中国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理论[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127.

10.赵莉.数字图书馆联盟探析[J].情报杂志,2006(3):127-129.

11.李富玲,卢振波.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11-15.

12.许群辉.美国数字信息资源保存项目NDIIPP及其启示[J].现代情报,2006(9):67-69.

13.申晓娟,胡洁.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策略探讨[J].图书馆,2012(2):35-38.

(本文根据郑建明教授在第三届浦东图书馆学术论坛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经本人审阅修改。)

■专家简介:

郑建明,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