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当前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各个学校教育思想、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体制的改革,都是为了教育质量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总之,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中共中央于1985年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改革。

1.我国学制改革的原则

(1)改革教育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还不很合理,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基础教育薄弱,经济建设急需的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层次比例失调,很难适应国民经济,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当前最需要的是大量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千百万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结构应当是“底面大、多层次、低重心”。因而,必须首先加强基础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其适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

(2)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做出统一的发展规划。只有在宏观上坚持统一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才能保证其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才能使各级各类学校系统结构合理,上下左右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为顺利地完成学生的转学、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这种学制的统一性促使各级各类学校都能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培养出多种层次和不同规格的人才。

强调学制的统一性,并不是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广人多、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里搞“一刀切”,什么都统得过死。坚持学制的统一性还必须和执行过程中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整个教育系统应该包括具有各种具体培养目标、各种办学形式、各种领导体制的学校,这是因为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计划中对不同种类人才需求的预测,往往很难做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全适应,统一的学制需要作必要的调整,以防出现脱节和形式主义的偏差,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化,已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整个学校系统中,有一部分学校承担着普及的任务,这部分学校的职能是使广大青少年儿童能普遍接受教育,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自然劳动力在投入社会的各种生产劳动之前,都必须进行一定的教育培养和加工。因此,普及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普及教育提供了可能,并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普及的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多数地区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成就。但还应作好在普及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以适应世界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逐步缩短我国在经济、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跟上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步伐。提高有两种:一种是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也即是各种专家、教授、理论家的培养。一种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当代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而不是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因此,现代社会对于熟练劳动力和专家的需要,越来越重于对普通劳动者的需要。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就必须把高等教育当做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代许多国家不仅把高等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文化科学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也将这作为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这是当代学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当前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各个学校教育思想、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体制的改革,都是为了教育质量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总之,发展教育必须兼顾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教育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在不远的将来,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2.我国学制改革的趋势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学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指示落到实处。从基础教育整体上,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十多年来的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很快。但在教育结构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仍是薄弱环节,初、中级人才,仍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仍是一项十分庞大和艰巨的任务。《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要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同时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也要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定了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这就是“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同时,高等教育要深化体制改革,要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教育部与中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4)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它对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重视作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资格考试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要抓紧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世纪末,各级政府要增加扫盲拨款,建立扫盲基金,并加强领导,把扫盲任务落实到乡村。

(5)国家要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应把残疾人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大中城市要基本上满足幼儿教育的要求,广大农村要积极发展学前一年的教育。

总之,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