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往的平等原则

人际交往的平等原则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平等,是指人与人交往中要坚持平等相待的原则。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交往对象,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一项古今中外的做人准则,“善大莫过于诚”。理解是指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相互体谅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所谓平等,是指人与人交往中要坚持平等相待的原则。大凡正常人都有平等的需要,不论职务高低,人格应是平等的。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交往对象,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不同的学科对“平等”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界定。从哲学的角度界定,认为平等是指人与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从伦理学的角度界定,认为平等是道德形式的一个原则;从宗教角度界定,认为平等是一个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对于众生,应同等视之,在值得怜悯上,平等无二;在个人方面,平等原则要求一个人在评价其他人的行为时,应当以同他向自己本身提出的要求相同为出发点。人际间平等交往有许多方式方法,主要有:

1.尊重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尊严,在交往中,不管性别、条件、地位如何,都是平等的主体,这是交往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都希望别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因此与人交往绝不能贬低或轻视别人的价值。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尊重我们。别人尊重我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尊重他们、接纳他们。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心理机制。

2.对等法 是一一对应的方法,如情感对等法,对方对你投入了多少情感,你也应对他投入多少情感;价值对等法,节假日互赠礼品价值相当;地位对等法,单位间人际交往,接待规格、接待人员的安排都是对等的。

3.平视法 人际交往中,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既不要仰视,把别人看得高大无比;也不要俯视,使自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在交往中,面对强者,不要唯唯诺诺,低三下四;面对弱者,不要趾高气扬,神气活现;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卑不亢,才能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

(二)诚信原则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信用、信誉,诚信原则是指诚实守信,既在人际交往中双方诚实、守诺、讲信用。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一项古今中外的做人准则,“善大莫过于诚”。在交往中,从古到今都把信誉看得非常重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百条”都是讲一个“信”字。人们呼唤诚信,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总体形象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基础。诚信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做到:

1.言必信 以真诚之心与他人交往,诚实待人,在交往中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大话。以诚待人是获取诚信、取信于人的积极方法。讲诚信,在交往中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感觉,就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人际适应方面的成功。

2.行必果 即守诺言,践诺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表里如一。诚信是忠诚的外在表现。要做到行必果,就要注意: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

(三)理解原则

理解是指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相互体谅的原则。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地位或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是消除矛盾,融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在处理一般人际关系问题时,坚持理解原则,换位思考,就会化解矛盾,并且使人感到有“绅士风度”。在英国一个为外国人开办的英语补习班上,一位资深老教师问外国学员一个问题:“当你被别人撞了,对方向你道歉,说‘对不起’时,你应该怎样回答?”学员们几乎众口一词地回答:“没关系!”这位老教师却否定了他们的答案,耐心地解释说:“别人撞到你了,是因为你挡住了别人的路,因此,你应该向对方说‘对不起!’这就叫换位思考。”这种遇事替对方考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得英国人较少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

(四)宽容原则

宽容主要是心理相容,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忍让。不但要结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结交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要心胸宽广,像海洋能纳百川之细流。能相容他人的人是有宽阔的胸怀,有自信心、坚定意志、远大目标和理想的表现。自信心越强的人,相容度越高。在交际中应培养自己的相容品格。其方法有:

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多看别人长处与优点,就能广交朋友,争取事业的成功。有的医务人员个性较强,接触又广泛,不可避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交往中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要“难得糊涂”。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中有大目标和原则,就不会因小失大,不计较小的得失,不为小事而发怒、失态,对非原则性问题就能够不计得失,以德报怨,宽容大度。

小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雍正皇帝时,他用了一位汉人当宰相,名叫张庭玉,他是安徽桐城人有一天张庭玉在京城接到家乡仆人的来信,信上说:邻居正在盖房子,建围墙时侵占了我们家二尺地,请主人做主。于是张庭玉立即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仆人接到回信,马上拿着信去见邻人并很客气的说道:“我们家老爷说若二尺地不够,愿让三尺。”邻人一听,即说:“你们家老爷能让三尺,难道我就不能退三尺吗?”于是,各退三尺,就成了安徽桐城有名的“六尺巷”。

(五)互利原则

互利是指交往双方通过对物质、精神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求得到满足。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人是理性动物,要求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有符合心理逻辑的充足理由。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怯于谈利益,忌讳功利。实际上,人们因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而交往,这是事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不值得的交互关系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人们就无法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

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据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我们同别人交往时,必须注意关系的维护。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我们都不能一味地只利用不“投入”。否则,原来再亲密、值得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不值得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关系的困难。

(六)适度原则

适度是指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适当,把握分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1.适时 是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见面时及时问候;分手时及时告别;失礼时及时道歉;对请教及时解答;对求助及时答复。有的人该止时不止,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重患者病床边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老师面前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这显然很不合适。

2.适量 是指交谈内容的多少要合适,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的技巧。

3.适度 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如握手既不要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不放,又不能有气无力,松松垮垮;交谈时既不能滥用手势,手舞足蹈,也不要纹丝不动,呆板拘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