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洲正在走向复兴

非洲正在走向复兴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非洲国家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开始下降。一时间,非洲各国党派林立,多党民主化的政治浪潮此起彼伏,长期积累下的各种社会问题迅速暴露和激化,导致非洲政治动荡不安,冲突四起。
非洲正在走向复兴_超越非洲范式

一、非洲正在走向复兴

非洲众多国家从获得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经济一直呈上升趋势。1950年非洲各国生产总值(按1970年官方货币行市计价)仅280亿美元,人均为135美元;1960年分别增长为390亿美元和150美元;1970年为580亿美元和175美元;1975年为730亿美元和195美元。1960~1975年间,非洲国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7%。[7]此段时间,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勃发,非洲各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开展不结盟运动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非洲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不少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非洲国家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开始下降。1980~1984年,年增长率下降为1.1%。从8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负增长。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到1981年,有45个国家缺粮。从1980年到1987年,非洲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下降了25%。20世纪80年代非洲遭遇深刻的、规模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被称为“非洲失去的十年”。这场危机是如此广泛、深入和持久,以至威胁到社会各层面维持生存的基本能力,使独立不久的非洲国家的所有希望破灭。当时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堪忧的经济增长率、不断攀升的债务、持续疲软且过度依赖农业的经济以及人类发展方面的缺失。这主要是因为:一、非洲不少国家由于尚未完成对殖民时期单一经济结构的改造,只得接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恶果。二、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的3次(1973~1974年、1977~1978年、1982~1984年)大旱灾,波及30多个国家,受灾人口近2亿。这一时期,非洲在西方公众和媒体中的形象是饥荒连连、饿殍遍野,以至于西方公众现在对非洲的认知还停留在这一阶段,形成对非洲印象的刻板成见,影响非洲形象的重构。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非洲的政策转化为要把非洲纳入“新世界”的轨道,要把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移植到非洲。为此,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利用非洲一党制国家施政中的失误和存在的弊端,特别是利用某些国家统治集团的腐败现象在百姓中引起的不满情绪,对非洲国家内政进行粗暴干涉,逼迫这些国家实行多党民主政治。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1991年国情咨文中提出,“要把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为美国向非洲提供“援助的先决条件”。其他西方大国也把经济援助与是否实行多党民主政治挂钩,以此紧紧卡着非洲国家政府的脖子。美国还设立了“促进民主化基金”,支持各国反对派。于是,非洲各国反对派和形形色色的投机分子大肆活动。一时间,非洲各国党派林立,多党民主化的政治浪潮此起彼伏,长期积累下的各种社会问题迅速暴露和激化,导致非洲政治动荡不安,冲突四起。

多党制适合西方国家,是因为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政党是以阶级为基础,参加竞选的政党基本上同属资产阶级的不同党派,而非洲国家的政党大多都以某一民族或部族为背景,参加竞选的政党一般都代表某一民族或部族。因而西方国家的政党通过竞选,不论上台执政,还是在野成为反对党,其活动都是以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准则,而非洲国家的政党通过竞选,不论在台上还是台下,其活动往往是以维护其所代表的民族或部族利益为准则。尤其当在野党把不满情绪与狭隘民族主义或部族主义联系起来时,就会激化民族矛盾,引起国家动乱,甚至导致分裂。正如坦桑尼亚开国元勋尼雷尔所说:“建立在民族和宗教原则上的政党,惯于利用和挑起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对于年轻的非洲国家来说,实行“多党制最大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国家的分裂”。[8]非洲不少国家在西方的压力下纷纷实行多党制,而各党派又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认同,只从本部族狭隘的利益出发,导致非洲不少国家政治动荡,内部冲突不断。至今仍动荡不安的刚果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冲突事件被西方媒体广为传播,又恶化了西方公众关于非洲的印象。

然而,当世人正以痛心疾首般的心态要舍弃这块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疮疤”时,非洲正以触底反弹的绵绵不绝之动力,快速回归于地球村的欢乐大家庭里,全球化吹起了非洲季风。非洲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复苏并持续增长阶段,非洲在通往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已迈开坚定的大步,属于非洲的时代正在到来。据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调查发现,非洲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对未来抱有最乐观主义的地区之一,而2006年初公布的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内部非洲的乐观指数超过了外部非洲的期待,60%的非洲受访者认为非洲大有前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生机勃勃新非洲,正是非洲重构国际形象的坚定基础。

1994年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4%,1995年为2.7%,1996为4%,1997年为3.7%。从1998年至2002年,每年递增在3.5%左右。全非人均收入也从1995年的674美元增至2004年的805美元,如果不是因为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增幅会更大。联合国非经委在《2005年非洲经济发展报告》中预测,2006年非洲经济将增长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2006年秋季号中预测增长5.4%,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2%。有关专家预言,如果今后世界经济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国际社会及时兑现对非援助承诺,非洲经济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9]世界银行2005年度调查报告把2005年形容为“非洲年”,报告说,2004年至2005年非洲地区冲突减少,加快了经济增长,成为非洲脱贫的转折点。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年5月16日发表了《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6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8%[10],2007年经济将增长5.5%[11]

从这些报告提供的数据不难看出非洲经济社会最近发展的态势:非洲国家领导人致力于良政、非盟作用增强、安全形势趋稳、地区热点降温、经济稳中有升、教科文卫得到改善。正是基于这种良好势头,所以早在1997年6月在哈拉雷举行的非统首脑会议上,与会者在讨论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问题后,决定到2030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非洲国家在内的非洲共同市场。2001年7月在卢萨卡召开的成立非洲联盟的首脑会议上,与会者讨论和通过的《新非洲行动计划》,则提出要在新世纪实施自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一体化进程,以改变历史造成的非洲不发达状况。2002年7月9日非洲联盟成立后,继承原非洲统一组织之优良传统,求团结、图发展,共谋非洲统一与和平发展之大业。在非洲联盟框架内,非洲各国正在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动员国内外各种力量,制定具体发展项目规则,为摆脱贫困而不懈努力。

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许多发展障碍,可以设想,非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道路必定遥远而漫长。非洲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应该面面俱到,而应在制定和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明确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否则难以取得实效。就非洲的发展现状来看,稳定的政治进程比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更重要。非洲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地区近年来的和平与稳定,和平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持长期和平与政局稳定,非洲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而非洲形象的恶化也是来自于非洲的不和平不稳定。

非洲国家需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塑造非洲的国际形象。非洲联盟的启动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实施,使非洲国家联合起来解决自身问题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非洲国家在把握机遇的同时,要将发展战略定位在以能源经济为契机,建立一种完善的独立工业体系,避免历史的重复。在注重与发达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应将与新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往放到重要的位置。现代世界经济体内部发展的历史显示,在当今以及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新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移规律以及资本转移规律将为非洲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因为,作为半边缘区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一切经济结构的转移必须向边缘区流动,而这种流动对边缘区的发展和提升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互利关系,非洲没有政治负担和压力,也可以缓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附加条件和非洲对原殖民地的一种大国历史情结的牵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