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人口的构成与特征

农村人口的构成与特征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农村人口构成差异很大,我们以中国的统计数据为例来说明各种农村人口构成状况。根据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文盲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8.09%;小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2.22%;初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8.07%;高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31%;中专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83%;大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0.48%。
农村人口的构成与特征_农村社会学新论

一、农村人口的构成与特征

了解农村人口的构成和基本特征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农村人口的社会价值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前提。

1.农村人口的构成

农村人口是一个综合概念,要深刻了解农村人口就应对其构成进行解剖。划分根据不同,农村人口就有不同性质的比例构成。由于世界各国农村人口构成差异很大,我们以中国的统计数据为例来说明各种农村人口构成状况。

(1)农村人口的职业构成。按从事职业不同来分,现代农村社会的农村人口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业人口,另一类是非农业人口。所谓农业人口就是在农村社会里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现代农村居民并不都从事农业生产。第一,农村地区需要其他职业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如农村教育、农村医疗、社区工作等,所以,农村社会里必然有一部分居民从事服务业。第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社会分工日益发达,农村地区不断兴起了乡镇工业如开矿、制造、建筑产业、农产品加工等;农村服务业如农村客货运输、农资销售、农产品贸易、邮电、通信等。一些农村居民受到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非农产业效益提高的拉动,专门从事非农产业。第三,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建立了乡镇管理机构,出现专门从事农村事务管理的非农人口。如第二章对农村社区的界定,乡镇一级纳入农村社区范畴,从逻辑上讲,乡镇政府的管理人员属于农村居民中的非农人口。事实上他们大部分就居住在农村社区。在中国特殊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将这部分农村人口纳入城市人口管理,但我们考虑将来中国也要取消户口管理制度和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将他们纳入农村社会的非农人口范畴。第四,随着逆城市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搬迁到农村社区居住,进一步加速了农村人口非农化比重。所以,从职业角度来看,农村人口就是由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大部分构成。从发展趋势看,农村社会的农业人口将逐步减少,非农人口将逐步增加。就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结构变化分析:1990年农业人口为79.35%,非农人口为20.65%;1995年农业人口为71.79%,非农人口为28.21%; 2000年农业人口为68.38%,非农人口为31.62%。[2]

(2)农村人口的从业构成。按是否从业来分,现代农村社会的农村人口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从业人口;另一类是农村受养人口。所谓农村从业人口就是指农村的从事一定生产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人口。从业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有密切关系。如我国规定15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属于劳动人口;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15岁以上、65岁以下的人都是劳动人口。但是劳动人口中一些残疾人、失业者也属于受养人口。一般来说,农村从业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受到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投资、产业结构和国家劳动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所谓农村受养人口是指农村总人口中不从事生产劳动而受生产劳动人口供养的人口,由少年儿童群体和老年群体两部分构成。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按年龄来确定供养标准的,但世界上尚未统一供养人口的年龄标准。大多数国家规定0~14岁的少年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供养人口,也有少数国家规定0~17岁的少年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供养人口。这两类群体人口因缺少或丧失劳动力,其生活来源需要从业人口来供养。由于供养人口比例过大就会减弱社会积累能力,制约社会投资增长,影响社会发展速度和整个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使从业人口和受养人口保持合理结构。按发达国家的情况,供养人口占总人口的20%~30%是比较合理的。[3]从发展趋势看,农村社会越发展,农村受养比例就越会下降,从业人口比例会上升。我国20世纪90年代相关情况反映了这个发展趋势。1990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6.9%,受养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1%;1995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0.85%,受养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9.15%;2000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1.68%,受养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8.32%。[4]

(3)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按年龄分,现代农村社会的农村人口可分为少儿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口。农村少儿人口是指年龄在0~14岁的农村人口;农村成年人口是指年龄在15~64岁的农村人口;农村老年人口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的农村人口。人口的年龄结构是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的变化而变化的。就我国而言,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29%左右;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66%左右;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5%左右。进入21世纪时,我国农村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23%左右;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左右。[5]而且全国各省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也很不一样,因为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状况也不同。就拿湖南和贵州两个临近省份来比较就能说明这个观点。到20世纪末期,贵州省少儿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9.27%;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65.14%;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5.59%。湖南省少儿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3.4%;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64.7%;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9%。[6]可见,要改善中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需要因地制宜。

(4)农村人口的农村文化构成。按照农民受教育程度分,农村社会的农村人口可分为六大类,即农村文盲人口、农村小学农村文化人口、农村初中农村文化人口、农村高中农村文化人口、农村中专农村文化人口、农村大学农村文化人口。根据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文盲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8.09%;小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2.22%;初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8.07%;高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31%;中专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83%;大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0.48%。这是平均状况,实际上全国各省的农村人口农村文化结构差别较大,如贵州农村文盲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1.41%;小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9.73%;初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4.01%;高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21%;中专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6%;大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0.21%。而湖南农村文盲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35%;小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3.99%;初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8.87%;高中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1.51%;中专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75%;大学农村文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0.53%。[7]可见,两省的农村人口农村文化结构很不同。

2.农村人口的特征

人口既具有自然性也具有社会性,所以,我们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口特征。

(1)农村人口的自然特征。首先,农村人口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人口密度大,有的地方人口密度小。如我国东部农村人口密度很大,1平方公里有几百人,而西部地区农村尤其是西藏自治区农村1平方公里不到1人。其次,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从发展趋势看,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快速降低,将快速向老年型转变,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按照国际标准,只要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7%,都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农村社会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最后,从对我国农村人口从业构成分析,说明农村人口从业结构在向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方向转化;农村人口从业结构适应了农村社会投资需要不断增加的现实。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负担系数[8]不断增大,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把生产收入转化成消费基金,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更多的资金搞建设。人口的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就业与劳动力资源供应、储蓄与投资、社会保障机制、代际关系、家庭构成等方面带来广泛而严重的负面影响。

(2)农村人口的社会特征。首先,农村人口严重过剩。相对农村物质生产条件、农村生产力水平来说,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农村人口严重过剩,存在着大量隐蔽性失业。如我国农村地区就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人口过剩推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社区流动。我国现有大约5亿农村劳力,但有2亿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其次,农村人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呈现日益减少的变动规律。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运动的进行,伴随落后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非农产业,导致农村人口日益减少、只有每个国家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随着城市中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工资水平开始下降,城市非农产业的工资水平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相等,农村劳动力就不再向城市流动。而且,35岁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明显的年龄界限,超过35岁以后,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成本和风险较大,而机会和利益较小;小于35岁,则机会和利益较大,成本和风险较小。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证实:15岁到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以上,体现了流动人口的年龄特征;迁入城镇的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是:少儿只占19.11%,15~34岁的年轻人占49.49%,35~49岁的中年人占20.42%,50岁以上者占10.9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35岁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年龄界限。其原因是城市用人单位大多偏好35岁以下的求职者。[9]再次,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总量庞大,但教育水平、生产技能低下,思想观念和意识比较落后、狭窄,人力资本明显不足。最后,从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职业构成分析,农村人口职业结构在朝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方向转化;农村人口职业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变化逐步相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