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二)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信息的集合这类概念是将数字图书馆等同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集合。(三)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空间或环境这类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与使用信息的一种空间或环境。[12](四)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机构或组织这类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提供数字信息的机构或组织。[26](七)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后现代化的图书馆这种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可以构建一种允许多样、选择、自由的制度。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_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一、数字图书馆的诸多概念

1990年以来,中外学者关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至今没有统一,统计起来有近百种之多。笔者对其做了归纳和整理,把它们分为如下八大类:

(一)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扩展

这类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由传统图书馆的纸质型向数字型转化的产物。比较典型的观点是:

数字图书馆是指传统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逻辑延伸和扩展。[1]

数字图书馆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2]

数字图书馆可视为实体图书馆的延伸,是将文件或对象放在网络上供人取用的一种信息检索系统。[3]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无缝扩展,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任意格式的经过评价、组织、归档和保存信息的访问。[4]

数字图书馆是指通过多种技术将各种文献数字化,并将其组织起来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或数据库。[5]

数字图书馆是指不局限于文本,而且包含画像、映像、音响等在内的多媒体图书的收集、存储、流通以数字信号的形态统合进行处理的图书馆。[6]

(二)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信息的集合

这类概念是将数字图书馆等同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集合。比较典型的观点是:

数字图书馆是经过处理的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以数字形式存储和网络存取的信息集合。[7]

数字图书馆通常是由一些数字图书馆员维护的在线异构信息集合。[8]

数字图书馆是经过组织的数字化信息集合。它把图书馆与档案馆通常开展的信息构建和搜集工作与通过计算机所实现的数字化描述融为一体[9]

(三)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空间或环境

这类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与使用信息的一种空间或环境。比较典型的观点是:

数字图书馆不仅是电子资料的收藏,它还是一个浏览界面、虚拟的空间与社交场所。[10]

数字图书馆是数量庞大的结构各异的多媒体数据库,它通过增加现有资源、服务、设计和表达,组成了一个比传统图书馆的空间更为复杂和高级的分布式信息空间。[11]

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拥有信息管理工具的数字化馆藏,它更是一个将收藏、服务和人结合在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创造、传播、使用和保存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12]

(四)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机构或组织

这类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提供数字信息的机构或组织。比较典型的观点是:

数字图书馆就是引导、搜集、保存、整理和传播数字化信息,并以此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信息中介机构。[13]

数字图书馆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使用规范化的方法,整理加工信息资源,供用户使用的机构。[14]

数字图书馆是若干个联合机构的总称,它使人们能够智能地、物理地存取巨大的且不断增长的全球网络上以多媒体数字格式编码的信息。[15]

数字图书馆是提供资源(包括专业人员)的组织,目的在于搜集、构建、存取、揭示、传递、保管大量的数字化作品,并保证其时间上的持久性,从而可以被特定的群体方便而经济地加以利用。[16]

(五)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系统

这类概念将数字图书馆等同于计算机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比较典型的观点是: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为用户提供对大型信息与知识资源库访问的系统。[17]

数字图书馆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开放与合作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18]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有着纸制图书馆外观和感受的图书馆,但在这里的资料都已经被数字化并存储起来,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用户存取,还能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的电子服务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19]

数字图书馆是由分布式的、大规模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组成的一个大系统,用户和用户团体可以对系统内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20]

数字图书馆是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以内容管理为核心,以海量信息处理、知识发现与加工交流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智能化知识服务基础平台,是运行在互联网的、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系统。[21]

(六)数字图书馆是资源与服务系统的结合体

这类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资源与服务系统相结合的产物。比较典型的观点是:

数字图书馆是电子资源的收藏与各种格式资料的传递服务。[22]

数字图书馆是通过电子、数字手段直接或间接地组织和展示信息,并支持用户处理信息的服务系统。[23]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计算、存储、通信机制、内容、软件和服务系统的集合。[24]

数字图书馆是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的再加工,然后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高速的、横向的、跨库的、多媒体信息的存取服务,方便人类社会的学习、交流和生活,促进各种信息高效、经济地传递。[25]

数字图书馆不是单一的允许世界各地用户即时访问所有学科信息的数字系统;相反,它更是一种能够满足专业团体和用户的特殊需要的资源与服务系统的集合。[26]

(七)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后现代化的图书馆

这种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可以构建一种允许多样、选择、自由的制度。数字图书馆的积极的、重要的意义就在于重视个性和差异性,所以,它是后现代化的图书馆,能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机会,追求个性化,而能使这种追求成为可能的是网络技术的应用。[27]

(八)数字图书馆是技术、内容、用户和服务相结合的统一体

这类概念是把技术、内容和服务等方面相互结合起来。

这类概念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奥本海姆(Charles Oppenheim)和丹尼尔·史密森(Daniel Smithson) 。他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专为用户的信息服务。在这种服务中所有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格式处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获取、存储、保存、检索、访问。数字图书馆不局限于提供文本格式的信息,还可对声音、视频、音频等资源进行数字化描述。[28]

大英图书馆的格雷厄姆·耶夫科特(Graham Jefcoate)也指出,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已被广泛接受的术语,意在描述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保存信息和信息获取的服务。[29]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情报学系的教授克里斯廷·博格曼(Christine L.Borgman)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批电子资源和用于创建、检索和使用信息的相关技术能力的结合,还是个人或团体等用户使用数据、信息、知识资源和系统相互发生作用的信息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服务于用户的信息需求,还可以把服务延伸到以下社会情境中,如教室、办公室、试验室、家庭和公共场所。[30]

二、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含义及分类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征。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其他的事物区分开来。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观的局限,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更普遍、更深刻的正确认识;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在原先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获得新的认识。

本质属性可分为基础属性与功能属性两大类。基础属性表现客观事物在物质和结构方面的基础和特征;功能属性表现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属性和特征。

(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

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和结构基础与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丰富的数字化资源

“丰富”体现在资源数量的海量上及资源格式的多样化上(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三维模式等)和资源种类的复杂化上(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新闻、广告、音像资料的全文与索引信息,也包括网上虚拟数据库、网址的链接信息等) 。

2.开放的体系结构

数字图书馆一般要在分布式图书馆之间签订开放式通信协议,通过网络环境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各个数字图书馆间或数据库间的相互连接与操作,扩大虚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是指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长期支持对社会上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传播、发布、保存与利用。

(2)提供多种本地与网络数据库(包括异构资源库)的访问。

(3)提供多媒体信息的检索、阅读、存取与相互转化。

(4)提供原始(或全部)信息而非仅仅是目录款目或索引。

(5)应用于说明性文档描述,如各种元数据与元信息;能链接本地和外部信息对象。

(6)支持多种多样的服务模式,包括第一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第二层次的数字参考咨询,第三层次的电子出版、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

(四)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工作者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对有价值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并在本地巨大规模的网络数据库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高速、便捷的传递功能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31]

此概念表达了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突出了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之一——广泛的储存性,表现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是有价值的、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储存体系。

第二层次,突出了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之二——开放性,表现为数字图书馆运用网络环境,采用分布式方式构建虚拟性的体系结构。

第三层次,突出了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属性——传递性,表现为数字图书馆采用数字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为用户提供具有人性化的、个性化的快捷传播服务。

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本质属性是具有广泛储存性、开放性和传递性于一体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

三、分析八类概念的局限性

(一)八类概念的局限性

根据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基础属性与功能属性,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类概念,把数字图书馆简单地看成是传统图书馆由纸质型向数字型转化的结果,没有认识数字图书馆这一新型图书馆在基础属性与功能属性上与传统图书馆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类概念,只对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进行了描述,缺乏对其功能属性的描述。

第三类概念,只强调了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与虚拟性的基础属性,对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仅用“空间”或“环境”词汇来描述,很难概括完整。

第四类概念,是基于传统图书馆的特征来看待数字图书馆,如用“机构”或“组织”来界定数字图书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数字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属性,但却没能从本质上真正揭示出数字图书馆的属性。

第五类概念,把数字图书馆界定为网络化的数字信息系统,初步揭示了数字图书馆的部分本质属性,但没能完整地揭示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没能对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进行描述。

第六类概念,指出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统一,但对这种“统一”概括不够全面。因为,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信息资源、技术、服务与人力资源的集成体。

第七类概念,只强调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部分功能属性,缺乏对数字图书馆基础属性的概括。

第八类概念,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可惜表述还不够完整。

(二)产生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1.行业或领域的烙印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通信技术、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相关的工作有信息检索、数据库、用户界面、网络、信息搜寻、分类和组织、图书馆自动化、出版等。这些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者和开发者绝大部分来自计算机科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信息研究等学术部门或团队,还有一些来自社会学、心理学、通信学、经济学、教育学、地理学、健康科学或艺术与人文科学等应用领域的人们。换言之,数字图书馆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人们共同协作创造的产物。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界定往往跳不出自己所从事行业和领域的局限,会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片面观点。

2.缺乏辩证思维,无法产生全面、深刻的认识

从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基础属性和功能属性看,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确实存在复杂性。要对数字图书馆得出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需要人们具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思维方式。如果思维方式欠佳,很难对数字图书馆的全部属性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的产生、发展、更新日新月异。作为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不可能事事精通、行行都懂,这就决定了人们总是以各自的实践和所掌握的部分理论去认识事物。主观上,人们想得到对某一事物的完整、全面和深刻的科学认识。但客观上因为缺乏辩证思维方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能揭示一部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逐步由部分达到大部分最后臻于科学。以上列举的八种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就是认识从片面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过程。

如今大多数人普遍接受本节中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的相关内容。“数字图书馆”作为最通用的术语广泛使用在会议、网络、学术论文和著作中。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上相继出现了“电子图书馆” 、“多媒体图书馆” 、“网络图书馆” 、“无墙图书馆”等术语,尽管它们与“数字图书馆”的提法各不相同,但从本质看都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共性特征,即“信息数字化” ,人们运用这些术语只不过是侧重于信息数字化的某项功能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