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

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称为对等交换原则。在人际交往中,个人应该保持适当的隐私,但必要的自我袒露,是人际沟通的需要,也是对他人表示信任的一种信号。行为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能够保持和谐的状态,放在首位的是应当坚守以下3个基本原则:原则之一:要做到知己明人。但在“施予”后没有收获时,也容易引起心理的自我冲突。
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_拥有超棒的心理素质:优胜需要的秘诀

(1)心理原则:现代的人际交往与古时的人际交往有着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交往的心理原则上。这些心理原则主要有5条:

一是互酬原则。也称为对等交换原则。人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回报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的,人的行为具有某种对等互酬性。他人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期待着回报。如果你一味地想索取,而从不想付出,那么你的交往就难免要陷入困境。

二是相似性原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人际关系中,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念相似的人与人之间,会自然滋生一种人际间的吸引力,因而相似性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推动力量。

三是互补性原则。当对方的需要以及与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是自我袒露原则。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们更喜欢自我袒露较多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个人应该保持适当的隐私,但必要的自我袒露,是人际沟通的需要,也是对他人表示信任的一种信号。一个死死封闭自己心理的人,是很难与别人达到一种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的。

五是相互倾听原则。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谈得投机”,有一半要靠倾听,相互之间如果不能倾听,就不会有真正的交谈;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不能沟通,往往是因为只有人说而没有人听。实际上,倾听往往是一种无私的举动,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别的尊重和特别的关怀。为此,首先要做到在听别人讲话时要全神贯注,眼睛要始终正视对方,可以做点点头示意或打手势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动作。而前后张望,腿脚摆动等小动作绝不要做,因为这会严重伤害讲话人的自尊心;其次是要做到用心听而不要急于判断,这是善于倾听的一个秘诀。

(2)行为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能够保持和谐的状态,放在首位的是应当坚守以下3个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要做到知己明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谓“知己”,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达到自觉调整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知己,就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惟有牢牢地守住“自尊”这块阵地,才会潇洒自如,从而保持心理的平稳与恒定。何谓“自尊”?说到底,自尊是一种人格力量,是人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大树,那么尊严就是树的根;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是水,那么尊严就是流动;如果我们把尊严比作是苍鹰,那么尊严就是翱翔。丧失尊严的人,神经是麻木的,既看不到别人的积极进取,更觉察不出自己的软弱无奈。可以说,这是走向沦落的前兆,也是心理患病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去进行人际交往,带来的只能是自己的屈膝与他人的鄙视。所以,要记住,在人际交往中,人因为拥有尊严才会高大,因为崇尚高大才会使尊严神圣,交往平等。

所谓“明人”,也就是要了解人。了解人犹如读书,根据接触交际时间的多少、重要的程度与深浅,可以采用“粗读”、“细读”与“精读”等不同的策略,以做到心中有数,交际通畅。但不管采用什么策略,在交往中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对人要礼貌热情,平等待人,多奉献,少索取;多尊重,少挖苦;多宽容,少苛求。

原则之二:要使爱心永驻。爱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之一。金钱、地位固然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金钱而没有足够的爱,他的内心就不会充实。但需要明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一位哲学家说得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的全部含义就是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爱,也就失去了生活。但生活本身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你走向某个目标的过程。只有当你的心里充满了爱,并用行动表明了你的爱时,你向目标迈进的每一步就会扎实而有意义,和谐而没有冲突,一切心病也一定会离你而去。为此,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必须热爱自己。一个不会热爱或不去热爱自己的人,永远也不会去热爱生活,热爱别人,就像一个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去珍惜别人的生命一样。但这和“舍己救人”并不矛盾,因为这时的他,把对自己生命的无限热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别人。

二是要时刻为他人着想。要有一个为他人着想,努力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强烈意识。当你这样做了的时候,将会从中得到无穷的快乐,并使幸福感永相随,心里也就再不会有什么病毒侵犯于你。

三是做一个慷慨的人。说到慷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钱,但实际上,最为珍贵的慷慨是时间。我们生活中许多事例都说明,多数人是宁愿花钱而吝啬时间的。就像钱买不到健康一样,舍得花钱而吝啬时间的人,也无法买到心理的健康。一首感人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它所表达的内涵正是在此。

当然,表达慷慨的方式很多,可以因人、因事而异,比如,为别人的幸运和成功而庆幸是一种慷慨;能依照别人的观点看事物,容许别人有自己的意见和特色也是一种慷慨。此外,善解人意、避免鲁莽的言行、耐心倾听别人诉苦和同情别人分担别人的悲痛等等,都是慷慨。但舍得在时间上慷慨的人则是最崇高的无私慷慨者。

四是做不求回报的付出人。总想多得到一些收获是人类本性中的自然现象,尽管很正常,但一旦在不能“多收获”时往往引发心病;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遵循的是“先施予,后收获”的做法,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这是难能可贵的。但在“施予”后没有收获时,也容易引起心理的自我冲突。惟有做一个不求回报的付出者,才能比较彻底地避免冲突,永远保持心理的宽宏与平衡。

五是要常存忏悔之心。忏悔不是后悔、懊恼与惧怕,它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从心底感受到的震憾和自我涌动的痛苦。这种痛苦由于不是外因对自己的损害所造成,而是因自己损害了别人所引发的。所以,它是良性的。它可以提高自己免得心病的预防能力。因此,能够经常忏悔的人可以实现灵魂的不断超越,可以使自己心中的爱不断升华。

原则之三:要适时调整好自身的“角色变化”。每个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都有其特定的角色。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角色是一种社会典型行为系统,这种系统不仅是一个人在社会中随着地位(换言之便是身份)的变化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经过综合而形成,还在于是与生俱来、与经历和阅历不断培育的积累而形成的。

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角色也是一个多面体。在家庭中可以同时是丈夫、父亲、儿子,以及爷爷、孙子。在社会中,可以同时是上级、下级、导师、学生、同事和朋友,等等。所以,人生活在社会中,只有时时刻刻进行正确的角色变换,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与环境条件,去担当、去适应不同的角色,才有可能搞好人际关系,也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来看待别人的行为,因此也就在所难免地会出现引发心理疾病的“角色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不妨从思想上进行“角色换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不能容忍的事情是否在无意中强加给了别人?比如,当领导的,面对群众的意见应想到“我原来不也是百姓吗?这些问题搁到我头上,我该怎么办?”再比如,当你对他人发火、怒斥时,想一想“他要像我这样对我发火、怒斥时,我该作何反应?”,等等。这样一来,你就会理解别人,宽容之心也会油然而生。

可以说,能够正确转换角色的人,并不在乎自己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他们既不会因此而趾高气扬,也不会因此而卑躬微缩。除此之外,能够正确转换角色的人,更能清醒地看到自己所处地位的负效应,从而在心理上能够做到有权不滥施,自信不高傲,谦虚不卑微。他们能够坦诚而真实地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不做作,不掩饰,不冒险,不回避。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驾驭自己,主宰自己,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在虚心求教、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惟真理是求,决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束缚或左右,总是“主意自己拿,决定自己做。”审时度势,随遇而安,始终保持着心境的轻松平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