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

医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港台地区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便应运而生。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委派的、负责向特定院系或学科的用户提供图书馆业务工作或参考咨询服务的馆员。与图书馆其他信息服务工作相比,学科馆员工作具有鲜明的学科性、主动性、开创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形象代表,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素质高低关系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一)学科馆员的产生与发展

“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国际图书馆界的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方式。当时美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如以大学科为对象的“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随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也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等,这便是学科馆员的雏形。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数学分馆,其管理人员同系里许多教授保持着直接联系,长期提供信息服务。在加拿大,部分研究性大学图书馆也推出这种服务模式,深受读者欢迎。这种服务不仅能满足各学科专业读者便利地获取信息资源的要求,而且也有利于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更有利于图书馆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我国港台地区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国内这一制度的实行和确立,则是近几年首先从一些重点大学图书馆开始的。推行这种服务模式,反映了国内图书馆界对开创新的服务领域的敏锐把握和为读者服务观念的转变。

(二)学科馆员的概念

“学科”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例如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之分。各个学科内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图书馆不可能为每一个专业方向设置对口馆员。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需要一定的广度,但不可能达到研究人员同样的深度。专业背景是学科馆员做好业务的前提条件,但偏离服务宗旨强调学科馆员的专业研究水平,就背离了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初衷,失去图书馆自身特点,学科馆员的能力还体现在提供与研究水平相匹配的优质的信息服务。因此,学科馆员的发展定位应当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

1.国外学科馆员的概念 “学科馆员”是对专门为某一专业领域用户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的称呼。“学科馆员”一词来源于相应的英文名称Subject Librarian,ALA(美国图书馆学会)对学科馆员的定义: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在美国图书馆协会2001年编制的学科馆员工作指导书中,对学科馆员的定义是:“学科馆员的工作就是与图书馆用户一起进行馆藏资源评价以提高用户需求满足率的过程。”这个定义要求学科馆员对其职责范围的学科文献进行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可以生成新的学术生长点的二次文献信息,这对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熟悉图书情报专业,也要有其他学科专业背景做支撑。

国外关于学科馆员有不同说法,如学术联系人(academic liaison librarian)、联系人(liaison 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faculty librarian)、研究支持馆员(research support librarian)、学科咨询馆员(subject reference librarian)、网络馆员(network librarian)等等。

2.国内学科馆员的概念 国内学术界对学科馆员概念的认识也有些差异。我国学科馆员制度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学科馆员的概念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对学科馆员尚无一个明确、规范的定义。列出以下几种解释:

(1)学科馆员是指熟悉某一或某些馆藏资源,熟悉某个或某些学科知识,为相关读者提供深层次针对性服务的图书馆员。

(2)学科馆员是指了解乃至精通一个或几个学科知识,并为该学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馆员。

(3)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务人员,这些人员能够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务。

(4)学科馆员是对专门为某一专业领域用户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的称呼,是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

(5)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

归纳各家之言,所谓“学科馆员”,就是以学科用户为对象,凭借较专深的对口专业背景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及专业文献信息服务,作为图书馆与学科或院系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用户提供主动、有针对性信息服务和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图书馆高级馆员。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专家,是图书馆中从事学科化知识服务岗位的高级服务人员。

(三)学科馆员的素质、职责与作用

1.学科馆员的素质 学科馆员所从事的是一项具有开拓性、主动参与式的服务工作,要想胜任这项工作,除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外,还应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熟悉参考咨询工作的基本业务,全面了解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学科馆员的知识面要广,捕捉和把握信息的能力要强,还能够综合利用各类参考工具和电子文献。

目前,在很多医学图书馆中存在信息资源浪费的现象,购买的纸质资源和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由于信息资源的不足而进展缓慢,习惯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的用户想要全面地利用医学文献信息,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得到所需信息越来越难。因此,只靠用户与图书馆的单线获取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便应运而生。学科馆员可凭借自身具备的信息处理技能与相关学科知识,把各种有用资源分门别类地组织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学科导航服务。学科馆员是最新信息资料的提供者,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分辨和捕捉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充当信息专家的角色。

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委派的、负责向特定院系或学科的用户提供图书馆业务工作或参考咨询服务的馆员。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当今学科门类不断细分与交叉、信息资源更加多样化以及用户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的需要推出的一种面向院系的学科个性化服务模式。与图书馆其他信息服务工作相比,学科馆员工作具有鲜明的学科性、主动性、开创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形象代表,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素质高低关系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图书馆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学图书情报专业的不懂其他专业,学其他专业的又不懂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与外语能力俱强者寥寥无几,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图书馆业务,还能较好掌握计算机与外语知识的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遴选优秀的图书馆员,作为学科馆员显得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图书情报业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

(2)具备一定的有关学科专业知识: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能自觉接受新思维、新学科、新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对跨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有比较敏锐的认识,能够迅速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和整理,并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在已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边工作边进行继续教育,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馆员应对自己服务学科内的所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储备、全面的了解。了解读者对书刊、电子资源等的需求情况,并帮助他们掌握馆内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和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技巧,知道读者在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文献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学科馆员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实现高校图书馆从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转变。

(3)学科馆员还应熟悉本馆有关学科的馆藏情况:包括书刊、工具书,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对某个学科的相关信息源有丰富的使用经验,熟悉自己服务学科的理论及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这些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信息。

(4)医学学科馆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专业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的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更有设立学科馆员的必要。因为医学覆盖的分支学科范围广,又是一个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活跃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科馆员分别负责某一个医学分支学科的信息服务工作,这样便可保证图书馆员有时间和精力把自己负责的分支学科尽可能地钻研透彻,能够把握该分支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有能力分析鉴别该分支学科的信息资源,可以与研究者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医学教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信息,并分析研究,为内科、外科、儿科等各专科用户提供专业、深层次的医学信息。

当然,这样建立起来的学科馆员队伍,其知识结构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其能力还需要充分地培训;其继续教育尤其重要,是重中之重,是图书馆员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和完善馆员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图书馆要按照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各部门各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关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其次数、学时和程度等,有针对性地和分层次地进行培训,使之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②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教育。重点针对那些具有某一对口学科专业知识的馆员,应要求他们通过日常工作加强积累或采用短期培训和外出进修等方式进行图书情报知识的学习。③进行医学学科专业知识教育。那些图书情报知识扎实的馆员,应该在这方面加大继续学习的力度,在鼓励自学的同时,不断充电。④进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教育。目前图书馆已逐步实现了由计算机处理文献和信息,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参加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与学习。⑤进行外语特别是对口学科专业英语的教育。因特网上英文信息占90%,要在网上获取相关的信息、交流和联机检索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⑥要进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⑦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学科馆员的职责 国内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过程中除了面临人才匮乏与经费短缺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学科馆员的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等,或多或少地给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带来负面的影响。具体而言,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①建立与对口院系或学科的固定联系以及对口院系或对口专业医生、教师、研究生的“用户档案”,及时了解和跟踪对口院系或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其教学与科研动态;②向对口院系或学科的用户宣传和推介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包括编写资源和服务指南、联系或举办讲座等;③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实时咨询、Email咨询、Web表单咨询和上门服务等多种咨询形式解答对口院系或学科的用户在利用图书馆方面的一切问题;④开发、试用、筛选、评价、推荐、整合相关学科的各种信息资源,并负责征求对口院系或学科的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意见,协助订购必需的书刊文献资源;⑤建立学科网络导航,负责搜集、整理、加工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建立网上学科咨询站,提供在线咨询服务;⑥跟踪学科带头人及重点用户,为其临床、教学和科研课题提供全程服务,为其代查、代检、代复制文献;⑦协助对口院系或学科的用户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信息检索,并根据各院系或学科的需求,协同其他学科馆员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服务,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学科馆员工作必须体现以“学科”为中心,尽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学科馆员岗位职责有差异,但本质上都是以特定学科的信息用户为对象,提供信息的对口服务。无论是咨询工作、检索工作、培训工作,还是信息整合工作,都必须结合学科馆员自己所负责的学科来进行。学科馆员要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利用自身专业特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推动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努力。学科馆员在对口院系和图书馆之间起着“信息桥”和“感情桥”的作用。

3.学科馆员的作用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形象代表与学科用户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和交往,在表现出高水平的业务素质的同时,也应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在服务过程中服务理念包括工作态度、性格、气质、品格、言行举止等。学科馆员高雅大方的气质、亲切的服务态度、文明礼貌的用语、优美的体态语言、稳定的心理素质,都能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认同感和参与欲,有利于促成用户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感受到馆员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感受又随时转化成对馆员的尊重与信赖,而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馆员服务,服从馆员的要求,从而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学科馆员将学科专业与图书馆紧密相连,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医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作为辅助人员,为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医务工作者了解图书馆馆藏的分布情况,介绍医学数据库的检索与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与用户联系的桥梁,在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素质、提供定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通过与用户的密切接触与沟通,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组织馆藏建设,向读者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推动了图书馆服务层次的提升。

(四)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 学科馆员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是以学科建设为对象而建立的学科馆员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目前,国外的大学图书馆普遍设有学科馆员或联络馆员。学科馆员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这一服务,当时被称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俄亥俄州大学也相继推出了“网络馆员免费导航”(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随后,在加拿大的部分研究级大学也推出了这种服务模式。普遍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鉴于国外学科馆员制度所取得的成功,我国引进这种服务模式,最早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是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其运行模式被其他院校效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图书馆相继推出了学科馆员制度,都实施了相同本质的分学科对口服务模式,名称为学科馆员或联络馆员,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图书馆不再局限于馆内被动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对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有不少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即使建立了该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

2.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学科馆员制度的施行有其必然性。首先,这些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学科专业性较强,学科交叉复杂,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要求高。同时,这些服务对象也需要得到图书馆员专业性的指导,以便他们能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的文献信息。其次,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除了要建立丰富的、高质量馆藏外,还必须分门别类地把各种信息资源第一时间呈现到需要的读者面前。最后,经常主动地与读者沟通、提供资源利用方法的培训,使读者迅速准确地捕获所需文献信息,也是新时期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不可缺少的。所有这些都是促使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内在原因。

医学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是医务人员、教师和科研人员等,他们希望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内最新科研成果,要求信息专深全面、新颖及时、针对性强。信息需求范围广、文献类型多。然而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他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组织一批既熟悉本馆馆藏资源,具有较强信息检索和组织能力,又熟悉各学科教学科研情况,掌握某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馆员,分别承担起专门为某学科读者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工作,从而建立起一种对口服务。

3.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 学科馆员制度的引入与实施,使文献信息需求与保障的渠道更为通畅,加快了科学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使图书馆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主动、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使广大教师医生和研究人员医生及时准确地获得最新文献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图书馆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举措。

(1)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离不开图书馆的支持,在信息化社会,不同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数量激增,且交叉重复,质量参差不齐,增大了用户检索利用的难度。而各学科专业工作人员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又具有层次高、涉及面广、内容新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学科馆员,既有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又熟练掌握文献信息搜集、组织的技能,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专家学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使他们能迅速捕捉到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节省出大量精力,专心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随着信息载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正在步入全新的读者服务新时代。如果说传统图书馆是以文献为服务单元,注重读者群体概念的话,那么,现代图书馆则是以信息为服务单元,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该说,现代图书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必须提供差别信息服务。

目前,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较为成功的模式有信息导航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智能代理服务、信息传播服务,以及各种中介信息服务等,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读者服务的良好效果,就必须彻底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观念,针对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深入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从以文献为单元转变到以信息为单元。

(3)高层次人才的管理良策:图书馆长期被动式的服务方式,造成了不少馆员不求上进的局面,而部分事业心强的馆员,又没有自我实现的环境,长此以往,或跳槽或郁闷地应付工作。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稳定了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既要从经验丰富、优秀的资深馆员中选拔“学科馆员”,又要求年轻馆员向学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一支图书馆学术梯队,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和图书馆员的成才,皆有益处。

(4)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方向:一般图书馆是由专门的采访人员完成文献采集,由于他们大多不具备学科知识背景,对于学科信息缺乏基本的敏感度,不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使图书馆的文献采购工作一直很难让各方面满意。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后,由于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高度复杂化,专家们无力对各种载体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更加难于在多种资源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学科馆员具备学科知识,比较熟悉对口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对口学科发展趋势与需求,熟悉馆藏情况;能对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

学科馆员制度使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深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机制。根据医学情报单位的研究,医学文献信息的半衰期是4.2年,这就意味着医学图书馆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而学科馆员在与对口医学分支学科的医学研究者日常交流中可以更新补充自己的相关医学知识,能够把握负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者们的研究方向,不断深化和改善自己的服务,改进工作模式,提供最专业的信息服务。

(五)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图书馆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表面上看,这减少了用户对图书馆在物理空间与时间上的依赖,但在本质上却要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物理空间与时间上进行拓展。“坐等用户上门”这一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于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催生了主动咨询服务这一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就是由此应运而生的。学科馆员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是一种将图书情报专业和某一自然或者社会科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为该学科提供文献信息帮助并进行整理、发掘和创新的专业对口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延伸,也是目前图书馆主动服务的主要形式。从图书馆的角度,学科馆员收集各种用户情报,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最佳的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从用户的角度,学科馆员是一个上门服务的使者,能把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和服务送到用户手中。

1.学科馆员对口负责式 各高校图书馆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学科馆员单独负责式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有些是一对一负责,即一个学科馆员对口负责一个学科;有些是一对多,即一个学科馆员对口负责几个学科,根据院校情况和图书馆情况而定。学科馆员应主动与所负责院系的老师和资料室联系,了解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熟悉本馆有关学科的馆藏情况,包括书、刊、工具书、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开展用户教育工作,为各系开办培训讲座;宣传新增加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措施,协助编写各类宣传材料;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定期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回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过程中的咨询问题。

“医学学科馆员对口负责式”的重点在于学科馆员具体工作能力的水平建设上,学科馆员的选取尤为重要,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求熟悉医学专业知识,而且工作态度要端正。

2.网络服务模式 学科馆员要用高科技武装自己,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和财富,来实现全方位的在线服务。

(1)创建在线咨询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提问,不必到馆就能享受即时服务。以学科为中心设置一些在线服务,即每个学科的学科联系员以学科命名一个联系平台,负责接收和解答所有相关读者的问题,如:临床医学之家,是负责临床医学文献的学科馆员专用的联系用户渠道,附加电子公告系统(BBS)、(E-mail)电子邮件、电话或者讨论版的服务系统,可以同时多人参与提问或回复,这样可以使用户享受到最快捷、最方便、最具人性化的咨询服务,使用户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相互交流,而且学科馆员也可以通过与读者交流获取该学科领域的新信息,以丰富和完善学科馆员网站,更好地实施网络服务。

(2)创建学科馆员网站:学科馆员网站是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让用户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而随时享用这种网络服务。学科馆员通过对信息的搜索与分析、分门别类使网络信息资源更专业化、特色化,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科馆员也可通过网站加强与同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并向外界展示学科馆员的风采。根据用户群确定服务方向,创建友好的用户界面。不同学科馆员建立的网络平台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在这里可以反映出馆员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而且也能反映出学科馆员的服务方式、内容与水平的状况。学科馆员还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及用户在网上发表的意见,不断地更新、改善这个网站,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需要有序地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发信息资源,改造虚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在现实中享受学科馆员服务,而本身又急需咨询该学科有关知识的用户,可以通过登录该学科馆员的网站,在虚拟的空间里,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

(3)创建个性化推送平台:这是为顺应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满足用户数字化资源的需求而开发的一个服务平台。其目的是根据用户的专业特征和研究兴趣,向用户提供和推荐教学临床与科研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跟踪学科带头人、博导、硕导等重点读者,提供全程定点服务、代查代检、主动推送有用的资源。学科馆员要通过跟踪用户行为,了解用户兴趣,建立用户信息库,及时地与用户沟通,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