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和基本养老状况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和基本养老状况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被调查的265位农村老年人中,目前居住在家中的比重高达99.6%,住在敬老院的占0.4%。(三)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状况国际学术界流行用ADL和IADL这两种方法来测度老年人的依赖程度,并据此分析老年人所获得的照顾质量。(五)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农村老人的养老意愿方面,将近四分之三的老人希望在自己家里养老。空巢家庭产生最直接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推动人口流动加快,促使家庭结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和基本养老状况_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一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和基本养老状况

我们调查的265位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和基本养老状况如下:

(一)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人口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见表5-4)、现有子女数、居住场所等。

在被调查的265位农村老年人中,目前没有子女的占1.1%,有1个子女的占4.9%,有2个子女的占11.7%,有3个子女的占20.8%,有4个子女的占24.9%,有5个子女的占21.1%,有6个及以上子女的占15.5%。

在被调查的265位农村老年人中,目前居住在家中的比重高达99.6%,住在敬老院的占0.4%。55.1%的住房归老人自己(或其配偶)所有,41.5%的住房归儿子一家所有,1.9%的住房归女儿一家所有,0.8%的住房归孙辈所有,0.4%的住房归丧偶儿媳所有,0.3%的住房归社区所有。

表5-7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特征 单位:人,%

img22

资料来源: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调查原始数据包。

(二)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方式

在收入来源方面,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子女供给、劳动收入、退休金、征地补偿金、亲友赠送、储蓄、政府救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出租房屋租金。

在主要支出项目方面,按照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为:吃饭、看病、买衣服、人情往来、存钱、其他、资助子女、自己购房

在自我评价现在收入方面,认为充足的占34.3%,勉强应付的占48.7%,收入非常不足的占17.0%。低龄老人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高于高龄老人,低龄老人感到收入充足的为17.7%,而高龄老人为4.5%。

在老人与子女的经济交往方面,53.2%的老人希望子女在经济上提供帮助,72.8%的老人得到了子女经济上的帮助。49.4%的老人希望子女在食物上提供帮助,67.9%的老人得到了子女食物上的帮助。

(三)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状况

国际学术界流行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和IADL(独立生活能力)这两种方法来测度老年人的依赖程度,并据此分析老年人所获得的照顾质量。我们设置了5个项目来测量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包括走路、吃饭、大小便、洗澡、穿衣。这5个测量项目受损率依次为6.4%、0.8%、1.5%、3.8%和2.6%。对功能受损的老人,我们又设置了一个选项“身体主要照料者”,选择儿子和女儿的比例最高,都为35.7%。

(四)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精神生活状况

老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包括老年人和子女的代际情感支持以及老年人的自我感知。老年人和子女的代际情感支持,我们设置了“和合住的孩子的互助”与“和非合住的孩子的联系”两个项目。老年人的自我感知,我们设置了“寻求情感支持的主要对象”、“对生活的满意状况”和“是否有孤独感”三个项目。

从代际之间的生活支持来看,大多数农村老人与合住子女的关系是相当好的。在和孩子合住的情况下,95.7%的老人和子女一起用餐,这个指标反映了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如果一起居住但从不一起用餐,很容易让人想起矛盾和冲突。如果作这样的假设,那就只有4.3%的老人是处在这样的状态中。“讨论家庭事务”说明了老年人的参与度,89%的比例说明了老年人对儿女家庭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谈话交流是显示亲密程度的指标,老人与孩子谈话交流的的比例达到了95.3%。照看孙辈显示了老人对子代家庭的持续性贡献,多数老人在儿女需要的时候提供了帮助(见表5-8)。

表5-8 农村老人和合住的孩子的互助 单位:%

img23

资料来源: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调查原始数据包。

多数农村老人和非合住孩子的互动良好。总体看来80.1%的非合住孩子和父母保持了每个月能见上一面的频率,其中每周一次的居多。66%的非合住孩子和父母保持了每个月至少一次的电话(或信件)联系(见表5-9)。

表5-9 农村老人和非合住的孩子的联系频度 单位:%

img24

资料来源: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调查原始数据包。

如果区分老年人的年龄段,每一月至少能见上一面的比例在60~69岁年龄段是85.5%,在70~79岁是79.5%,在80岁及以上是90.6%。这说明高龄老人在情感上更需要慰藉。此外,男女性的差别较小,说明孩子在与老年父母保持联系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强烈的性别偏好,都是父母,同等对待(见表5-10)。

表5-10 老年人与非合住孩子的代际互助关系:分年龄和性别的比较 单位:%

img25

资料来源: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调查原始数据包。

在自我感知方面,农村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总体是高的。据我们调查,69.1%的农村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是满意的,27.5%回答“一般”,只有3.4%表示不满意。在寻求情感支持对象方面,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依次是配偶、儿子、女儿、朋友/邻里、其他亲属、女婿、孙辈、宠物。配偶在情感照护上的最高支持率说明了配偶对于老年人晚年情感满足的绝对重要性。旁系亲属的作用似乎不及朋友/邻里,这也启示我们,在老年人再社会化的过程中,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是否感到孤独方面,59.2%的农村老人回答“否”,28.7%回答“说不上”,12.1%回答“孤独”。传统观念认为农村老人只要解决吃穿,身体健康就行了。事实上,农村老人也需要情感慰藉。

(五)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在农村老人的养老意愿方面,将近四分之三的老人希望在自己家里养老。在被调查的农村老人中,74.8%希望在自己家里养老,14.3%希望在子女家养老,10.9%希望在养老院养老。如果区分年龄段,低龄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的比例最高,高龄老人希望在养老院养老的比例最高,中龄老人希望在子女家养老的比例最高。就性别来看,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倾向于在子女家养老(见表5-11)。

表5-11 农村老人希望的养老场所:分年龄和性别的比较 单位:%

img26

资料来源: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调查原始数据包。

(六)空巢老人状况

“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指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这一时期。进入此阶段,“空巢”家庭也就形成了。空巢家庭产生最直接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推动人口流动加快,促使家庭结构发生变革。传统的大家庭出现解组,核心家庭增多。子女辈离去,老年独居,因而名之“空巢”。所以“空巢家庭”实为老年独居家庭。在我们的调查中,空巢老年人家庭占调查总数的35.8%。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具有生育、生产、教育、娱乐、抚养等功能。一般来说,如果配偶健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尚能互相扶持度过晚年;如果丧偶,许多老人倾向于与子女一同居住。中华民族有尊老的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历来为世界推崇。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