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我国认知科学的尴尬处境

当前我国认知科学的尴尬处境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认知科学至今未进入中国教育部的学科目录,没有“户口”的学科在中国难以生存和发展。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有识之士努力推动认知科学进入中国的学科目录,但至今毫无结果。
当前我国认知科学的尴尬处境_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三、当前我国认知科学的尴尬处境

认知科学是21世纪最重要也是最大的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认知科学研究取得瞩目成就,但认知科学目前在中国的处境十分尴尬。

首先,认知科学至今未进入中国教育部的学科目录,没有“户口”的学科在中国难以生存和发展。

认知科学是21世纪的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也是最大的交叉学科。认知科学将在21世纪取得重大进展和成就,这种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认知科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所带来的突破,它将改变21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另一个方面是它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群体,将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认知科学的发展,如果追根溯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的正式确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算起也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自那时以来,数十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认知科学系、所和研究中心。认知科学的发展如火如荼。

但是,这样一个大有希望、经过几十年发展的新兴学科,至今却未进入中国教育部的学科目录。在目前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科被排斥在学科目录之外,就等于没有学科地位,没有“户口”。没有“户口”,就不能建立学位点、不能建系、不能招生、不能发文凭、不能获得经费支持。这就极大地制约了这个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有识之士努力推动认知科学进入中国的学科目录,但至今毫无结果。中国的学科目录采取数十年一贯制,以不变应万变,已经引起学界的极度不满。糟糕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科学在我国的地位非常尴尬。中国科学院的认知科学被放在生物物理学之下,北京大学的认知科学被放在脑科学之下,清华大学的认知科学被放在心理学之下,如此等等。

我们在此郑重呼吁国家学位管理部门认真倾听教育界和科学界对发展认知科学的呼声,尽快将认知科学纳入国家学科目录。

其次,各高校没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管理体制来支持认知科学的发展。

在上面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大学有学科设置的自主权,各高校对认知科学的发展就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这样也许可以些许地改变认知科学在中国的尴尬局面。可惜事情也不是这样。在目前以行政为主导的大学管理体制下,学校的管理部门是听校长的,校长们又是听教育部的。我们没有渠道使教育部和校长们听到教授们的呼声,因此也没有渠道使上级领导根据教授们的意见来做点什么。

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上,目前我们没有有效的体制来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即使在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中国一流大学,想要建立如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贝克曼学院那样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机构谈何容易!

如果既没有有效的体制来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生长,又没有“合法”的学科地位来保障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认知科学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改变这种状况的可能性归结到一点,我认为就是要树立学科体制和学科建设要适应科学发展、学科管理要为科研服务的观点。

最后,总结到一点,还是对认知科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不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可以用“一重一轻”来概括,就是重应用学科和应用研究,轻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

很多应用学科过度繁荣,门庭若市;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很多基础学科冷冷清清,无人关心。

作为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认知科学,遭遇这样的处境是不奇怪的。

如果我们问“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这样做是合理的吗”?——这就要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现代大学的基础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一文中阐明了我的观点:现代大学的基础是文理学科,即“liberalarts”,包括自然科学(数、理、化、天、地、生,即“理学”,英文是“nature”)、人文科学(文、史、哲,英文是“humanities”)和艺术(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等,英文是“arts”)。我国大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工轻理”、“重社会科学轻人文科学”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对现代大学的基础缺乏正确的认识。

要解决轻视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问题,我认为要真正理解现代大学的基础是什么这个根本的问题。我建议可以在中国的教育界开展对大学基础问题的大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